第A10版:明鉴之锐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姚,走好。 百万人祝福NBA引路人
0721jsjy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姚,走好。 百万人祝福NBA引路人

微博祝福 让我们鸣谢姚明

截至20日下午15时,新浪微博网友共发布了超过130万条微博,向这位中国篮坛历史上最伟大的中锋致敬、送祝福。

网友“肥仔吖立”:9年的岁月,姚明给中国球迷带来的是一段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对全球华人球迷来说,他都是无法代替的一个人!!

网友“朦胧人”:30岁本来正是当打之年,而姚只能选择退出。面对中国男篮梯队人才的匮乏,对眼前成绩的过度追求,现在只能说:姚,走好。

网友"smiffy":姚明有很多投资,不做球星做老板,依然会是一颗耀眼的明星。

>>>专家点评

颜晓华:姚明正式退役的日子,也是李小龙逝世38周年纪念日。这两人最大的相同点是在美国(一个在好莱坞,一个在NBA)赢得了世界的尊重,都是将某种中国元素传播到世界的第一人,都是场外的成功大于场内。你可以说他们的伟大被放大,也可以说他们的伟大必然超越所在领域。

苏葭:姚明退役最伤心的是谁?他和他的家人?不是!球迷?算不上!应该是巴蒂尔等一班火箭系球员,广告估计都飞了!

颜强:巨人与凡人。姚明好像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过,退役之后,他希望自己的身高从2.26米变为1.80米。他内心深处,只怕也渴盼着像一个普通人那样活着,经历着普通人的生活,享受着普通人的快乐。然而他是姚明,永远都是。

放姚明走吧

对待姚明退役,我个人的态度十分平静。有足够多的理由支持他退役,首先,姚明在NBA已经尽最大努力地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成绩和荣誉自不必说,他的到来让NBA有了“中国高度”,他为NBA扩张了数以亿计的球迷数量,他用自己的个人魅力赢得了同行以及外媒记者的喜爱,他用幽默风趣的谈吐呈现出中国人的新面貌……

其次,让姚明坚持留在场上是残忍的。如果一名教练明知道球员受伤无法坚持比赛仍然坚持用他,那么这会是一名残忍的教练,这样的教练会为自己的赌博行为付出代价。同样,如果作为一名球迷在知道姚明的身体条件已经无法进行高强度的对抗而仍然希望他参加比赛,也是残忍的,尤其是在知道他的左脚嵌有总重量达半公斤钢板和钢钉的时候,用别的方式支持姚明,成为他的球迷没有选择的选择。

再者,退役后的姚明一样可以继续和他热爱的篮球事业在一起。在NBA官方网站称姚明正式退役之前,一直有各方声音在强调“姚明退役是谣传”,很能理解他背后那些商业机构包括中国篮球甚至NBA本身的矛盾态度,毕竟姚明退役会让很多企业、单位和部门利益受损。但任何时候,个人健康和幸福都是大于机构利益的,虽然要忍痛割舍掉很多东西,但都请不要制造让姚明为难的舆论氛围。

我知道一直都有姚蜜和姚黑两个群体,他们的争论焦点通常聚集在姚明在赛场上的作用,随着姚明的退役,这种争议自然也会烟消云散,那么,不妨为这位中国篮球史上最成功的球员鼓掌,感谢他曾带给我们的精彩比赛以及比赛之外的饭后谈资。他输给伤病,但这损害不了他的赢者形象,走下单纯的篮球赛场,还有更复杂的社会赛场等着他去战斗。

韩浩月

姚明向左 张尚武向右

近来最让人关注的“体育明星”有两个:姚明和张尚武。同样是吸引了无数的眼球,但人们投过去的目光内容却迥然不同。这就是所谓的差距,差距大到远远超过了两人的身高反差。

用5个小时的时间直播姚明退役新闻发布会,这是央视继李娜的法网决赛之后,又一次用“超春晚”的时间和方式来关注一个运动员个体。这样的待遇不仅空前,恐怕还会在相当长时间内“绝后”。

套用李永波的逻辑,这显然有些过分:这不过是一个从来没有拿过NBA冠军,也从来没有拿过世界冠军,没有拿过奥运会冠军的篮球运动员。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发生了,没必要再用姚明的成就来反驳,这只不过是再一次证明了职业体育和国际主流项目的巨大影响力和号召力。

看着现在的姚明,很容易会让人感概:如果不是当时各方支持他进军NBA,这一切就不可能发生,姚明也不过是“泯然众人”。这就又一次提醒我们,让更多有条件的人走上职业体育道路是多么正确而且重要的事情。

但姚明高大的身躯并不遮挡住人们对另外一个矮小的身影的关注:大运会金牌获得者、打架、偷窃、街头卖艺,当诸多原不相干的词汇汇集到一个人身上时,张尚武给人的感觉不止是纠结,还应该有触动。这是继“冠军搓澡工”邹春兰之后的又一个“极端例子”,在他们背后,还有更多的没有出成绩的曾经的专业运动员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又缺乏一技之长而陷入生存困境。

体育和教育的脱节让这样的情况不只是不少见,而且相当普遍,不然相对而言“混得更好”的杨扬也不会专门成立一个“冠军基金”来救助那些处于窘境的专业运动员。但仅仅依靠基金的救助显然只是治标,要治本,还须从根本上改变——让体育和教育融为一体,体育成绩和文化素质不再是一道单项选择题。

姚明和张尚武,是两个极端,也代表了两个方向,当姚明(或者说类姚明)越来越多,张尚武(或者说类张尚武)越来越少的时候,中国体育所能给人带来的欣慰与信心远非“拿金牌”可比。晚报首席记者 郭韬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