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4版:中原访谈录 上一版3  4下一版
周国荣:改一次行,做一辈子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周国荣:改一次行,做一辈子
本期人物 周国荣 双凤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这是一个江湖。

“对于女人来说,太残酷。”7月15日,周国荣在厂区院子里说,“女人千万别创业,安安稳稳找个工作,钱够花就行,家庭最重要。”

当时烈日炎炎、蝉鸣喧嚣,她站在斑驳的树影下,一袭暗红色的碎花长裙。远远看去,像是一个长镜头,慢慢摇回27年前——我们都知道,她开始辞职创业,而且一辈子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做鞋。

时间来到27年之后,2011年,双凤突然开始再次发力,全国招商、全面升级门店。与此同时,“周国荣要退居幕后,新的接班人将现身”的说法开始在江湖流传。

对此,周国荣都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

晚报记者 张新彬 辛晓青/文 马健/图

“人一生改一次行就可以了”

郑州晚报:今年您看起来很忙?

周国荣:搞企业一直都这样。前两天开秋鞋订货会,上半年装修升级了30多个店面。我们的店大部分都是直营的,郑州有七八十个直营店,加盟店逐步都退出了,这一块儿我们还是想自己做。

郑州晚报:您当年不是学医的吗?

周国荣:我上的是医师班,人呀,也不一定是咋想的,改了就改了。当时是改革开放初期,周围好多的人都是没事干,没工作,包括我们家的人。小孩儿他爷爷就说,我们都在家,你看人家南方人都来郑州摆个衣服地摊,卖衣服养家糊口,你也想着弄点啥。我说咱做鞋呗。

郑州晚报:为什么要做鞋?

周国荣:说了也不怕你笑话,我脚可大,当时买鞋就可难。那时候南方鞋子大部分都是小码,40的鞋不好买。我就领了十几个女的,开始弄这个鞋厂,当时想得可简单,想着就做个鞋,谁知道里面还这么麻烦呢……

郑州晚报:麻烦?

周国荣:那肯定的。但是也没打过退堂鼓。放弃?没想过,人一生改一次行就可以了,老改,啥也弄不成了。

郑州晚报:一个女人选择创业,是个不容易的选择。

周国荣:别创业,创业太不容易了。家也顾不上,什么都得亲力亲为。现在我就常给身边的年轻女孩说,稳稳当当的,上班下班,只要有吃的就行了。现在的社会,非要把女人放在跟男人一样的竞争平台上去竞争,太残酷了。

“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

郑州晚报:我们发现,双凤选址很有特色,全部都在街道的拐角。

周国荣:也不是,我们开店早,位置比较好选,而且人家也愿意把房子租给我们,毕竟要干净很多,麻烦少。

郑州晚报:还记得第一家店吗?

周国荣:我们开店的时候,都还在国营商场做,很少有个人开店的,我们开得是比较早的,1998年就开始了。最早的时候我们厂是在城东路,在厂门口开了一个,不过要说第一个直营店,应该是在纬一路,省委家属院门口。

郑州晚报:您开店是比较早的。

周国荣:我们是1984年办厂,一办厂就在百货大楼卖,所有的国营商场都搞了联营专柜。后来随着市场发展,商场回款不及时,资金占压太厉害,到时候给员工开工资都保证不了。其实刚开始都非常好,后来慢慢就无缘无故地一拖再拖,我就想着从商场退出,当时没人退,都挤着往商场去呢,我就说,老是这样拖企业肯定是要拖死的。

我从商场退出来就开始了直营的路。当时我在一本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

“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该给员工开工资的时候我做不到”

郑州晚报:创业之初的关键是什么?

周国荣:关键是市场。市场对鞋子是有需求的,只要你的质量好。

1996年,我开始聘请南方的师傅,无锡的、上海的。企业内部抓管理,搞质量体系认证,这行业里面我们是最早做质量体系认证的,1999年通过了认证。当时我想,抓好内部管理,质量上去,肯定没问题。

郑州晚报:你从商场退出来以后没有立即开店,中间两年没有收入?

周国荣:那时候真的是狠下心不给自己退路的,把自己逼到没有出路了,没办法了,就开始有转机了。经常有人说,你咋总是想得这么超前,我也不知道,就是没办法了,想呗,自己瞎摸索。

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收入,因为我们也做的有批发,不过那一年半,真的算是我们的静默期,相当于闭关修炼。

郑州晚报:做这些你没后悔过吗?

周国荣:当时确实很苦的。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我退出商场时,人家都说我,傻吧,人家都挤着进呢你退出,看你的鞋子卖给谁?我就说,我吃亏都可以,你别管我做的鞋子卖给谁,反正不会放在仓库里。

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该给员工开工资的时候我做不到,做不到啊!那时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生活水平可不像现在,人家就是等着你的工资来养家糊口的,到那天你给人家开不了工资,心里可难受!

郑州晚报:现在还有这种情况吗?

周国荣:不会,你啥事都可以拖欠,但员工的工资必须这一天发,拖欠工资绝对不行。

“坚持质量,坚持环保,受益的还是企业”

郑州晚报:这两年关于鞋厂污染的报道很多,已经成为一个焦点,你在这方面有过什么担忧吗?

周国荣:我是学医的,多年做职业病防治工作。当时是九几年吧,职业病防治法刚开始实施,来我这里检查两次。其实不管检查不检查,我是有原则的,员工在我这儿不管挣钱多少,我绝对不能用劣质胶。但是再好的胶,我都不相信,还是要给它隔离,要给它通风。我给员工体检,我就想,人不能昧着良心,员工跟着我们干,不管挣钱多少,绝对不能让他们身体受损。

郑州晚报:成本增加了很多?

周国荣:说实话,我最开始办厂,就用那种合资企业做的胶水,一闻那气味我自己都感觉忍受不了,员工天天在那儿工作,怎么办?现在我们用纯进口的,而且车间用的纯进口的工业空调,这个成本更高。

不过坚持质量,坚持环保,受益的还是企业。我们第一批被评上了国家免检,当时全国一共17家,我们是河南省唯一的一家。

郑州晚报:哪一年?

周国荣:2001年3月,在全国各大媒体上都公布了,我没想到,我真的是没想到。这项荣誉很大。

“员工老了我也要为他们想出路”

郑州晚报:据说你的鞋厂搬家十几次?

周国荣:搬家一次费很大劲,损失也很大,但是也由不得我。开始我们公司是在城东路那里,当时也在城区边上,后来就一步一步从城市搬出来,因为我们员工都是周边的,尤其我们企业用的好多都是女工,人家小孩儿上学什么的,你厂子离市里边远了人家也不方便,所以我就每次搬,都想尽量离市区近点,但是近了就会面临城市一扩大,我们又得外迁。

说实话,一次次搬家,也会有老员工流失,但有些人死心塌地跟着,你搬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到现在还跟着。

郑州晚报:你刚才说还有一批老员工,这些老员工还在做一线吗?

周国荣:有些在质检呀,安全生产呀,不算累。说到老员工,我当时愁死了,这一帮人20岁就跟着我,现在都快50岁了,这老了该咋办呀。我们还都是城市的,家又没有地,又没有房子。说实话,当时我是通过关系找人给他们参加的统筹,养老和医保都做了。这几年已经陆陆续续退休了好几个。

郑州晚报:责任?

周国荣:社会责任感?我没那么高的想法,我想的就是实实在在的,这些人老老实实地跟着我,他们老了我也要为他们想出路,这些与你无缘无故跟了你一辈子的人,你说你不替他们考虑?这种感觉是相互的,是吧?

其实我没什么崇高的理想,我就是实实在在的,就在自己的身边的,真的,那个时候职工统筹这个事都成了我的一个心病,我得想尽办法帮他们弄这个医保和退休,现在确实还不错,都解决了。

“我不是女强人”

郑州晚报:有没有想过让孩子来接你的厂?

周国荣:人家得喜欢呀,童年的时候我就没管过他们,我的孩子都是跟着我父母长大的,从上幼儿园到现在,成长经历告诉他们,家长搞企业太辛苦,说实话,他们可能并不喜欢做企业。

郑州晚报:那你今年计划退居幕后?

周国荣:嗯,早就想退。等机会成熟了就退了。

郑州晚报:以后想做点什么呢?

周国荣:我就想好好在家休息休息,没想做什么,或者游山玩水,出去转转,轻松轻松。经常有人觉得,我一个女的做企业,一定是个女强人,一定是风风火火的,其实不是这样,我的性格实际上喜欢静,不忙的时候就静下来看看书看看报纸听听音乐。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