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奇迹 和谐 社区 服务 卓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报道引来关注 关注带来压力
压力促生动力 动力加速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东新区管委会中心组学习《郑东新区建设的思考与展望》系列报道
报道引来关注 关注带来压力
压力促生动力 动力加速发展

报道引来关注 关注带来压力

压力促生动力 动力加速发展

本报记者 石大东 袁勇 陈君琰 孙新锋 陈峰 王文霞 朱建明 王继兵 孙娟

《郑东新区建设的思考与展望》第一部分10篇报道在《郑州日报》、《大河报》、《郑州晚报》3家主流媒体刊发后,在社会上引发巨大反响,来自社会各界、省内外、国内外好评如潮。

报道篇幅大、产生效果好,在3家媒体的历史上是首次,在河南新闻史上也不多见。

有思想、有高度和大视野、多角度的深度报道推出后,作为报道对象的东区人怎么审视自己?昨日,郑东新区管委会班子成员,辖区各相关局委、办事处负责人,以中心组学习的形式,畅谈了对第一部分10篇报道的感想,以及10篇报道促使他们如何做好工作的打算。上午10时至中午1时30分,3个半小时的交流,大家积极发言,都觉得发言时间不够用,想说的话没有说完。大家一致认为,10篇报道说出了东区人的心里话,确立了东区人的理想,设定了东区人的目标。东区下一步就是要按照既定的思路和规划,突出重做,全身心投入,依靠创新,打造更美东区。

郑州日报、郑州晚报近20人的写作团队作为特约学员也来到郑东新区管委会,参与东区中心组学习,一同交流对第一部分10篇报道的感想,思研媒体如何助推东区向新的高度进发。

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手机报、中原网近期将推出大型系列报道《东区纪事》,回顾东区成长的节点。梳理东区在9年成长中的东区理念、东区精神和东区作风,更好地照亮东区的未来。使东区真正成为郑州都市区的核心增长极,充分发挥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重心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

吴福民 郑东新区管委会主任

10篇报道让我备感压力

“郑东新区建设的思考与展望”的10篇报道,东区管委会班子成员,以及各局局长、办事处负责人每人一套,前些日子大家认真学习,认真思考,我们觉得东区就是按照既定的规划和思路,持续下去,对我们这一届班子来说,关键在认真地去做,有成效地做,创新地去做,以重做让东区的重心地位更重、更稳。

这几天,我在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组报道。我认为,是东区9年来建设赢得的成就,是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是东区在河南及郑州的示范重心和带动作用,是东区在未来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今年上半年,接待了多批外面来的参观团,听到很多对东区的溢美之词。齐康院士看遍东区之后,正好接到他太太的电话,说郑州怎么样,齐院士说,没想到郑东新区像温哥华一样美。再看这组报道,和各界对东区的赞美,我感受更多的是压力,还为此而失眠。这10篇报道,对我们过去几年工作作了总结,更是未来对我们在10个方面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下一步,第一我们要延续郑东新区高品位的规划理念。东区是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先行区,同时也是一个示范区。先行在规划,示范在高品位规划,用规划去示范,去引领都市区建设。

第二要抓东区的产业聚集,抓金融聚集,抓人才聚集,抓企业总部聚集,抓研发和创意、科技成果聚集。

第三要坚持创新理念。东区的发展得益于创新,靠创新要效益,靠创新要管理,创新在东区是要贯彻始终的。

第四要在东区项目建设过程中强调奉献精神。下一步东区的任务更重,遇到的难题更多,没有奉献精神是不行的。

第五要优化发展环境。今后要加大环境优化力度,使更多的企业愿意到东区。美好的环境能吸引人,是硬环境,美好的软环境会更吸引人。

东区的同志看了这组报道,首先是兴奋。兴奋过后,大家普遍感受了更多的压力,要把压力转化为动力,真正肩负起郑州都市区建设核心增长极的历史使命。

胡文杰 郑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郑东新区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郑东新区建设的思考与展望系列报道,每一期我都认真地品读,写得真不错,挖掘得很深,写得很到位,把握很准确。

郑东新区从开发建设到现在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站在新的起点上,回望郑东新区过去几年取得的成就,我认为主要赢在三点:

一是赢在科学发展。以郑东新区的名义进行国际招标是中国首例,没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不可能做到,规划中提出的几个核心要素如“组团式、生态城市、环形城市、共生和新陈代谢城市”,都是科学研究的结果。

二是赢在转变发展方式。先开发建设后规划管理,先污染后治理,过去几十年的惯性思维遗患无穷,而现在转变发展方式,按照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整体规划。现在东区的示范、带动、支撑和引领作用已逐步显现,战略发展思维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延续。

三是赢在创造、创新。郑东新区在具体开发建设过程中,坚持管理体制、人才、技术及市场运作的创新,规划为龙头,市场化运作,社会资本积极参与。

赵兴斌 郑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郑东新区

是一种精神和力量筑造的

郑东新区,这个作品是郑州人民的作品。

以前,河南人走出去,有过自卑,很多人曾说河南人这不好、那不好。郑东新区出来后,很多人都不相信是河南人营造的城市,我们在接待中深有感触,也感觉作为河南人挺起了脊梁。

从外表来看,东区很漂亮,其实这9年的建设历史,东区有一种精神、有一种力量存在,究竟是什么?我们东区人一直在思索。

先从领导层次来看,从省委省政府到市委市政府,历任领导对东区的重视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从郑州市民角度来看,许多祖祖辈辈在这里居住的农民,为了东区建设搬离家园,无私奉献;解决好这些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再从东区的工作人员来讲,从东区成立之初,就没有节假日。

另外,为了支持郑东新区发展,其他区也付出了自己的贡献,比如管城区、金水区,没有抱怨,不讲条件。

你说这种精神是什么,其实就是中原精神,不甘落后,勇争第一,引领潮流的精神。

张胜利 郑东新区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经过大量调研

探索走出一条成功道路

作为东区建设的参与者,我看完郑东新区实践的系列报道后,对郑东新区开发建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体会更加深刻。这组报道不仅把世人的眼球引向郑东新区,再次关注郑东新区,也让我们再次审视郑东新区。

有人称赞说“郑东新区赢在了起跑线上”,所谓的“起跑线”就是规划设计档次高。但我说,郑东新区的巨大变化,是赢在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的高瞻远瞩,慎重决策,赢在了东区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赢在了广大建设者的辛勤劳动。正是这些因素,才让郑东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一张规划图纸到一座新的现代化都市。

2002年4月,郑东新区拆迁工作拉开序幕,近10年来,郑东新区范围内的一个个村庄被整体拆迁,近5万人的动迁量、安置量,是郑州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这个拆迁对于东区来讲,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既没有成熟的路子可以遵循,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郑东新区经过大量调研、探索走出一条成功道路。

李华军 郑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切实提高东区的

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

报道郑东新区的这一组稿子我都认真看了,成绩是动力也是压力。我着重谈谈下一步的工作打算:一是继续做好郑东新区的市场运作。龙湖作为郑东新区的点睛之笔,它的开挖是市场化运作,目前运转得比较好,工程建设、质量、进度、监督、资金的运作等方面都进展得很顺利。市委主要领导对龙湖建设非常重视,近一时期每天的早餐会上,都让东区汇报每天的进度、每天安排的事情、采取的措施,这对我们也是督促和鞭策。

二是强化前台服务。后台服务跟上前台服务,并且要从后台走到前台。近期在东区的办事大厅,国税、地税的工作人员都要从后台直接走到前台,一个窗口进出,今后所有需要办税的事都在窗口解决,切实提高东区的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

孟祥岭 郑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保障全社会参与管理

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我来东区时间很短,这组报道对我而言很及时,通过系统学习这组报道后,振奋人心,以前对于东区的了解更多的是表面上的,这组报道对于东区建设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我们应该趁这组报道,回顾我们这几年的工作,总结经验和失误,梳理各种问题,让东区人再学习、再提醒,再持续,确保郑东新区持续发展。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应该是“三分建,七分管”。从整体上讲,郑东新区今后要形成现代的城市管理理念,探索建立政府、市场、社会的良性互动,保障全社会参与城市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能够由市场完成的,就交给市场管理。

十篇报道

郑东新区建设的思考与展望之一

都市区建设的成功样本

郑东新区建设的思考与展望之二

超出预想的带动作用

郑东新区建设的思考与展望之三

特色规划的特殊魅力

郑东新区建设的思考与展望之四

经济增长极的快速长成

郑东新区建设的思考与展望之五

一座真正的生态宜居之城

郑东新区建设的思考与展望之六

更高水平的综合交通枢纽

郑东新区建设的思考与展望之七

集约发展的生动实践

郑东新区建设的思考与展望之八

创新管理的努力追求

郑东新区建设的思考与展望之九

中原地标的新期望

郑东新区建设的思考与展望之十

大郑州崛起的荷载重心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