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温州7·23事故七日祭 追思 上一版3  4下一版
伊伊今天的呼唤
妈妈再也无法听到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记者搜获事发前珍贵视频
第27秒伊伊正在叫妈妈这是三口之家留给世界的最后声音
伊伊今天的呼唤
妈妈再也无法听到
昨日,温家宝总理到医院看望小伊伊。 新华社发

记者搜获事发前珍贵视频

第27秒伊伊正在叫妈妈

这是三口之家留给世界的最后声音

伊伊今天的呼唤

妈妈再也无法听到

一位山东乘客随手拍下的一段视频,如今却成了伊伊全家的珍贵回忆:短短39秒的视频中,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在叫着“妈妈、妈妈……”

这段视频,就拍摄于D3115次列车的第16号车厢里,这之后不到五分钟,事故发生。

27日晚上,记者把首次发现的这段视频播放给伊伊的爷爷奶奶听,两位老人泪湿眼眶。

乘客随手拍下16号车厢的最后影像

27日下午1点,温州附一医院4楼走廊里,来自山东菏泽的王海茹和曹卫东夫妇在和记者聊天时,说起他们在出事前五分钟,曾用手机拍下了一段视频。

谁也没有想到,这仅仅39秒的视频,是这个车厢留给世界的最后影像。

视频第27秒 是伊伊正在喊妈妈

记者把这段视频拷贝了下来,回来之后又听了几次,突然听到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在喊,“妈妈,我要妈妈”。

D3115次,16号车厢——幸存下来的女孩伊伊就是在这个车厢里的,视频中是她的喊声吗?

最终,记者在晚上9点在伊伊的病房外,找到了孩子的小奶奶(伊伊爷爷的姐妹)李女士。

把笔记本电脑放到耳边,李女士只听了一遍视频,就很快确认:“就是,就是伊伊在喊妈妈。”

李女士又听了几遍视频,然后告诉记者,伊伊似乎在带着哭腔喊妈妈,很有可能是当时伊伊在车厢过道上玩耍,结果走到前面来了,找不到妈妈的情况下,才开始叫“妈妈,我要妈妈”。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伊伊爷爷奶奶的住处,仔细看完视频后,伊伊的奶奶顿时眼眶红润:“就是我们伊伊的。”爷爷坐在一边,沉默着。

这是伊伊最后一次,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据《钱江晚报》

>>>见证

他专门坐车过来

只想献

一束百合花

7月25日下午,我在温州附二医院儿童ICU外见到了项炜伊的爷爷、舅舅和叔叔,他们沉默地坐在病房前。特别是伊伊的爷爷,一位又黑又瘦的老人,看起来很倔强,他就弯着腰坐在那儿,眼睛直直地盯着前方,像是在看什么,又不知道在看什么,伊伊的叔叔则蹲在楼梯上,抱着双臂,一言不发。

周围都是记者,大家站在那儿,看着他们,没有人有开口说话的勇气。

这种情绪和气氛,让人觉得压抑、凄苦:病房外都是伊伊的亲人,病房里的伊伊已经是孤儿,而谁也不知道究竟错在哪里。

7月26日下午,事故路段已经重新通上了火车。在高架桥下,工作人员正在清理残缺的车厢。

从平阳来的一家人,两男一女,都是30多岁的样子。他们说话声音很小,面无表情。

在和现场的警察交涉了几分钟后,他们被允许进入现场。

40多分钟后,他们走了出来。

“我想找我妹妹的头。”那名戴金项链的男子有气无力地说,他一屁股坐到地上。他努力地吸了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那种语气,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

围在四周的记者们,一下子都沉默了。

“我妹妹坐在16号车厢,她才27岁啊。我们找到了她的遗体,但是没有头。不管怎样,我们一定要帮她找到,哪怕是把车厢切开。”男子继续说,他的样子看起来很凶,但这个时候,从他脸上我只能感受到悲伤。

这个时候,高架桥上,一列动车正呼啸而过。因为不知道说什么来安慰这一家人,大家再次陷入了沉默。

那天下午2点多,我在现场还见到了一名男子。他穿着一身白衣白裤,手上捧着一束百合花。他向执勤的武警出示了自己的身份证:河北人,孙卫红。

他说他只是名志愿者,刚好在福建出差,专门坐车过来,只是想在出事的地方献上一束花。

“希望以后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孙卫红淡淡地说。

据《钱江晚报》(作者:吴朝香,7月24日第二批赶往事发现场的记者)

写给在动车追尾事故中遇难者

愿你们的在天之灵 永不孤独和寂寞

带着沉痛和悲愤的心情,写下这篇悼念文章,以告慰在这次动车追尾事故中遇难者的在天之灵,以及失去亲人后依旧沉浸在痛苦中的他们的家人。

前天,朋友从日本打电话来告诉我:日本各大报刊和电视都在幸灾乐祸取笑中国,说中国人偷日本技术,却没有偷走核心技术,导致了这场灾难。他们还炫耀,这次日本大地震,他们的26辆新干线在地震的那一瞬间全部安然无恙地停靠在轨道上等等。

要是以往,我一定会骂日本。而这回我没有骂。是我们自己的错,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遭人耻笑。我们愧对失去生命的同胞!

在这大好年华,美好的时光,国家抬起了头,人民挺起了胸,全世界都意识到中国的崛起,而你们却失去了无辜的生命。不是因为你们无情,也不是因为你们心狠,而是我们活着的人没有尽到责任,造成了这场本可避免的灾难。

还有那许多在这次灾难中身体残缺,身上留有伤痕,心灵遭受创伤的人,虽然他(她)们还活着,但那噩梦般的阴影将陪伴他(她)们终身。死难者的亲属,他们往后的日子怎么熬,怎么过。别人每天迎来的是灿烂的阳光,等待他(她)们的却是不尽的苦难。

有人说这是天灾,我说不对!这是人祸。我始终不明白在高铁技术堪称世界一流的中国,在信息流通如此发达,几乎人人都有手机的今天,怎会发生如此低级的恶性事故。

此时我又想起了还是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记住的一个故事。说是在农村,有个少先队员傍晚回家,沿着铁轨一直走。当他走到河边时惊呆了,桥梁被洪水冲垮了。他马上意识到要出事了。此时,他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赶快通知大队和公社。但他又怕万一离开时,火车来了怎么办。

当时他只带着晚上照明用的手电筒,正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远处却传来了火车的隆隆声和鸣笛声。孩子急中生智,从脖子上摘下红领巾,将手电筒包着,一边迎着火车的方向跑,一边摇晃着裹着红领巾的手电筒大叫停车。

火车司机只是远远看到有一盏小红灯在不停地晃动,高度的警觉性和社会责任感,使他意识到前方可能发生了意外,于是一个紧急刹车,火车得救了。

这则动人的故事曾温暖了多少人的心。虽然当时物质匮乏,信息闭塞,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对生命的尊重,却是当代社会所缺乏的。

在动车追尾事故中遇难的人们,有良知的同胞不会忘记你们,我们会为你们祈祷,愿你们的在天之灵永不孤独和寂寞。仲纪

>>>亲历

纪念那些

还未出世的孩子

我们采访不到他或者她,遇难者的名单里也没有他或者她,因为他们还没来到这个世界就已经走了,随着那一声巨响。所以,我们只能想象与哀悼。

比如毛菲菲的孩子,我们想象——他已经7个月,马上就能和这个世界打个招呼了,马上能睁开眼睛看到他的亲人了。

毛菲菲的老公名叫苏孝图,两人去年刚刚结婚。事发时,他们乘坐的车厢跌落到高架桥下。

在微博上,一位网友发现,这对夫妻居然是他们家照相馆的老顾客。

毛菲菲在这里拍过一套写真集,夫妻俩的婚纱照也是在这里拍的,3990元,如今还挂在店里。

这位准妈妈本来打算过一阵子和未出世的宝宝一起去拍套孕妇照,只是他们都再也没有机会了。这个宝宝已经7个月了,他还没来得及看看这个世界。

另一个孕妇陈碧也是如此,离家前她还穿着白底黄色小花的孕妇装,沉浸在即将做母亲的喜悦里。3个月后,她本来就可以在丈夫的陪伴下生产。绍兴和温州的几个家庭都会在一片幸福之中等待新生命的降临。幸福同样破灭。

这也是两条活生生的生命。只是,死亡的名单上没有他或者她的影子。

我们不仅要对孕妇本人志哀,也要对其体内的胎儿表达痛悼,因为那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他们虽然没有来到这个世界,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他们,但他们同样应该受到尊重。

“真让人心疼,还没看看这个世界就走了。”在采访中,我遇到了为她们化妆的21岁姑娘小季。她为毛菲菲化妆时,眼眶就红了。

据《钱江晚报》(作者:史春波:7月26日第三批赶往事发现场的记者)

>>>声音

虽然列车上没有你我,但却有你我同样的心跳;虽然那时你我无所畏惧,但是夜空下的呐喊已谱成悲伤的歌谣;虽然我们的幸运让苦难远离,但你我的同胞却停在那一秒;虽然不能跨过时空隧道,但你我的祈祷却能传遍山河。

——无知者无畏

默哀,只希望每一个死者都得到应有的尊重。——wjz8jj

这是一个提速的时代。然而死神的速度更快,它会一瞬越过阴阳两界,将活生生的人,送往万劫不复的死亡那边。——扬子江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