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蒋珠莉 我对商丘古城的最初印象只是停留在那些灰暗古朴的建筑物上,它们往往围成一个团或抱成一个庄,静立于大地一隅,直面苍穹,纯朴得就像中原大地上袒胸露背的庄稼汉,更像一卷绵长的黑白胶卷。 十九岁以前,我没去过老家以外的任何地方,也没什么见识,更想象不来泰山、西湖的俊俏模样。小学五年级的那年夏天,我们集体要求班主任老师带我们到不远处的大别山去看看,可老师对我们说要好好学习,只有考上大学有了好工作,才有可能走出去开阔眼界。那时,我虽对旅游充满了向往,把课文和例题死死地印在脑子里,但仍觉得那些远方的风景遥不可及。后来终于如愿以偿读了大学,同学们大都来自四面八方,才知世界如此之大。再后来混迹于市井之中,烦闷于纷纷扰扰的人情世故,难得有独处的机会,渐渐变得絮叨、慵懒,自以为真正懂得了生命的确切含义,还以为保持一颗平常心便可谈笑古今,拥有一种博大空灵的胸襟。 站在古城南湖边,看着那些为生计而奔波的芸芸众生,心头生出丝丝怜悯,他们多是落魄的小本生意人,脸上挂着淡漠或悲苦的表情 ,靠卖些杂食为生,顽强地生存下来。对于生活在陆地上的人来说,土地藏匿着鲜为人知的秘密。坦荡、质朴和稳重造就了它的品质,以沙石为脊骨、以万物为血肉,天空是大地广袤的脑海,河流是大地奔腾的血液,森林,那一片片交集在一起的青色脉络,散发着蓬勃的力量,甚至能灼伤人的眼球。 土地生性缄默,却以四季的姿态告诉人们:土地不只是土地,土地也有会浪漫的时刻,如果乘坐飞机俯瞰你所生活的这片热土,你会发现土地的形状、土地的高低起伏的分野是多么的模糊!那是一片绵延着的深褐色的海藻;是丹青妙手醉酒后的肆意涂抹;是造物主不经意间泄露的不可更改的阴谋。它似乎在向全世界宣布:土地是有骨气的,你不可能限制它的胸襟,你必须给它大展宏图的自由!如今,我为这些贫瘠土地上的人们自力更生的精神所感动,亦不禁为那些蝇营狗苟倾心名利者而汗颜。拥有了晋身之道又如何?混个人上人又如何?永远有形无形的阶级意识,永远的高低贵贱,造就了数不清的人间惨剧。 登高眺望绿水绕城郭,这些绿水萦绕中的城郭大都熏染了时代的气息。青松苍柏试图侵入它们的肌肤,朝霞明月印证过它们的沧桑背影,刀枪斧炮坚定过它们的信念。抚摸这些被历史风化了的斑驳石块,我似乎听到了石头轻微崩裂的声响,还有远方风吹过波涛的声音。《石头记》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超然的现实意义。我诧异于这绵延数十里没有生命力的石头如何传承那一段段脍炙人口的人间传奇? 试问,稳坐湖边的磐石,何因岁月的变迁而香消玉殒?湖心的石柱何因潮起潮落而易移分毫?岸边的古木何因风霜雨雪而枯谢委顿?正因为它们坚守的品质和坚韧的品性,才有了今日的风景,才有了庄周化蝶、木兰从军的不朽传说,才有了千年古城,也才有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丰功伟绩。庄周真是古时候的尼采,渗透世间百态,寄哲思于行云流水,寓幻象于水中鱼虾,是自身超凡的秉性赋予了他别致的生命奇迹,由物质的流浪到精神的皈依,我们可爱的庄子一直徜徉于梦境之中,梦还需是朦胧的,梦太真切那就不是梦了,是现实。人活着不能没有支撑,哪怕是触手难及的幻景。否则,卓越如尼采的庄周又如何能留名青史? 古城南湖边的细雨黄昏不同于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细雨黄昏,微风中的景物蒙上了一层秋雾,连雨儿也沾染了人间烟火,绵绵密密,潇潇洒洒,最是自然优雅。 此刻,我感到自己的灵魂似乎飞起来了,轻如羽毛,它飞过淡蓝色的湖面,飞过一栋栋居民区,停留在高高的树梢上,俯瞰着面前的一切,随着眼界的不断开阔,在我前面出现了两条泾渭分明的路,一边是一马平川的阳光大道,一边是亟待开辟的荆棘荒野,我惊异于为什么几乎同样的道路,走出来却千差万别?这些年的成长修饰着我的性格,我渴望让自己的生命达到一种酣畅淋漓的状态,从别人那里我懂得了如何沉默和思考,我逼迫自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每一个人的路都不尽相同,为什么非要临摹别人的人生轨迹呢?追问苍天,苍天无语;追思人生,追思的不仅是人生,更有沉甸甸几乎无人问津的厚重历史。 早年的我惊羡于滴水成珠过程的美丽,更痛下了磨穿铁砚的决心,至今这种“伟大”的想法仍折磨着我脆弱而敏感的神经,文字如一片广漠,踽踽独行之中清苦自知。我觉得真正走进人内心的不是春夏秋冬,而是春夏秋冬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也许只有这样才能使我获得精神上的慰藉,灵魂上的安宁。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