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5版:郑州慈善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慈善总会千里送爱心
141万元善款送抵舟曲
ldh11085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慈善总会千里送爱心
141万元善款送抵舟曲

郑州慈善总会千里送爱心

141万元善款送抵舟曲

2010年8月8日,陇之南——舟曲,一场自然灾害在夜幕中袭来。特大山洪泥石流暴发,顷刻间,家园被毁,家人失去音讯……

1508人遇难,257人失踪。房子可以重建,但失去的家、还有家里的人,从来都让生者缅怀、追忆……

时过一年,舟曲这座饱经沧桑的小县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一年前的抢险救灾中,总有一些人和事让我们感动,总有一些地方和身影给我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

就在舟曲地震一周年祭即将到来的时刻,郑州慈善总会“慈善周周行”活动将脚步踏上了舟曲这片土地,记者随同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将郑州市民捐赠的141万余元善款送到这里。晚报记者舟曲报道 裴蕾 文/图

回望

爱是最坚固的城墙

国有殇,民相望。

一年前的8月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在夜间袭向这座安静的县城,特大山洪泥石流暴发,顷刻间,无数个鲜活的生命撒手人寰……

舟曲的灾难,是13亿中国人的锥心之痛,需要国人一体分担。在中华儿女雄壮的大合唱中,800多万郑州人民,勇于担当,敏然前行,奏出了爱的巨大交响曲——

一年前的8月9日,舟曲灾难的第二天,郑州慈善总会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了救助电话和捐款账号,并承诺:社会各界为此次灾区捐赠的资金和物品,将全部用于本次灾难中受灾严重的群众。对全部捐赠及使用情况进行公示,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顷刻间,全市人民行动了起来:

市委、市政府首先行动,公务员3岁的幼儿园孩子,砸碎了自己的存钱罐,将为数不多的存款捐赠了出来;上学的学生,拿出了自己刚开户不久的银行储蓄卡,将存了好久的压岁钱捐赠了出来;上班族,拿出自己的工资,义无反顾地捐献给舟曲的同胞;花甲老人、耄耋老人,用颤抖的手打开带着体温的手绢,将自己的存款拿了出来……

积少成多,集腋成裘。

几天下来,郑州慈善总会接受来自全市人民为舟曲受灾群众募捐的善款共1411885.7元。

爱心

传递郑州市民的深情厚谊

7月30日,郑州“慈善周周行”爱心活动携带着这些善款来到舟曲,见证这里的变化,传递郑州市830万人民的爱心。

正如此次活动的领队、郑州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周培功所言:“我们坚信,舟曲人民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一定能够战胜灾害、重建家园;一定能够走出困境,谱写经济、社会、文化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接过这些善款,舟曲县副县长姜鸿荣和王添芬向郑州慈善总会回赠了一面锦旗,上面书写:“大爱无疆,心系灾区群众;热心捐助,彰显传统美德。”姜鸿荣告诉记者,他们将把这些善款交给县财政部门,统一用于灾区重建。

“请郑州市民放心,我们一定会把这些善款用在灾区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不辜负你们的一片爱心。”两位领导承诺。

见证

爱让这土地重生

爱,从来都是一股神奇的力量,他能改变这个世界,亦能重建这个世界。

7月30日,记者随同郑州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踏上了这座经历过灾难的县城,阳光下,高楼栉比鳞次,舟曲人民笑得灿烂;华灯初上,舟曲人民放下手中的劳作,挺起了脊梁——一年之后,这座城市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驱车走上两河口至舟曲县城的两舟公路,来回穿梭的工程车辆是那么的繁忙,似乎在提醒我们,这个大山之中的小城重生的速度。高耸的三眼峪和罗家峪的峪口外,重型机械穿梭,到处都是施工工人的忙碌身影,昔日的废墟,已然变身为一个井然有序的重建工地。

一年之前,这里满眼尽是大水浸城的痛楚。而今,这座小城,处处吐露着盎然的生机。曾被水淹没的北滨河路上,处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路边的各色商铺门前,不断有人出出进进。

昔日被水淹没的舟曲县城南滨河农贸市场里,如今已恢复了整齐、兴旺的景象。

重建的工程,如何抵抗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姜鸿荣告诉记者,目前正在建设的工程将为舟曲带来“三层围墙”:依山而建的是拦挡工程,及时挡住泥石流的暴发;顺着三眼峪而建的排导工程,将之前的河堤进行了加固、加高、加宽,“能阻挡住百年一遇的泥石流,而之前的强度,是能阻挡住20年一遇的泥石流,同时,还建立了监测预警防范机制,一旦有降雨,将会及时预警,疏散群众。

作为慈善机构,郑州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非常关心在去年舟曲泥石流灾难中的孤儿。

他们生活的好吗?谁在照顾他们?他们的生活费如何解决?他们的心理状况如何?

7月30日晚上8点,在舟曲县民政局办公室,郑州慈善总会分别给两名灾后孤儿送来了500元的慰问金。

10岁的藏族男孩王才俊,是个腼腆的小男孩。在一年前的那场灾难中,他的爸爸妈妈因为经营一家小卖铺而住在了泥石流经过区域,不幸双双遇难。而才俊和姐姐因为当晚住在了爷爷奶奶家而侥幸逃过了一劫。

“幸亏两个孩子放假了,不然和他父母住在一起,后果真是不能想……”王才俊的爷爷王站花说,如今,才俊和他的姐姐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我只有一个儿子,儿子去世了,这两个孙子,现在就是我们家的全部希望了。”王站花表示,现在国家对孩子们照顾得好,关心得好,他一定会把两个孩子抚养长大,供他们好好上学,长大成人。

也许感受到了爷爷的激动,不爱说话的王才俊最后用藏语说了一声“谢谢”,笑容,终于绽放在了他的脸上。

17岁的张斤斤如今已经在兰州上高中了,虽然已经时隔一年,但丧亲的悲痛,仍然表现在了这个小女孩的脸上,很腼腆很羞涩,不爱说话。

在那场痛彻心扉的灾难中,她一下子失去了四位亲人:父母、兄弟和疼爱她的奶奶。而她本人,因为住在姑姑张红香家而幸免于难。

已经有两个孩子的张红香说,斤斤就是她的第三个孩子,她会像对待自己的亲女儿一样好好照顾斤斤。

“我希望能考上大学,将来,我会回到舟曲,建设家乡,陪伴亲人……”没有更多的话语,斤斤说出了自己最想说的话。

据王添芬介绍,如今,包括王才俊和张斤斤在内的舟曲泥石流灾害中的58个孤儿,受到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爱,每名孤儿每月共计可以领到1200元左右的生活费,已经足够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了。

“这些孩子已全部登记造册,他们目前都寄养在亲属家,我们和这些监护人也都签订了监护协议,他们都表示将会像对待自己的娃娃那样照顾孩子们。”王添芬说。

聚焦

58名孤儿过得很好

带着大米、食用油、牛奶等慰问品,郑州慈善周周行一行人员,还走访慰问了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受灾群众。

在县城北关的一座民房内,65岁的王马条暂时借住在自己的女儿女婿家中,一年前的那场泥石流灾害,将她家的房屋全部冲走了。

“幸亏我那时住在较高的另一处房子里。”王马条回忆起泥石流灾害的情景,至今还心有余悸。因为当泥石流到来的时候,也冲进了一所她住的地方。

“离我的床不到半米了,我在床上抱着小孙子吓得都不会动了,话也不会说了,真以为要没命了。”一边比画着,一边激动地说。

问及对今后生活的打算,王马条微笑了:“前几天我刚去位于老城区的安置区看了看,新房已经开工了,据说到明年,我就能搬到新家了,很满意,就想早点住上新房子。”

舟曲灾后重建的进展如何?姜鸿荣告诉记者,舟曲“8·8”灾后重建项目共涉及城乡居民住房、城镇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白龙江和沟道整治,灾害治理、产业重建、生态环境等八大类共计170项,总投资50.2亿元。

“根据‘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总体要求。”姜鸿荣说,他们重建的具体时间安排是:到2011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城乡居民住房和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项目重建,2012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城乡住房、城镇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白龙江和沟道整治、地质灾害治理,产业重建、生态环境等各项恢复重建任务,使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

“明年年底前,一个崭新的舟曲将展现在大家面前。”姜鸿荣踌躇满志。

让我们共同期望,到明年,一个崭新的舟曲重新崛起。

而830万郑州人民的爱心,也将汇成一条河。

展望

新的舟曲明年建成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