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炎热的夏天,人们穿的衣服少,外露皮肤面积大,是烫烧伤的高发季节。尤其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孩子,对危险缺乏预见,成为烧烫伤的主要对象。 昨日,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病房里,172个烧伤病人中就有89个小孩。 这些烫伤患儿年龄大多数都在1岁至5岁之间,烫伤部位多在手部、胸部、臀部等处,原因大多为家长疏于看护,小孩不小心碰翻热水碗、汤碗及热水瓶等所致。 市一院烧伤科主任医师牛希华说:“最常见的烧伤为电烧伤、化学烧伤、开水、稀饭、食用油烧伤。”她提醒家长:注意生活细节,小心看护孩子,减少烧烫伤的发生。晚报记者 邢进 实习生 杜世民/文 通讯员 朱斌/图 孩子打破开水瓶,一屁股坐在热水里 家住中牟县1岁零3个月的石春燕刚刚学会走路,7月20日上午11点多,小春燕的母亲打算做午饭,就让小春燕在客厅里独自玩耍。 “我把开水瓶放在客厅的角落里,谁知道孩子还是碰到了。”小春燕的母亲牛翠英说:“在做饭的时候只听见‘嘭’的一声,开水瓶被孩子打碎了,看到孩子坐在开水里,当时孩子的整个屁股都被开水烫得红肿。” 市一院烧伤科一病区护士长王丽敏说,“小春燕的烫伤面积为23%,像小春燕这样被烫伤的孩子还有很多,都是家长疏忽所致。” 刚煮好的稀饭,一定要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 家住周口市太康县1岁半的时家乐的母亲说:“在7月23日上午,我煮好稀饭后放到桌子上。孩子的奶奶转身去厨房拿碗,孩子在桌子旁边的小推车里,慢慢地移动到了桌子旁边,把刚刚煮好的稀饭给打翻了,当时稀饭从孩子的脖子一直流到腹部。” “老年人的精力不够,在看管小孩的时候很容易走神,一些家长不要总是把孩子交给父母不问,应和老人共同去照顾孩子。”王丽敏说。 乱动电源插座,3岁小孩电击伤 7月30日,家住信阳市3岁的源源不慎手触电源插座被电击伤。 据孩子父亲说, 孩子放假在家里,平时看电视时都没有人看管,把插座拔下来之后将手伸进了插排中,孩子的手指被击伤。 “因手指不慎触摸到插座,致使左手多处神经和血管被电击伤,源源被送往医院后手指已经有一个不能用了,接下来要对孩子的手臂进行两次修补手术,术后孩子左手的灵活度将会降低。”牛希华说。 夏季烫伤的孩子比冬天多 “3岁以下孩子最容易被热液烫伤,而3岁以上孩子易被电击伤,虽然夏天热水用得少,但宝宝们反而比冬天更容易被烫伤。”牛希华说,这都是因为家长的大意。夏季天气多变,家长难免会受天气影响而心浮气躁,一时的疏忽,可能酿成大祸。 3岁以下的孩子,还没有对热的危险意识,所以容易被热液(牛奶、水、粥等)烫伤,不会走的孩子被烫伤,基本都是在学步车里。而3岁以上的孩子虽有了对热的危险意识,但也有了好奇和探求的欲望,这时的孩子容易在玩弄家用电器时被电击伤。 夏季给宝宝洗澡时,应先放冷水后对热水,水温应不高于40℃。热水器温度应调到50℃以下,因为水温在65℃~70℃时,两秒钟之内就能严重烫伤宝宝。 烧烫伤发生后,要这样紧急处理 牛希华说,一旦发现小孩被开水等烫伤,家长应用冷水持续冲洗或浸泡伤处,以减少余热对皮组织的伤害。如果烫伤部位穿着衣服,不要硬脱,可以一面浇水,一面用剪刀小心剪开衣物,然后尽快地将孩子送往医院救治。 “烫伤的位置不能乱涂牙膏、酱油、白酒、碘酒、酒精等物,因为处理不好可能引起感染,其凝结粘连伤口还会增加医生观察和处理创面的难度。自己贸然涂抹药膏,还可能导致感染、留疤。”牛希华说,如果出现水泡,要注意保留,不要将泡皮撕去,同时用干净的毛巾、被单等包敷,避免去医院途中污染。 日常生活中的轻微烧伤,要是只有一两个巴掌大,应即刻用自来水冲洗10~15分钟,或用冷水浸洗。然后用酒精对创面和周围皮肤消毒。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