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张锡磊 袁帅 孙娟/文 李利强/图 我省将形成11纵11横的路网格局 这一次和卢书记调研3天半,深受启发,深受教育,深受鼓舞。一路走来我们对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几点感受:第一,河南的经济结构调整在变化;第二,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在变化;第三,城乡统筹发展在变化;第四,重点项目的建设在变化。通过这四个变化,我们也感觉到省委省政府对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部署是完全正确的。 卢书记第一次提出了重要的观念,就是以城镇化为引领,促进河南的三化协调健康发展。这一次的调研,我认为是省委对今后五年河南发展一个主体工作的重要调研,是中原经济区具体实施的一次重要调研,同时也是我们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引领的三化协调发展的一次重要调研。我个人认为事关全局,意义重大。 在调研期间,我们看了交通部门的三个重点项目,卢书记对交通运输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希望,我们既有压力,更有动力。下一步我们要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三化协调发展两项大的工作,着力在以下方面做出交通部门的努力: 第一,统筹谋划求发展。这也是在“十二五”期间卢书记交代的,一要谋划好公路交通体系的建设问题,加强与航空铁路的协调发展问题,二要根据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和三化协调的发展要求,把我们现在河南的五纵四横3600公里的国道建设调整为11纵11横9300公里的路网布局,把交通融入到路网发展的大局当中考虑运作。 第二,抓好当前促发展。当前主要是把今年计划安排的319亿元的基础上,再增加50亿元的投资,围绕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三化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我们的路网结构,突出重点干好我们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我们交通部门应有的发展。 走出不以牺牲农业、环境、生态协调发展的路子 受以上各位厅长发言的启发,结合水利工作的实际,特别是围绕着我们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三化发展如何走出一条健康之路,我们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思考。我想整个河南省水利系统下一步要为整个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为真正走出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不以牺牲环境和生态,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提供有效的支撑,我想重点就是要围绕以下的六句话,十八个字,下工夫,见成效。 第一,谋大事。围绕涉及河南省全局的大事,重点抓好五件事:一,抓好引黄调蓄灌溉,到“十二五”末的时候,真正使我们的黄河水灌溉面积实现2200万亩,到2020年实现3000万亩。 第二,抓急事。一是抓好防汛,确保今年的度汛安全。二是抓好规划修编,借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论证一批新上的水利项目,争取进入国家规划,为河南省争取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第三,办好实事。也是三件事,一是办好老百姓普遍关切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二是解决好配套工程建设问题,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已经定了,在2014年主体工程通水的时候,河南省一定要享受到通水的实惠。三是切切实实解决好水利对人民群众的其他实惠,真正使水利给人民带来实惠,带来福音。 第四,促改革。全省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按照中央的要求真正建立起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市场投入辅助的水利改革机制。 第五,转作风。无论是发展还是改革,最终还是落实到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的转变上。 第六,保稳定。水利工作有两个方面必须处理好,一个是在建的水利项目,涉农问题非常突出,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好。二是库区移民的遗留问题解决好。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