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全民健身日 上一版3  4下一版
伸伸腿,弯弯腰,你我真需要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伸伸腿,弯弯腰,你我真需要
第九套“国操”广播体操正式亮相实行了14年的第八套广播体操退出历史舞台听第六、七、八、九套广播体操责编讲述广播体操背后的故事
“第八套广播体操”比赛在上海东体中心举行
“国操”记忆
北体大师生展示第九套广播体操

第九套“国操”广播体操正式亮相

实行了14年的第八套广播体操退出历史舞台

听第六、七、八、九套广播体操责编讲述广播体操背后的故事

“现在开始做,第八套广播体操,原地踏步,走……”从1951年新中国第一套广播体操颁布开始,人们的生活就与它密不可分。可以说它的历史,是中国群众体育运动的缩影,更蕴含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青春记忆。

昨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召开第九套广播体操的推广发布会。4分30秒的广播体操共分为8节:包括伸展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等。至此,已经实行了整整14年的第八套广播体操,也将退出历史舞台。在8月8日全民健身日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随着第九套广播体操的推出,必然会勾起国人的一次集体回忆。日前,记者专程前往北京,采访了第六、七、八、九套广播体操的责任编辑刘沂女士,她向广大读者讲述了那一套套广播体操背后的故事。

“做不好就是出洋相,教不好更是没面子。

做好广播操,是革命的需要,也是赶时髦。”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还记得你曾经做过的动作吗?

还记得站队时,你经常站在谁的后面吗?”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你宅我宅他也宅,电脑虽好俘虏你我没商量。

不要都肥胖,拒绝亚健康。”——21世纪初

【 兴起 】

当年足球篮球都没广播体操“火”

据有关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均寿命低到令人咋舌的35岁,婴幼儿死亡率高达20%。为了提高国民体质,1951年,第一套广播体操应运而生,当时所引起的轰动效应,是如今的人们所无法想象的。上世纪50年代,苏联诗人吉洪诺夫来华访问,曾如此描述道:“北京人出来做广播体操,把最后一个梦魇赶出梦乡,城里整齐的大街小巷,一下子变成了运动场。”一回想到那时的情景,已经59岁的刘沂就热血沸腾。

刘沂是北京人,1952年出生的她刚好赶上广播体操在国内最为“流行”的时候,她回忆道:“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人们的娱乐活动、文体活动都少之又少,除了上班就是下班,人们的生活十分单调,加之经济条件不好,根本没有钱去搞专门的体育锻炼,所以集体做广播操,就成为人们最为喜爱的运动,比足球篮球还火。那时候做操的操场都是土的,或者用煤渣铺成的,也没有录音机,都是用老唱片放广播操的音乐。”

对广播体操的喜爱,也影响了刘沂此后的人生道路。1980年,当时的国家体委准备重新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广播体操,因为对广播操的了解,以及曾经的体操运动员经历,编撰新的第六套广播体操的任务,就落到了刘沂头上。

【 改变 】

针对长时间面对电脑的上班族

从1981年到2011年,在长达30年时间的广播体操编撰过程中,刘沂最大的感受,就是广播体操越来越讲究美感了,她指着第一套广播体操的图解告诉记者:“‘文革’过后,人们已经有了一点美的意识,比如这个转体动作,就是体操的一个造型,你要说它有什么太大的锻炼价值,也说不上,但它摆了一个姿态,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来的迪斯科、健美操传入国内,就体现在了广播操里。1990年5月8日,第七套广播体操推出,“第七套广播操就有了一些扭胯的动作,这就是从当时健美操和韵律操当中来的。”在刘沂看来:“每一套操都有那个时代的锻炼价值,都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此外,刘沂还给记者透露了一点关于第九套广播体操的消息:“从1997年到现在已经14年时间了,时代变化很快,如今上班族的压力很大,长时间面对电脑,第九套广播体操就针对这些情况,增加了一些头、肩、颈、肘、手部的动作,对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有很大的好处。而且现在编操的测定方法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有说服力。”

【 趣闻 】

为广播体操当模特 李宁“耍大牌”

每一套广播体操,国家体委把编撰的整套广播体操动作、内容确定下来后,就开始找模特进行拍摄,把每一个动作拍成照片。

刘沂还给记者讲了一个李宁当年“耍大牌”的有趣故事:“1990年第七套广播体操推广前,领导安排李宁来当模特。原本当时是编了两套操,都需要李宁来演示的。但李宁那会儿已经生意做得很红火了,每天到摄影棚里,手里拿个当时还很少见的大哥大,不停地打电话谈生意。当时这些模特,事先都不会做广播体操,因此,在现场都需要指导,一个动作可能会重复做几十甚至上百次,才能通过。李宁觉得太耽误时间,所以只拍完第一套,就说什么也不拍第二套了。没办法,我们只能招来当时艺术体操队的夏燕飞来拍第二套。一套体操分成男女两个模特,这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成尚

“第九套广播体操针对上班族,增加了一些头、肩、颈、肘、手部的动作,对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有很大的好处。”

——刘沂

广播体操发展史

第1套:动作最简单

1951年11月24日发布

第2套:增加下肢动作

1954年7月发布

第3套:成为当时风尚

1957年发布

第4套:增少数民族语言版

1963年发布

第5套:增加生产劳动动作

1971年9月1日发布

第6套:增加民族风格乐曲

1981年9月1日发布

第7套:设计难度增大

1990年5月8日发布

第8套:降低难度吸引人气

1997年发布

第9套:增加头、肩、颈、肘、手部的动作

2011年8月8日发布

【亲历】

郑州白领望每天能做操

周晓洁(河南台记者):现在郑州很多单位都不再组织集体做操,但是据我了解,很多上班族还是希望以后每天都可以有时间做操的,特别是一些单位的员工经常都是对着电脑坐一天,年纪轻轻,颈椎、腰肌就出现问题了,那么时而站起来运动一下,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关键还能强身健体。

高山(高级记者):广播体操几乎伴随我一辈子,做广播体操是健身怡情的一种非常好的锻炼生活方式,伸展运动和下坠运作、跳跃运动,整个一套广播操下来全身都活动开了,这个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

董婷(在郑州一家写字楼上班):如果每天能抽出时间做做操,活动活动,能提高工作效率,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晚报记者 秦明伟

【微博】

广播体操蕴含青春记忆

静靖:怀念每天列队做广播体操的那个年代。

西瓜跟勺子:嘿嘿……记得那会儿姐还是体育委员捏……天天领着全班一起做操……

凡人炜:好久没做了,想想当学生的时候宁愿偷懒也不想做,现在真是怀念啊。

991小鹿:你多建点免费的羽毛球场,足球场之类的就行了。这其实说到关键的关键之处了,我们的举国体制,奔的是锦标,什么时候的举国措施,真是从增强“人民”体质着手,才算有救儿。

小洋人:总是故意迟到站到后排和你并肩~尴尬得手足无措~假装不看你目不斜视却会在时代在叫唤时大声打趣一位名字谐音的同学,在转体运动时偷看你的后脑勺,在最后一节时拼命听你在说些什么~(请继续阅读A25版)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