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0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50多岁了,还被这样炒,“很恶心”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英达首次敞开心扉一一回应
与宋丹丹离婚:分开就分开了,各过各的
对儿子巴图:和他的缘分只有那么长
50多岁了,还被这样炒,“很恶心”

英达首次敞开心扉一一回应

与宋丹丹离婚:分开就分开了,各过各的

对儿子巴图:和他的缘分只有那么长

面对宋丹丹微博指责前夫英达14年冷落儿子巴图,甚至一句“不是人”的叫骂,英达前日做客深圳卫视《大牌生日会》,在节目中首次对这些热门话题进行了回应。节目中首次谈及他和宋丹丹离婚的内幕,他称“我从来没说过谁是花盆,谁是树,这是个很愚蠢的比喻”,对于儿子巴图,他则表示:“我们虽然是父子,但生命中的缘分就这么长。要开始新的生活,就要把原来的一页彻底翻过去,包括不见孩子。”

“人家污蔑我离婚是因为美女,梁欢貌美是真谈不上”

他说:“上一次婚姻结束的时候,我做了很多反省,我为他做得太少,原来以为有一辈子的时间,哪知道一共就跟他相处这么长时间,我们虽然是父子,但生命中的缘分就这么长,所以当巴颜来的时候,我想再也不能浪费了。巴图怎么成长的,我都记不清了,我一定要在巴颜身上体验一遍。”

对儿子巴图的“躲避”,英达表示,如果离婚之后自己仍然跟儿子太亲近,在巴图心中的形象太伟岸,就不利于他接纳继父。话虽如此,但英达更明确表示,不知道自己的小儿子能不能愿意和另一个孩子分享父爱,所以不能对巴图和对小儿子一样好。

对太太梁欢,他则表示“很感激”,“她现在全职在美国带孩子,我很感激她的付出和牺牲。人家都污蔑我离婚是因为美女,她年轻是年轻,但貌美是真谈不上。”

“开始新的生活,要把原来的翻过去,包括不见孩子”

2007年,宋丹丹的书《幸福深处》细致描述了她和英达分手的前因后果,今年,宋丹丹更是两次在微博中提及这段婚姻,她说:“与前夫离婚时,他曾找了个记者写过一篇文章《大树栽在花盆里起根就是错的》,大致写我就是一花盆,而他是大树,记得当时我看了痛不欲生。”

对此,英达也首度开腔回应,“我确实喜欢打一些比方,但不是人人都能理解,我很苦恼,当时这段话也被炒过,我现在还在用这个比喻,尤其是我做了婚姻节目后,更多地看到这种现象……我从来没说过谁是花盆,谁是树,这是个很愚蠢的比喻,但我并不想对她进行解释。”

对于如何处理和前妻的关系,英达的态度是“各过各的”,不可能再做朋友,“我个人不相信朋友这回事,不然干吗要分开?哪怕是有一点剩余的东西,比如名誉、孩子,都要排在这后面。我也奉劝有相同经历的人,分开了就是分开了,不然对谁都没有好处,也会对新家庭造成伤害,我深知,要开始新的生活,就要把原来的一页彻底翻过去,包括不见孩子。”

对于近日的满城风雨,英达表示自己没有什么避讳,“很多明星大腕都喜欢拿点东西来炒作自己,引起关注,最好是一边骂,一边挺,这样效果会更好。但对我来说,50多岁了,也有一点成绩,再炒这个东西不光没什么意思,甚至还有点恶心。”

两边大人闹得不可开交,倒是儿子巴图的回应让网友大赞其“懂事”。他在微博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妈妈:真不想再看见你难过听见你哭。其实,我已经长大了,我没事。我应该开始保护你,为你分忧了。谢谢大家!妈妈我爱你。”本报综合报道

独家观点 名人斗气,我们做啥?

宋丹丹和儿子巴图两周前上了一回北京卫视《顶尖秀》节目,相隔一周该节目又来了宋丹丹前夫英达携现妻所生子英如镝(巴颜),英达大秀父子情却未提及大儿子巴图,就有好事者在微博中感叹:“打擂台么这是?整的巴图不是他儿子似的。”

矛盾立时生焉。宋丹丹发微博历数英达过往种种不是,发了一通“不允许你继续伤害我的儿子,你不是人”的无名火。火仗风势,风助火威,这番怄气转眼走上大小媒体。

名人之间的纠葛就是多。戴厚英大姐生前我去采访她,就听过她的牢骚:“做人难,做名人更难,做女名人最难。”似乎不算她首创,仍然印象深刻。

不消说,原则问题,大是大非,必须厘清,岂容“忽悠”。竖看历史,横观社会,如同坊间百姓般,名人间够得上门槛的纠葛,有原则意义的论争,少矣哉。绝大多数,还是大人无大量,庸俗一露头,于是乎,小是小非,无事生非,无原则纠纷,统统来哉。

名人斗气,凡人做啥?我看有4种做法。

一为劝之。我最赞此法。这里有段“两位皇娘化解积怨”的故事,劝解者为吉林社科院的历史学家王庆祥。王庆祥最早致力于研究“溥仪学”时,面临一难题,即“末代贵人”李玉琴和溥仪特赦后的妻子李淑贤结怨已久,互不通气,遂使若干研究课题受到影响。矛盾起于1965年9月上旬,李玉琴有事路经北京,曾写信给溥仪希望能见上一面。结果无下文,李玉琴颇为生气地返回长春。一年以后,浩劫开始,在溥仪病房内遂有两李当面舌战的难堪一幕。幸亏后来王庆祥两面调解,终让两李于1985年夏坐到一起,由李淑贤解释那封无下文的信——原来当时李淑贤住院做手术,一家忙乱,信件卷在报纸堆里没发现。待出院后看到时,李玉琴早已离开北京。一说清楚,心结冰释,两位特殊名人从此化仇为友了。

二为避之。这一回,《顶尖秀》节目主持人董路的劝解,不就被宋丹丹弹回了?靠着先后帮助李淑贤和李玉琴整理出版回忆录,王庆祥才有资格劝架哩。关系不够深,条件不成熟时,何妨避过,让当事人慢慢自省就是。

三为附之。名人麾下,拥趸无数。平时帮闲而已,一旦偶像与人争执,顿成义务帮骂,颇为可笑。

四为挑之。人家有点裂隙,你无法抚平也就罢了,偏生还去两头拨弄,唯恐天下不乱吗?这是最不妥的。名人自己也得当心呢,勿要一挑就上劲,谨防曹雪芹笔下那样的——“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