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市井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接父母到城里生活
该怎么帮他们适应?
wzf110829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从老家来郑州带孙子
60多岁老人被困电梯50分钟
不会用警报器也没带手机,只能呼喊求助
接父母到城里生活
该怎么帮他们适应?

从老家来郑州带孙子

60多岁老人被困电梯50分钟

不会用警报器也没带手机,只能呼喊求助

接父母到城里生活

该怎么帮他们适应?

在城市里,有这么一群人——老年漂。

他们白发苍苍却要不远千里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生活。

虽然有很多不适应,他们都默默忍受。

他们说:这一切,只是为了自己的孩子。

那么,作为子女,把父母接到身边后,该如何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的生活呢? 晚报记者 黄盈 实习生 李冬 刘晟

【一个故事】

老人被困电梯

不会用警报器

前天傍晚,家住郑州西郊一个新小区的尚老太太受了惊吓:被关在电梯里50多分钟才出来。

“物业还怪我妈不知道按电梯里面的警报器……”尚老太太的儿子吴先生说,当天下午,他带儿子出去玩儿,妻子在家做饭,晚上6点钟左右,老太太带着7岁的外甥女下楼散步,也没带手机,电梯到1楼却打不开了门。

“还好我抱着儿子回来,在1楼电梯口听到了我妈的声音,赶快叫人来撬开了门。”吴先生回忆说,妈妈和外甥女出来时都一脸惊恐,外甥女脸上满是泪痕,“主要是电梯里面温度很高,俩人都又热又急,我妈一直在喊人却迟迟没人发现。还好是周末,我和老婆都在家,放在平时可真是危险了……”

大学毕业后,吴先生和妻子赵女士都留在郑州,买了房安了家,去年,吴先生喜得贵子,就把60多岁的母亲接来帮忙带孙子。

平时,老太太除了出门买菜,就是抱小孙子在小区里面转一圈,活动范围就是从小区到菜市场。

对于那天困在电梯的事儿,尚老太太显得“淡定”许多,“很多东西不会用,以后就注意了,不会给大家添麻烦的”。

看着外孙一天天长大,儿子事业有成,即使有些孤独,老人仍感到“辛苦但是欣慰”。

而经过这件事,吴先生夫妻俩也有所反思:该如何让家中老人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作为子女又该做些什么呢?

【一组数据】

制图/FGH

据《中国青年报》

网络调查

社交圈子窄,会孤独寂寞

71.5%

“老年漂”会遇到哪些问题?

61.6%

医保、社保问题

59.2%

与子女生活习惯不同,容易产生矛盾

56.9%

来到陌生的城市会无所适从

38.4%

语言不通

老人为什么选择“漂”?

帮子女带小孩

83.2%

照顾子女的生活

61.0%

30.1%

想让老人

享受生活

25.3%

方便

照顾父母

【直接引语】

“老年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很多子女在外地成家立业后把父母接到身边,对儿女来说是“尽孝道”,对老人来说是“享天伦”,这种情况还会逐渐增多。

另外,中国人特别注重家的观念。对于父母来说,子女年龄再大事业再成功,也永远是自己的孩子,永远需要呵护和支持。子女的事业成功了,父母脸上很有光彩,觉得自己再辛苦也很值得。同时,子女的成功,父母会觉得那是自己人生价值最大的体现。

——省社科院专家李怀玉

年纪相对小些的老人还好些,愿意慢慢和大家接触交流,七八十岁的老人基本处于“蜗居”的状态,不太出门。

——庆丰社区工作人员

“妈,你早晨也跟着他们去跳舞呗”“爸爸,您想看啥杂志,我给您订份……”

“老人要主动融入周边环境,比如与周围年龄相仿的邻居一起买菜、聊天、锻炼,热心参与社区的各种活动。”李怀玉说。

“多与小区内老人接触,多和与自己有共同话题的老人接触。聊聊天、开心笑,既赶跑空虚孤独,又丰富了精神生活”。

“老年人也应该自己学会调试心理。”赵红梅提到,对于那些撇下了老伴儿到孩子身边做“老漂族”的父母,要多与老伴儿通电话常联系,知道彼此的情况,不让彼此担心。

【老人心声】

新郑的段大妈对“老年漂”这个词并不陌生。“我在报纸上看到的,仔细一想,自己不就是嘛。”

为了照顾5岁的外孙女,退休后段大妈从老家搬到郑州一处高档小区。“女儿女婿天天早出晚归的,外孙女没人照顾,做长辈的能放心吗?”

每天除了接送外孙女上下学之外,段大妈还要买菜、做饭、收拾家务,但她没觉得孤单,“在这儿肯定没老家自在,但女儿女婿孝顺,外孙女可爱懂事,我知足啦!”

平时在家,段大妈喜欢做女红,给家人缝个座垫,弄个枕套,自己乐在其中。

最近在女儿的帮助下,年近六十的她还学会了上网、聊QQ、看电影。“老年人也可以接受新东西,要学会给自己找乐子。”

75岁的李大妈在郑州待了7年多,“虽然适应了城市生活,但还是觉得不是我家,坐公交没有老人乘车卡,看病还是要回老家报销”。

李大妈的女儿女婿都在机关单位工作,每天忙着拼事业,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就把李大妈从周口老家接到郑州来。

住在机关家属院中,她简朴的衣着和外地口音与其他退休老干部格格不入,“他们天天都写毛笔字、画画下棋啥的,我站着看会儿也没啥好看的”。

现在,外孙上小学了,李大妈向女儿提出想回老家,每年抽一两个月来看看外孙。

镜头一:看别的老人下棋画画,没意思

张大爷曾经是个热情好客的人,但坐在傍晚乘凉的人群中却显得异常沉默寡言。记者尝试跟他聊天,他却总是简单的几个字。

渐渐熟悉后,张大爷说起了原因。

一年前老伴去世后,儿子接他来郑州,平常儿子媳妇工作忙,张大爷常去接送孙女。

儿子住在一个高档小区,“一天到晚静悄悄的,找不到个能说句话的人,连个打牌的也没有。”张大爷为此很苦闷。

年初的一天,张大爷在小区外遇到一个老乡,两人聊了起来,张大爷一高兴就把老乡拉到了家里接着聊,谁知道儿媳妇回来看到陌生人在家,就发起了脾气,吓得老乡匆匆走了。

儿子回来后也说起张大爷来,“他们都说我没有戒备心理,不熟悉的人不应该带回家……”

以后,张大爷再也不敢随便和人说话了,“人老了,是不咋会认人了,要是真带回家个啥坏人咋办?”

镜头二:找不到能说句话的人

镜头三:接受新东西给自己找乐子

昨天,记者走访郑州一些社区,听听外来老年人的心里话。

【专家支招】

陪老人多出去转转

子女该如何帮助父母适应城市生活,安享晚年呢?

“妈,咱一起去买菜呗!”“爸,走吧,一起出去转转?”“附近有个花园,可不错,咱去看看吧?”

省社科院专家李怀玉说,子女不能把所有的家务全推给老人,工作外儿女也要尽可能地多分担家务,有时间多陪老人转转。

“即使没有时间,也要为父母考虑周全”。比如,老人外出,给老人配备手机,把儿子的号码设为快捷键1,儿媳妇电话设为快捷键2;若老人出远门,要给老人带上便利条和足够的零用钱,写清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等。

让老人把烦恼说出来

“妈,你看这事儿该咋办?”“我们同事家的孩子……”郑州全人心理科技研究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赵红梅提到,子女最好能每周都有三到四次和父母专门聊天的时间,通过向父母讲讲心事,也引导父母说出顾虑来。

“我有个同事的母亲刚来也不适应,想回家。我就跟她说‘你看你比城市里的人还舒服呢,既能来城市见世面,住烦了还能回老家散心,现在不知道多少城市的老人想去农村种菜呢,你一个人有两个地方住,他们羡慕你还来不及呢’,于是老太太就心理平衡了,开心了。”赵红梅说。

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

你会让父母做“老年漂”吗?

会让

父母

“漂”

14.1%

身边存在“老年漂”现象

98.0%

63.0%

“老年漂”常见

29.9%

父母在“漂”

31.7%

不会让

父母“漂”

【网友有话说】

知道他们不喜欢

但在眼前更放心

蝎子有毒:父母正准备来,我知道他们不喜欢外地,可是留他们在家,父母身体都不太好,我没有办法尽孝道,总觉得在眼前放心一点,将来也不会那么多遗憾。

生如夏花:我也遇到过这个问题,我就经常抽空陪我妈一起上街买菜,多聊聊天,还鼓励她说,你看你这边儿住烦了,就回农村住几天,我们随时欢迎你来。

Edward:那些像“候鸟”一样迁徙的老人,在生命最后的时间里,还在用余辉照亮自己孩子的生活。只想说,“老漂族”也需要温暖。

林紫心理V:有人问我子女该如何帮助老漂族减轻孤独感,我说,每天回到家,不仅要抱抱孩子,还要抱抱妈妈;不仅问“宝宝今天乖不乖”,还要问“妈妈今天累不累”,人类,非常需要心灵的反哺。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