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7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宝林,一个乡村医生的坚守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高宝林,一个乡村医生的坚守
每年365天没给自己放一天假
五十年如一日为村民看病风雨无阻

每年365天没给自己放一天假

五十年如一日为村民看病风雨无阻

一个人,一辆自行车,一个药箱便是高宝林的流动诊所。今年66岁的高宝林是新郑市梨河镇高班庄村京华博爱卫生站的一名乡村医生,他所在的卫生站也是中国红十字会在河南援建的第一所博爱卫生站。50年来,村里哪些病人需要专门护理,哪些病人需要重点监护,高宝林一清二楚。正是他50年如一日的付出,去年他被中国红十字会评为“最美乡村医生”的称号,并曾被央视报道过。

昨日下午,记者见到高宝林时,他正冒着大热天在梨河镇新蛮子营村抗着喷雾器为新建的楼房消毒。村民们告诉记者,50年来,高宝林坚持每月组织两次群众健康教育活动,每月以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卫生常识,对全体村民建立健康档案;高宝林则要求自己做到对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作重点健康体检;对孕产妇作定期随访,对婴幼儿进行逐一造册登记;此外,他还几乎天天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检查。在村民们眼中,高宝林是他们身边的“保健医生”、“贴心守卫”。一年365天,高宝林从没为自己放过一天假,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患者有需要,他都随叫随到。

晚报记者 王军方 通讯员 巴明星 文/图

【一】 至今欠账两万多元 有钱没钱都能看病

多年来,在高宝林那里欠账的有100多户两万多元。

“在农村,欠账的情况并不鲜见。不光本村欠,外村来看病的人也欠。最多的欠1000多块,少的三两块。有的欠账户去世了,有的出省打工多年不回家。明知道他们家庭困难,我能不给他们看病?”高宝林说,他从没有要求任何欠账者打欠条,唯一的证据就是他开的处方单,“看病不能像做生意那样”。去年,他看到一些家庭困难的患者,就主动销毁了部分作为欠账证据的处方单。

对高宝林的做法,他的家人都给予支持。

【二】 五十年如一日 看病路途风雨无阻

前些年,出诊的情况比较多,高宝林接到患者家属电话后,每次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一次,下大雪,气温骤降,患者增多,高宝林一个晚上竟然接了11个电话。“有几次都是刚躺到床上,马上就接到电话,我就马上起床提上医药箱出发。”高宝林说,雪太大,自行车无法骑,他就步行,走到雪深的地方,长筒靴都灌满了雪。

今年1月,当人们正在张罗着准备农历新年的时候,高宝林突然接到同村高桂兰家人的求助电话,原来76岁的高桂兰脑梗塞发作,不省人事。接到电话后高宝林立刻放下手中的活骑车赶到患者家中,为患者做了紧急处理,稳定了患者的病情,随即又拨打了120将病人送往大型医院就诊,避免了意外事故的发生。

前些年医疗条件比较差,他去一些大村庄的时候,从这家出来,那家又来喊,一个上午都出不了村。

高宝林师从父亲,从医时间达50多年。现在,他67岁了,骑自行车不安全,为了出诊方便,他花费1万多元钱,买来一辆小型电动汽车。

【三】 荣誉面前依然本色 为村民看病是分内的事

以前,高班庄村卫生所条件比较简陋,村里买不起高精尖仪器,高宝林就钻研起中医疗法,并拜师学艺。由于对中医下工夫钻研,高宝林不仅为病人节约了费用,而且弥补了缺少仪器检查的不足。

2006年,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和新郑市政府的支持下,村里建了京华博爱卫生站,设有诊断室、药房、治疗室、观察室、宣教室、资料室等。新郑市卫生局局长李长法说,高班庄村京华博爱卫生站建筑面积184.2平方米,总投资10万元,其中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资助5万元,新郑市政府资助5万元。卫生站的设备及药品分别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转赠,新郑市卫生局、梨河镇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卫生站的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高班庄村村民的就医条件。群众就近看病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享受药品和治疗优惠,并可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予的医疗补助。

今年3月7日至18日,高宝林参加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第六期乡村医生培训班”学习,完成了全部课程,取得了结业证。今年7月,央视还对高宝林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新郑市卫生局局长李长法说,高宝林的事迹非常值得基层卫生人员学习和借鉴。但在采访中,高宝林朴实地说道:“我是一名医生,为村里人看病是分内的事,只要村民们需要,我会一直走下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