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7版:财经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成品油调价,妙在“可”字
“糖高宗”不退位
日本学者:美国经济结构亟待调整
李稻葵:
金融动荡的本质是美国国内政治折腾
世行行长:
欧债或成最严峻挑战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成品油调价,妙在“可”字

□徐刚领

上周,全球金融市场完全可以用“动荡”一词来形容。标普下调美国信用评级,致使全球股市、期市一片跌声,惟有黄金一枝独秀。国际油价也是大幅回落,纽约原油价格一度跌破80美元/桶,这段时间最大跌幅近25%。有车一族纳闷儿,我国的油价何时下调呀?

这时,发改委的同志出来说话了:“目前国内暂时没有达到下调成品油价格的边界条件。”

每次我们的油价上调时,总能听到这样的一句话,国际油价涨了,我们要与国际油价接轨。然而,当国际油价回落时,国内油价却迟迟不愿与国际接轨。

日化用品以及方便面等企业吹风想涨价时,便会被发改委约谈,你可不能串通涨价哟,否则,一定要严肃处理。食用油企业想涨价时,也被发改委约谈,“着什么急嘛,暂缓涨价。”

然而,却从未听到发改委约谈中石油、中石化。对待石油双雄,发改委经常玩起周伯通左右手互搏的把式,一方面招呼饮料、奶业、糖业、酒业等行业不要乱涨价,另一方面,“半夜鸡叫”,我国汽柴油价格就与国际接了轨了。一方面是CPI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发改委还要上调成品油价格。成品油价格上调不是要拉高CPI吗?这时,就有所谓的“砖家”出来算账了,成品油价格上调,对于CPI的“贡献”是有限的,不会推高几个百分点的。然后,话锋一转,CPI高居不下,都是猪肉价格上涨给闹腾的。我倒,养猪户起早贪黑,反而成了推高CPI的罪人了。

据报道,中石化在港市场3个月内3次调整成品油价格(两降一升),内地成品油价格自5月份以来就没有发生变化。事实上,内地许多的民营加油站一直在降价促销,但是石油双雄的加油站基本上都坚持最高零售价。难道石油双雄降价促销,就会亏本吗?当然不是,看看他们赢利的报表就明白了。虽然有声音传出,5月份炼油业亏损严重。但是亏损的原因是很多的,你若总是搞“天价茅台”,能不亏吗?

按照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麻烦就是在于这个“可”字。仔细品味,就是当国际油价涨时,我们可涨,也可不涨,当然多数时间是涨了。当国际油价降时,我们可降,也可不降,当然多数时间是不降。很显然,22个工作日、4%这两个条件是否达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发改委眼中,可调,还是不可调。说可,不可也可;说不可,可也不可。横批:不服不可。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