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打工子弟学校不能想关停就关停
还是要尽量减少“排斥现象”的发生
话题:媒体还原个税调整公告传谣经过 呼吁倾听真民声
0817dggd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工子弟学校不能想关停就关停

自6月中旬起,北京市大兴、朝阳、海淀近30所打工子弟学校相继收到关停通知,涉及近3万名学生,很多家长无奈只好将孩子送回老家。长期关注打工子弟学校发展的公益律师田坤说,当前北京还有100多所不符合办学标准的打工子弟学校。对待这些学校,不同区县采取了不同的监管政策,但陆续关停、分流学生,乃是一致的政策方向。(8月16日《新京报》)

关停学校要不要听学生和家长的

有年春晚演过一个讲打工子弟学校的小品,结局很温馨。然而,打工子弟学校的现实处境,却异常残酷。办学者认为自己是做好事善事,却总不断遭到驱逐,不仅得不到任何财政支持,反而动辄就被一纸通知予以关停。关停的借口是现成的:在违法建筑内非法办学,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打工子弟学校虽尽力提高办学条件,但始终拿不到办学许可证,只能“非法”生存。于是很多学校尽管一办就是十几年,教育部门却随时都能以此为由予以关停。

自己有一个疑惑,打工子弟学校不拿政府一分钱补贴,却同样在做着教育人的事情,关停取缔怎么就成了“一致的政策方向”呢?外来打工者同样是城市需要的人才,打工子弟的义务教育,同样是国家的义务,是城市的义务。

对于打工子弟来说,在大城市里他们父母的身边,得到一张可以安静读书的课桌,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然而,除郑州市等完全取消教育户籍门槛的少数城市外,大多数城市的公立学校都不给他们解决问题,所以打工子弟学校才应运而生,城市管理者理当对这些打工子弟学校代为分担教育责任心存感激才是。然而,不感激也便罢了,城市要取缔打工子弟学校,至少也应该先给这些在打工子弟学校就读的孩子安排一个去处,总不能将学校关了就算完事吧。

更重要的是,评价一所学校有无存在的资格和必要,教育部门应该侧重倾听学生和家长们的心声,让每个打工子弟都能在城市里找到义务教育的课桌。除非政府承诺公立学校对打工子弟平等敞开大门,否则就不应该粗暴地取缔打工子弟学校,将打工子弟不负责任地赶回老家。舒圣祥

受教育都无从保障,还谈什么改善教育环境

对于这场大规模的“教育拆迁”,北京市教委给出的理由是打工子弟学校存在非法办学的现象。诚然,非法办学确实应该予以取缔,但前提是那些并非非法的学生需要妥善地安置,受教育的权利得到有效的保障。行政权力以“一刀切”的方式,贸然关停打工子弟学校,打击非法办学的同时,也是在放逐近3万名打工子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拆毁打工子弟学校,实际上也是在拆毁打工子弟的上学梦。

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关停打工子弟学校,放逐打工子弟的权利,北京市教委在保障打工子弟入学权利的履职过程中,不但失职,更是在侵犯打工子弟接受教育的权利。此次“教育拆迁”涉及大兴、朝阳、海淀近3万名学生,除朝阳教委称将全部予以安置,海淀和大兴教委暂未回应。“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学生受教育的权利都无从保障,还谈什么改善教育环境?

作为夹缝中成长起来的打工子弟学校,尽管存在着非法办学的现象干扰教育环境,但那些致力于填补教育保障空白、极力转正的打工子弟学校,无疑是可贵的民间救济力量。实际上,《义务教育法》也规定:“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那些真正的打工子弟学校,正是社会力量为打工子弟受教育权利创造良好环境的义举。行政权力如此扼杀,无疑有失妥当。在职能部门无法保证打工子弟受教育权利得以顺利实现的情况下,理应引导和扶植民间力量,辅助它们健康成长,而不应该将其视为“假想敌”,予以关停和取缔。张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