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晚报记者万里走黄河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十柱九门牌楼是河南人建的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万里走黄河大型采访活动走进中华黄河坛
十柱九门牌楼是河南人建的
郑州晚报微博
十柱九门牌楼
黄河五千年照壁
龙门石窟缩微版
读者们猜一下,这张照片中的“大瓢虫”是干什么用的?明天公布答案。

“如果把黄河比作母亲,在她滋养哺育的沿黄省区中,宁夏无疑是她最宠爱的孩子。‘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等民谚真实地表达了黄河对宁夏的厚爱和恩赐。”提起为何要在此建设中华黄河圣坛,青铜峡市当地官员如是说,这里,每一个雕塑、每一个铸件,每一座建筑都是文化的见证。

位于宁夏青铜峡市的黄河坛全称是“中华黄河坛”,也称为“中华黄河圣坛”,是黄河金岸的标志性建筑。它是为了礼敬黄河、祭拜黄河、感恩黄河而建,站在黄河圣坛的位置向下望去,眼前的黄河及滩地正好成一个太极八卦图。中华黄河坛今年5月8日首次亮相后,以后每年定期举行仪式祭奠黄河。

晚报首席记者 张锡磊 文/图

07:02 牌坊最早出现在周朝,在我国历来有木牌坊、石牌坊、琉璃牌坊,青铜牌坊的建造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这座牌楼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十柱九门牌楼,十根柱子九个门,中国叫天人合一。让记者更为骄傲的是,这座牌坊是河南的能工巧匠们建造而成的。

07:05 整个黄河坛共有三个这样的牌坊,分别运用了汉族、西夏和回族的建筑风格,也正好将整个黄河坛区核心区分成了“思恩坊”、“礼恩坊”、“感恩坊”三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07:08 黄河坛是完全人为修建的景区,里边所有的建筑都是崭新的,可能从单纯的历史角度来看好像毫无积淀的东西,但是,不会有人说她没有底蕴,因为她本身所体现的就是一个厚重民族的厚重文化。

07:13 进入中华黄河坛牌楼,面前是黄河坛三座大道的第一座大道——63米长、54米宽的碑林大道。碑林大道两旁分列着18道铜碑,上面刻有精选了历代吟咏黄河的著名诗篇。

07:22 在黄河五千年照壁上,还发现了浓缩版的龙门石窟,大家看像不像。

07:25 走过63米长的碑林大道,面前是7.2米高的黄河五千年照壁。从内容上来讲,涵盖中华古代和历代封建王朝主要历史事件、代表人物及所反映的传统文化,一条清晰的历史线路跃然铜壁。铜浮雕的背面,是黄河五千年大型文字版,用1.8万字将黄河五千年历史文化精华,展现在世人面前。

读者互动

如果您想了解黄河两岸的风土人情,如果您对黄河有不得不说的感情和故事,欢迎您登录郑州晚报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zzwanbao)留言吧。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