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8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于志学张柱堂《冰雪墨海》
书画精品资产包上市发售
整治出版物市场
净化暑期文化市场
猜猜看,茅奖最终能“相中”谁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原河南省文联主席南丁:茅奖评比有点像选超女
原河南省作协主席张一弓:实名制,是一个进步
原河南省作协主席张宇:评上的大部分都是好作品,真正好的永远评不上
猜猜看,茅奖最终能“相中”谁
对文本有所贡献的却很少

原河南省文联主席南丁:茅奖评比有点像选超女

原河南省作协主席张一弓:实名制,是一个进步

原河南省作协主席张宇:评上的大部分都是好作品,真正好的永远评不上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于17日下午,进行了第四轮投票,产生第八届茅盾文学奖10部备选作品。上一轮和刘醒龙《天行者》一起获得全票61票,领跑前20部作品的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下滑到第六名,而上一轮名列第六的张炜《你在高原》则高居榜首。本轮产生的明显变化是,没有一部作品获得全票。

与上一轮30进20的结果相比,前10名除了上述的名次变化之外,篇目基本没有变化。

在即将出来结果的前夕,记者采访了我省一些著名作家、评论家,请他们谈谈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晚报记者 尚新娇

进入茅奖10强入围名单的作家

猜测

谁能笑到最后很难讲

记者采访了原河南省文联主席,著名作家南丁,谈起此次茅奖评比,他说,这次评奖有两个亮点。一是试行了实名投票和评委投票情况公布制、大评委制等,评比越来越趋向公开透明。每次评的结果都不一样,变数很大。比如方方的《水在时间之下》,第一轮评奖时名列第一,第三轮就排在第十二位,第四轮没进前10名。再比如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第三轮以满票稳居第一,第四轮就下滑到第六名。30进20时,《遍地月光》《我是我的神》与红柯作品《生命树》均为54票,但后者此次遭到淘汰。

再一个就是,前20名获得提名,即使不获奖也是一种荣誉。他们基本都在一个起跑线上,谁获奖都有可能。所以说谁能笑到最后很难讲。

肯定

茅奖做法值得鼓励

著名作家张一弓正在家里埋头创作即将出版的长篇小说,但他对茅奖的评比也有所关注,他说,茅奖评选是一项庞大工程,作品量很大,这次扩大了评委范围,60多个评委参与,并且是实名制,这是一个进步。感觉这次是努力想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树立茅奖的权威性,值得鼓励。

另外,茅奖来自文学界之外的压力和引导应该越来越少了,或者不再有了。

当记者打去电话时,小说家墨白正在信阳鸡公山景区写作。谈起茅奖的评选机制,他也持肯定态度,认为这次更健全更公正。在60多个评委中,不但有评论家,还有作家,他们都是出于对文学的真正理解来投票,可以说评奖会更准确。

质疑

入围作品离茅奖太遥远了

著名作家张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茅奖我有句名言,“评上的大部分都是好作品,真正好的永远评不上。”他还说,评奖有许多复杂因素。因为评委是领导推荐的,在文学上有建树的又不是评委。

身为青年评论家的刘海燕坦言,对茅奖没有观察。“我觉得这种奖几年评一次很泛滥,未必几年过去就会产生值得获奖的作品。再就是评委行政化评出来的奖很难说,都是文学官员在评作品。按说入围作品都应比较好,但现在看离茅奖太遥远了。”

刘海燕略为失望地说,“今年评委出现了平均性,每个省都有一票投票权,但评委的质量很难说,作品的质量也难说。评的好像是大众奖,而不是精英奖,文学已经官场化。今天的评奖社会因素很多,貌似公正,其实很难谈得上。”

墨白更注重从文本的意义来谈茅奖:“前20名中有莫言的《蛙》,我感觉不是他最好的东西。茅奖关注现实,但对文本有所贡献的却很少。要么是题材比较独特,在大的历史进程中反映人们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比如阿来的《尘埃落定》,写的是独特的藏族生活经验。这是他入围的重要因素。”

在历史上产生的好的小说,比如《卡夫卡》是零叙事,放在任何时代都是经典,读者从中看到的是整个人类的精神史。从以往的茅奖来看,它是从社会意义、社会价值的角度来评判的,而对文学的判断是缺失的。

建议

让一些不在位的老作家参与进去

在谈到对茅奖不寄期望的同时,刘海燕还对茅奖提出了建议,“应该有一些退休的不在位的老学者老作家参与进去,他们有一定的人品学品,有一定的人生境界作支撑,不在岗位也没有职务,内心已看淡功利,会给茅奖带来客观公正。这些有名望的专家学者组成一个评审团,他们会从文学史沿袭的角度来评判,有一个深度的坐标系。而今天却很平面化。”

记者观察

文学也“选秀”

在采访南丁时,他笑哈哈地说,茅奖评比有点像选超女。一轮一轮地很快,也很吊人胃口。可不是吗?这是个大众娱乐的时代,难道文学也要拂去它一贯沉默的面孔,出来秀一把?

记者发现,当问到你对哪几位作家看好时,作家们都表示,那些入围的作品基本都没读过,所以没有发言权。他们对评委的阅读量也表示怀疑,所以只能闭口不谈。

记者在采访中也碰了不少鼻子灰,一些作家对这个问题表示不感兴趣。这一方面表明了作家的平常心,不管获不获奖,不管谁获奖,自己都不会改变,依旧实实在在地写东西。他们相信,对写作成就的衡量不能以获奖来评判。

文学需要这样的淡定,需要这样的处乱不惊,文学不是叫卖。真正有成就的作家大多沉寂在社会中,用文字默默表白自己的立场,自己的良心。

所以,不必都把眼光都投向聚光灯下,凑那个热闹。作家韩浩月说,作家要靠作品说话,文学评奖也应是如此,说到底还是要看作品。如果评奖过程玩得花枝招展,拿出来的作品却分量不足,跟电影界的烂片营销有何区别?

有人说,茅奖永远评不出像《平凡的世界》这样重量级的作品了,这话让人心有戚戚然。看着名列20强的候选作品,很难挑出几部真正有影响力的作品。

记者也采访了这次参评茅奖的省文联副主席郑彦英,但他对茅奖的评选不愿多谈。记者注意到,在8月15日,河南日报记者采访了他。作为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跨界”作家,他认为,本届茅盾文学奖网络文学在第二轮就全军覆没,这在他的意料之中。“网络文学,一旦打上网络这个烙印,就很难在传统评论家、作家为主的评委心中占有高位。”

所以,进步中的茅奖还有很多地方受到质疑,离人们的期待还有一定距离。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