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钱省份发得多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2个省份发放高温津贴。浙江、江苏、上海标准最高,每人每月发200元。 高温津贴只针对在高温(日最高气温达35℃以上)天气露天作业的人员,以及不能有效将工作场所温度降到33℃以下(不含33℃)的单位的劳动者,如建筑工人。具体的发放标准和发放时长,各省的标准不一。 22个省份中,发放高温津贴时间最长的是海南省,从4月至10月,有7个月。重庆、广东、福建3地为5个月。 除了按月发放以外,也有按日发放的省份,如重庆,40℃以上高温工作人员每天最多可领20元的津贴。 专家分析,高温津贴发放的标准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成正比,发放标准高的多属东部地区。 没有全国标准 专家指出,到目前,我国高温津贴发放还没有统一的全国性标准,在发放方面的强制力度不够,建议统一立法,制定全国性法律。 2007年,人社部、卫生部等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其中一个内容就是针对高温津贴发放而制定的。 目前发放高温津贴标准的最直接依据,就是2007年的这一政府文件,但这个文件只是指导性的文件,其规范性层次低、强制性差,不足以约束企业的行为。 另外,文件本身规定不详细,没有明确发放形式及标准,影响了津贴发放的具体实施。 北京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教授冯英直言,应对高温津贴具体发放进行立法。 冯英给出两个建议,一个是制定全国性的法律,由全国统一立法,然后各地出台相关细则。不过她也表示,立法也是有成本的,立法周期相对也较长。 另一方面也可由地方先行试水,出台地方性法规,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再进行统一立法。“地方性的法规约束力也是很强的。”冯英说。 据《法制晚报》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