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8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茅奖奖金从5万提到50万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评委首次面对公众评说五部获奖作品
解读评奖幕后
茅奖奖金从5万提到50万
颁奖典礼9月19日在国家大剧院举行

评委首次面对公众评说五部获奖作品

解读评奖幕后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5部获奖作品日前揭晓。8月23日,参与评奖的阎晶明、梁鸿鹰、施战军、张志忠、孟繁华、吴义勤等文学评论家,针对5部获奖作品的文本展开座谈,同时也回应了自评选以来针对一些作品的争议。据透露,本届茅盾文学奖暂定9月19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颁奖,获奖作家奖金由之前的每人5万元增至50万元。

《蛙》是不是莫言最好的作品?

贺绍俊认为,《蛙》对莫言是转变之作。但是《蛙》变得很收敛。他以前的创作,思想是放在想象下面的,更强调他的想象,《蛙》则把思想放到了第一位,从中可看出作家的成熟。

施战军说,《蛙》确实是莫言目前的好作品。对于“不是奖给作品,而是奖给作家”的说法,他表示不能同意。“还有一种说法,说茅盾文学奖需要莫言,而不是莫言需要茅盾文学奖,我觉得非常荒谬,不存在‘某种奖需要哪个人’,是好的时代需要好的作家,好的作家需要好的文学环境,是互相需要的”。

《你在高原》是不是以“长”博奖?

梁鸿鹰说,《你在高原》读的人越多,讨论得就越深入,最后的共识也就越集中。《你在高原》可以说是常规小说,同时又发现这部小说也是百科全书,也是博物志、当代史、地方史。当代文学积累了这么多年,需要这样一部作品。他觉得这样的作品表现了作家对文学的情怀,“它的价值随着评委的阅读越来越被强化了,它的得奖是实至名归的”。

《天行者》是不是《凤凰琴》的“加长版”?

有人认为刘醒龙的《天行者》只是在《凤凰琴》这篇小说上的扩充,贺绍俊不认同这一观点。《凤凰琴》写民办教师,也曾引起很大的轰动。但是《凤凰琴》主要还是呈现民办教师的艰难,而《天行者》是放在整个历史发展和社会的层面去思考,显然比《凤凰琴》扩展了许多。

张志忠也认为《天行者》不是《凤凰城》的“加长版”。刘醒龙对民办教师这个领域,以及对他所熟悉的底层生活的了解和表达,几乎无人能出其右,所以他能够获得广泛认同。他确实是通过民办教师,把乡村中国的各个方面延伸了,把对它们的表达延伸了。

《推拿》是“轻”还是“重”?

施战军称,《推拿》无论是语言结构,还是方式,都是非常精到的。“毕飞宇毕业后和妻子到南京特教学校,当了几年记者后才去当编辑的,他不像有些作家,自己养尊处优,却去想象一个农民工进城生活的艰苦,他非常熟悉笔下的这个盲人群体。”

陈福民说《推拿》相对来说是小题材,“但我觉得不要轻视那两个字,感人。我们被感动了,这种感动是确确实实的,就像少年时候感觉到的那样。我们被感动了,就是对作品最好的嘉奖”。

《一句顶一万句》,一腔废话还是一种哲学?

陈福民说《一句顶一万句》获奖是他特别看重的一件事,因为小说书写的是“我们特别地道的中国经验”。“这部小说很多人不太喜欢,读不下去,因为很平,而且人物关系是循环式的,但是语言的咀嚼和历史表达的指向是非常令人回味的,《一句顶一万句》是考量阅读者的阅读水准的。”

贺绍俊说他很佩服刘震云,“他要表达的其实就是一个说话的问题,背后思考的则是哲学话题。刘震云自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说的这么多话,表达我们思想,为什么他觉得是废话呢?为什么越说我们越不清楚这个人的真相?小说有一种浓重的孤独感,这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所以《一句顶一万句》是部很值得琢磨的小说,里面有我们今天特别缺的东西”。 吴越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