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爱心在放大 上一版3  4下一版
“草根之爱”
一直在我们身边传递
从来没有离开过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和“送水哥”接触的70多天里
还有很多故事说给大家听
“草根之爱”
一直在我们身边传递
从来没有离开过
8月25日,刚送完水的李老发回到家里,疲倦的他连打电话都躺在床上。
南阳路立交桥下,一位农民工帮“送水哥”往饮水点搬水。

我和“送水哥”接触的70多天里

还有很多故事说给大家听

“草根之爱”

一直在我们身边传递

从来没有离开过

3块钱的“门面烟”和随身带的空水瓶

这是一件让李老发感到“脸红”的事儿。

1998年前后,随着绿化生意的做大,李老发与一些客户和生意朋友打交道越来越多。

生活上向来比较仔细的他,每天出门前,会在两个衣兜里装上两盒不同价位的香烟。

2毛多钱一盒的“口乐”烟(曾由开封卷烟厂出品),是老李自己抽的;3块钱一盒的“散花”是专门招待朋友和生意客户的。

除此之外,李老发还有个习惯,“干哪家公司的活,经常到那家公司接水喝”。

李老发每天出门,都会从家里带一个空矿泉水瓶,口渴了,拿水瓶到公司设在工地的办公室里接水。

有一天,李老发到工地上的公司办公室里接水,接完水,和一位熟悉的公司负责人聊天时,出于礼貌,他给对方让了一支“散花”。

抽了两口烟后,朋友看了看牌子,笑了:“李老发啊李老发,你大小也是个老板,就抽这烟,还天天来我办公室接水,呵呵,你说,你这日子过得还有啥意思?”

给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李老发的脸特别红:“我知道,那位朋友说的是句玩笑话,但总是有些尴尬。”

“我的每一个脚步,都离不开农民工兄弟的帮助”

做绿化生意20年,李老发和农民工兄弟朝夕相处,“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吃饭,有时候一起住在工地上,这种感觉特别亲近”。

李老发懂农民工的心:忍受和家人分离,独自在外漂泊;顶着烈日干活,舍不得买一瓶水喝;日无三餐夜无所居,风餐露宿;辛苦干一年活儿,有时还领不到工钱……

我问老李:“为啥想起给农民工兄弟送水?”

他给我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次,老李从中牟开车回郑州,途中看到一位背着大包裹的农民工沿着公路步行,边走边不停擦额头上的汗水。

李老发刹住车,慢慢倒回去:“走着这么累,咋不坐车?”

农民工气喘吁吁地告诉老李:“从开封到郑州,步行能省好几块钱呢。”

李老发心头一酸,没再说话,打开车门,接过农民工身上的大包裹放到车上。

“找好工作了吗?要是没有,先到我的工地上干点绿化活儿吧!”李老发开着车,把农民工带到了自己的工地上。

一路上,坐在车后座上的农民工很少说话,嘴里重复着一句朴实的话:“没想到遇到了恁好的人,谢谢你,谢谢你……”

这两年,李老发的绿化生意走下坡,原先跟他干活儿的农民工走了。很多人离开时,说过一句同样的话:“只要你老李的工地需要,俺马上回来。”

最早的饮水点,设在中牟劳务市场

为农民工兄弟做点什么,是李老发生活好起来后最先想到的事儿。

起初,他想建一个“农民工家园”,给居无定所的农民工兄弟提供一个睡觉休息的地方。

“我见过很多打工的,白天背着大包四处找活干,累了一天后,晚上躺在路边睡觉。挣了钱后又不舍得花,大热的天儿,很多人连瓶水都不舍得买。”

搞绿化工程挣了点钱后,李老发想起“农民工家园”的事。

仔细想一想,要花很多钱才能办成,李老发觉得,这个想法太大了,对自己来说不现实。

再三考虑,李老发想到了炎炎烈日下农民工兄弟光着膀子满身汗水的身影。

他决定,先从小事做起,给农民工兄弟提供免费饮水。

在中州大道设立3个饮水点前,李老发曾在老家中牟做过一次尝试。

2009年春天,李老发找到一位热心朋友,拿出1000多块钱,委托他在中牟劳务市场设立一个免费饮水点。遗憾的是,由于老李长期不在中牟,第一个饮水点没多久就撤了。

“看来,饮水点一定要设在自己身边。”李老发想到了中州大道桥下等活儿的农民工。他买了3台饮水机,沿着中州大道,由南往北,分别摆放在郑汴路、农业路、东风路桥下。

曾嘱咐桥下的农民工,千万别对媒体“声张”

李老发曾告诉我,他在中州大道立交桥下放的3台饮水机很显眼,曾经也有人给报社和电视台打过电话。但他总觉得“送水的事儿太小,根本不值得宣扬”。所以,行事一贯都很低调的他一直不愿面对媒体。

他每次送水的速度很快,放下水桶、拿起空桶,立刻开车离开。

“不光是记者,有时送水时看见熟人,我都会低着头悄悄离开。”在李老发最初的想法里,他一直认为,做点小事就让身边很多人知道,自己会觉得很没意思。

偶尔,李老发送水时会被农民工撞见。每次别人问起送水的事儿,他都避而不谈,只是对别人微笑一下,表示一下礼貌。

有一次,一位农民工在桥下见到李老发时,很快跑到他身边,拦住他,大声说:“前几天有记者向我打听你的事,快告诉我你的名字,我给人家打个电话,表扬一下你。”

李老发赶紧摇手,阻止了这位农民工,一再嘱咐他:“我只想静下心来,默默给兄弟们送点水喝,千万不要对媒体声张。”

看到李老发特别诚恳,农民工答应了他。忍不住好奇心,人家不停问他:“为啥?你做了这么多年好事,为啥不愿意让记者表扬表扬呢?”

这种低调的态度,李老发一直保持到8月2日。

“身边很多朋友劝我,都希望这点爱心的事能够做大。”想了好多天,李老发在家里多次默默鼓励自己,最终还是决定从幕后走了出来。

“大伙说得对,现在,我看到了很多人都在传递这份爱心,感觉特别幸福。”

说完这件事,李老发一直对着我笑,不好意思地向我解释:“咱俩刚见面时,一听你是郑州晚报记者,很快拒绝了你的采访,连电话都没留,怪不好意思哩。”

□晚报记者 常亮 文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