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秒杀 赠品 特价 签售 抽奖 从8月中旬开始,家居市场中爆发了本年度最“疯狂”的一轮价格大战,众品牌不仅放出史上最低优惠,还摆出低到1折、2折的“白送”姿态。 面对这种“疯狂”折扣,消费者应该如何取舍,这些优惠是否存在“猫腻”,而“打折品”的状态又如何呢?晚报记者 熊维维 享受折扣有前提 您得满定额付全款 大牌家居产品的折扣虽大,但若想享受此折扣购买,条件也着实不少。上周,读者林小姐向本报诉苦,称她在看到某建材品牌店内的大力度促销信息后决定选购其产品,但实际购买产品时,该品牌却因她的消费总价未达到“标准”而拒绝打低折。对此,林小姐满腹疑问,难道这超低折扣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的,还有要求不成? 该品牌负责人明确表示,在今年家居市场里,许多商品折扣都定在了品牌史上最低点,同时,针对不同系列的畅销程度,不同产品折扣方式有所不同,这可能是消费者感觉“有门槛”的原因。 在居然之家转上一圈,可以看出很多品牌的促销细则很明确,所谓“前提条件”在消费者可以理解的范围中。某橱柜品牌导购表示,要享受他们7折优惠,没有消费金额作为前提条件,但必须在某日期前交付全款,如消费者还不能确定橱柜制作方案和价格,可先让设计师按户型图做个初步方案和预估价,然后交付预估价全款,最后多退少补。而某家具销售汪小姐表示,他们的1折产品并非谁都卖,只有在其店中消费达到一定标准才有购买资格。比如,消费板式家具在5000元至10000元的人,可以买一套原价1460元、1折后146元的妆台妆镜,消费实木家具满50000元以上的人,可以买几套不同材质的1折家具,以此类推。 样品、尾货、畅销产品 “便宜货”来源大不同 能用低价买到大品牌的产品,是不少消费者不顾辛苦四处奔走比价的一大原因。然而当我们真在主流品牌店中看到低折扣家具建材产品时,潜意识又常会对这些产品的“降价原因”画个问号,商家提供的“便宜货”大多是何背景? 某家具负责人直言,他们在几个家居商场的店面里都开辟了2~5折的“特价区”,其中的产品多以未售出的样品、产品研发期间的打样产品和运输过程中出现破损的产品为主,不过打折原因都会明示。 当然,除了样品和部分瑕疵品外,畅销产品有时也会成为“折扣”的主角。参与居然之家1元秒杀活动的慕思床垫工作人员在提到参与促销产品时表示,该品牌多数情况下会挑些畅销的本年度新品做活动,即便是本次参加“1元秒杀”的产品也以2011年新品为主。 由此可见,商家提供的“便宜货”来源大不同,样品、尾货、畅销产品,甚至本年新品都可能“被打折”,且根据新旧程度折扣力度不一。因此,消费者在选购时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挑选。另外,合美嘉家具负责人也表示,对于板式家具而言,用材、结构和工艺比较简单,能通过量产降低成本的产品最容易被厂家拿出来做“促销”。 售后服务可能缺失 “打折品”问清再出手 除了产品质量和价格优惠幅度之外,作为大额耐用消费品的家居类产品是否拥有完善与人性化的售后服务也很重要,而这点恰恰被许多购买“打折品”的消费者忽略了。从众多商家处了解获知,每个品牌对于“打折品”的售后服务政策均不相同,这与被打折产品的实际情况和折扣力度密不可分。欧凯龙国际家居连锁集团执行总裁吴大伟表示,进入欧凯龙的特价品与正价品一样享有退换货和保修服务,产品虽然打了折扣,但相关的售后服务却不会打折扣。 如果买回家的已经是摆在展厅许久的样品或有些小瑕疵的产品,是否也能享受正品的售后服务呢?吴大伟称,如果是在正常折扣范围内的家具产品售后服务内容不会有变动,但如果是折扣较大的样品或瑕疵品,一些家具品牌则会采取“一次性销售”模式,当场验货,不退不换。其实,“打折品”售后服务状态与日后的维权息息相关,消费者不该马虎,应在购买前问清、看清、查清再出手,才能做到买得其所。 【专家提示】 大力度销售真伪各半 “打折揽人气”是目前多数商家的必为之举。然而,这割肉洒血、降低利润的被动之举自然存在含金量高低的问题。多数在正规卖场中有展厅,或拥有规模较大独立店的家具建材品牌所提出的低折促销活动,真实性较高,折扣产品的质量和售后问题也能经得住考验。而部分小品牌及无名品牌独立店的“促销战” 则充满水分,他们或对享受折扣的前提条件要求苛刻,或折扣内容繁复难算清楚,或折扣力度变化莫测与承诺不符。促销是假,借机提高人气赚取销量是真。因此,提醒消费者,商家不会做赔本的买卖,面对如今市场中的大折促销应该谨慎选择。如果碰到折扣内容过于繁复,自己难辨真伪的,宁可错过也别上当。 ——郑州市工商联家装商会秘书长吴冷湘 【记者手记】 折扣可以有 品牌信誉不能丢 市场折扣可以有,但品牌信誉不能丢,优惠的真实性和服务的一贯性应当有所保障。因为,无论行业走势如何,对有实际装修饰家需求的消费者而言,他们能否在今年下半年买到性价比高且拥有正规售后服务的家居建材产品,才是关键。环保达标、质量好、服务佳的主流品牌产品一直是多数消费者的心头爱,而这类产品的大力度促销更引人关注。 虽然折扣背后存在“门槛”情有可原,但我们依旧希望,今后的促销活动能更直接和更纯粹。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