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中国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北京择校费最高25万
想上好学校 需拼爹拼钱拼命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近日,北京的一位家长平淡地说:把8万元赞助费交出去,儿子挤进了海淀区的一所知名小学……
北京择校费最高25万
想上好学校 需拼爹拼钱拼命
择校费越收越放肆,网友惊呼:比房价涨得快!
某小学堂里,孩子们边玩边学。
家长: 我们交钱,我们交钱,只要让上学就行!

北京择校费最高25万

想上好学校 需拼爹拼钱拼命

“孩子上学了吗?上哪个学校了?交了多少钱?”家有学童,家长们的话题少不了这样三个字“择校费”。

“择校费”,这是教育部门和学校最不愿提及,总是闪烁其词的三个字;但它却长久存在,成为一个尽人皆知的秘密。每到新学年,总会上演几家欢乐几家愁。而耐人寻味的是,“办成了的”皆大欢喜,却对如何办成讳莫如深;没交上钱或交了钱也没办成的,捶胸顿足,却对缘何失败一头雾水。

这就是搅得万千家庭焦躁不安、欲罢不能的“择校费”。据说这几年,行情“疯涨”;更有一种说法,这里面“水”很深。“水”究竟有多深?记者几经周折,找到一位刚刚经历过这场“大战”的北京家长,一探深浅。

A

交过钱后,连一个收据也没有

你还用关心那钱去了哪里吗?只要能交上这笔钱,就谢天谢地了。

“我当然希望一分钱不交,但在这样的氛围下,我只能接受现状。”等把8万元赞助费交出去,张女士几个月来悬着的心落下了。谢天谢地,儿子如愿以偿挤进了北京海淀区的一所知名小学。“择校,多少年了就是这样。”谈起择校费,张女士很平淡,“有少的6万,也有多的10多万”。

“现在不管干什么,都是明码标价。什么钱,花在什么地方,一清二楚。可只有这择校费花得不明不白。”许多家长都有类似于张女士的疑问,交过钱后,连一个收据也没有。

名校、离家近、口碑不错、师资很强,这就足够了。“好事摊在你头上,你还用关心那钱去了哪里吗?只要能交上这笔钱,就谢天谢地了。想想,还有多少人在羡慕着呢!”张女士不想再追问,当听到别的家长对附近另一所小学的种种怨言,她庆幸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费劲,花钱,值了。”

B

“想上好学校,拼爹、拼钱、拼命”

所谓的中间人已经由最初的私人关系演化成一种商业运作。

孩子四五岁,家长们就开始考虑上学问题,处处留心、找渠道,找资源。“没有关系铺垫,你拿着钱,找谁?”“择校,谁不是择一个、两个、三个?”“都是好学校,怎么可能想上就上?”

在张女士的规划中,一个是保底校,两个是择校目标校。

“另一个择校,是中间人帮着运作。”只有经过后才知道,“其实,这些所谓的中间人已经由最初的私人关系演化成一种商业运作。当时,自己还傻乎乎地信以为真,其实,他们也并不是什么都能做到。”

尽管中间人没有办成,但这费用却是不能少的。最终,她还是用尽关系找到了北京某校“领导”,面试合格,通知交费,才有机会交择校费!她不愿在等待中折磨自己,不愿时时处在神经质的焦灼之中:手机24小时开机,错过一个电话就追悔莫及,全天候挂在论坛上,补加各种QQ群……

无怪乎有人形容,想上好学校,得“三拼”:拼爹、拼钱、拼命。

C

准备“打点”的择校费用高达25万元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收费成为特别混乱、问题特别严重的“黑洞”。

在北京,一家机构通过家长介绍、教育系统反馈、银行蹲点所见,调查得到的2011年北京市“幼升小”部分重点小学的择校费显示,家长要准备“打点”的择校费用多的竟高达25万元!据介绍,这其中包含了教委统一要求的数额(最高3万)以及人情关系费、中介费等。

有学者愤怒地表示:“由于这一收费是违法的,所以主管部门、学校均不承认,采取‘不报不究’的态度。因此,出现这样反常的现象。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择校尚有‘三限’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收费反而陷入无从规范、无法无天的状态,巨额择校费的收取、管理、使用从不公开,成为特别混乱、问题特别严重的‘黑洞’。”

北京“小升初”

择校准备费用递增30%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从七八千元涨到1万元、2万元、3万元。

今年幼升小,广州的家长们曝出各名牌小学择校费:华侨7万、东风东路8万、番禺市桥中心12万、华师附小16万……起步6万很普遍。网友惊呼:“比房价涨得快!”

事实上,北京地区择校费也正在呈现快速上涨态势。资料显示,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从七八千元涨到1万元、2万元、3万元。2000年,北京市出台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即招收择校生执行“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3万元)”原则。以此为参照,北京市幼升小、小升初的择校费很自然地固定在3万元的标准线上。当然,这是“官方标准”,但由此拉开了择校费的口子。

2010年底,教育部发布“禁令”,要求各地3年到5年基本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但北京、广州、南京等地中小学择校费用不降反升。最近一项调查比较北京初中生家长和小学生家长所报告的数额,表明近年北京“小升初”择校准备费用至少递增30%。

D

E

义务教育却让违法收费“合法”化

“因为不可能资源均衡、人人平等。大家就都折腾呗,各显神通”。

一边是义务教育,一边是高得离谱的择校费。面对孩子的前途,相当多的家长二话不说,只有接受现实。

“买个东西还得挑挑呢,这可是上学啊!能不挑吗?学校质量都跟×××(北京某好学校)似的,就都消停了。因为不可能资源均衡、人人平等。大家就都折腾呗,各显神通。”

“我们不一样呀,不择校只能去条件最差的学校。如果各区教育资源稍微均衡一些,择校的人会大大减少,毕竟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年年,这样的择校故事都会重复上演。

填写“自愿”协议书、“被捐资助学”、将择校费通过指定的银行交给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直接交给学校专门成立的基金会等机构,这是不少北京家长的亲身经历。他们还要被神神秘秘地召集在一起,统一口径,并订立“攻守同盟”:不要随便对外说。

很多家长更是指出:影响“捐资助学费”的另一个“变量”,与“关系”相关。对于找到“关系”的家长,学校会直接给出捐资助学费的金额,“如果关系够‘硬’,捐资助学费就会相对减免。”据《光明日报》

不交择校费

自己把儿教

多地家长不满公立学校教育

让孩子在家上学

“教育就该像妈妈做的饭一样,是营养的、可口的、温馨的”

有媒体称,当下,许多中国家长尤其是城市中的家长对中小学教育有诸多不满。他们认为目前学校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评价手段等多个方面都不能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不能高速有效地吸收到有用的知识,不能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学习方法。于是,有些家长用行动表达不满:让孩子在家上学或者进入私人办的私塾、学堂。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湖北、云南等地存在大量在家上学的个案。教学阶段涵盖了幼儿园、小学、初中乃至高中,其存在形式多种多样:父母在家教孩子,亲戚朋友把孩子集中在一起学习,一个区域的孩子共同学习,小规模的私塾、学堂,等等。其中有些已初具微型学校规模。

广州六月小学堂创办者叶万红被自己的父亲称为“现代孟母”,为了给孩子寻找适合的幼儿园,这个师范专业毕业、曾经当过公办小学校长的母亲在广州搬过四五次家,在幼儿园附近租房住。“现在我想明白了,教育就应该像妈妈给孩子做的饭一样,是营养的、可口的、温馨的。”据《中国青年报》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