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7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黄河滨河公园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黄河滨河公园
久居喧嚣城区的记者,至此心灵空明

东起雁鸣湖景区,西抵河洛镇,南起连霍高速和郑州北四环,北至黄河中心,其中,规划区域南部边界大概包括巩义市康店镇、河洛镇、荥阳汜水镇、王村镇、高村镇、广武镇、花园口镇,金水区龙湖办事处,中牟县万滩镇、雁鸣湖镇、狼城岗镇。

开栏的话

黄河滔滔兮,为之高歌;炎黄巍巍兮,为之颂扬。

黄河是一条伟大的河流,她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郑州与黄河密不可分,黄河文化已深深融入绿城的血脉。

近日,在“构建横跨东西的黄河滩区生态涵养带”、“重点建设沿黄风情文化产业带”等战略思想指导下,打造郑州黄河滨河公园已正式纳入郑州都市区规划范畴,在未来10年,将建成国家级滨河公园。

郑州黄河滨河公园的功能定位是:依托城市群而形成的文化生态型产业发展带,综合生态经济示范区,成为郑州都市区北部的生态走廊、经济走廊、文化走廊,成为郑州都市区新的经济增长带和增长板块,打造成新型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

为此,本报特意策划了“走基层·沿黄乡村行”系列报道,从巩义康店镇出发,走进此次规划范围内沿黄每一个乡镇或办事处,向读者展示沿黄乡村所特有的魅力与风情。

1

庄头村:欢欣加入“黄河大公园”

“我们村委正在研究扩大果树种植面积呢,准备开发生态旅游。”昨日上午,秋雨绵绵,记者来到巩义市康店镇庄头村,村主任郭献利就开门见山地询问起来。

秋雨越下越大,郭献利带着记者看他满山的果园后,边走边听他介绍,这就是他们村的小杂果基地,主要种植杏树、梨树、苹果树、桃树、核桃树、树莓等,仅杏树就种植有500多亩。村里采取“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农业总产值达2000多万元。

庄头村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巩义市“鲜杏采摘节”,吸引到康百万庄园去的城里游客到自己的果园来,购买水果回家享用。就这样他们把一家一户的果园发展成休闲观光农业,基本解决了鲜果的销售难题。

“前临伊洛河,后座邙山,距镇区3公里,全村共有628户,人口2437人,7个村民小组。”村主任郭献利介绍起来,像背书一样熟悉。康店镇位于巩义市西部,座邙瞻洛,背靠黄河,是千里黄河进入郑州市界后第一个与之拥抱的乡镇,也是黄河滨河公园的最西口。

而在庄头村采访中,村民非常庆幸自己与康百万庄园为邻。村民李女士说:“如果没有康百万庄园,我们的果子就不好销售。”

在村里采访时,村民议论最多的就是郑州黄河滨河公园和河洛文化旅游区的规划和蓝图,不少村民反过来向记者询问工程的进展情况和S314道的建设规划情况,他们对自己村庄在郑州黄河滨河公园规划里很兴奋。

郭献利告诉记者,庄头村近几年,先后建成了6栋农民公寓楼、标准化文化大院、市级标准化卫生所、农民培训场所、绿化亮化工程、改厕等建设项目。

郭献利对黄河滨河公园充满了期盼,他们准备进一步扩大果园面积,更新品种,他还有个更远的打算,就是把“鲜杏采摘节”办到郑州去,办成郑州市“鲜杏采摘节”。

从邙岭上的庄头村下来数百米,就是全国三大庄园之首的康百万庄园,庄园“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居此的康姓人家,在长达300年前的封建社会里,演绎出一场从贫穷到巨富,再由“财神”到衰败的戏剧。康百万庄园从一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国家AAAA级风景区,每年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

晚报记者 陈君健 邓红超 孙庆辉 杨宜锦

2

神北村:黄河伊洛河在此形成太极图

“伊洛河就是在这个地方与黄河合流的。黄河水黄,伊洛水清,加之流速不匀,形成一个巨大而清晰的太极图,是我们村最吸引人的景观。”昨日下午两点多,河洛镇神北村村干部刘利卿站在控防工程的大坝上,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着村里的最大“特色”。

秋雨中记者看到,这里沟壑奇秀,滩陌平阔,大气磅礴的自然风光让人心旷神怡,刘利卿告诉记者,村里还有一个刘镇华庄园,附近还有常香玉故居和其捐修的香玉坝,离村不远就是远近闻名的巩义石窟寺,所以现在神北村的村民盼望郑州黄河滨河公园的规划能够早日实施,这样村里的旅游资源就能给村民带来更多的收益了。

邙山在此名为神尾山,而在此山下就是黄河之水,水利部门在此修有控导工程16道丁坝,导水东北流去。虽然天气不好,但站在丁坝上,记者依然能够看到黄河黄水与伊洛河清水交融形成的奇特图案,远处的岸边只停着两三只渔船。刘利卿称,由于这里水流平缓,加上河流夹杂泥沙量大,浮力较大,从古时已经是船运的黄金通道。“很久以前,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船,船只在此连成一片,很是壮观”。如今此景已成记忆。

“你家在哪里,我家邙山头,吃过百家饭,走过千村路,学过百灵叫,听过黄河哭……”这首流传甚广的戏歌唱的就是常香玉大师,而刘利卿称,歌词中的邙山头指的就是这个邙山头,常香玉故居就在离此不远的神南村。

喝着伊洛河水,吃着邙山野菜长大的常香玉,一生历尽坎坷,但对豫剧创新,始终不渝,德高望重,荣誉满身。戏比天大,根在河洛,在常香玉逝世后,河洛镇政府出资,对常香玉出生地的几孔窑洞进行了修缮,大力整治周边环境,对现存的一眼古井、两棵千年古槐加以保护,建成了常香玉故居。

“村里还出个省长呢,他就是刘镇华”。刘镇华是晚清秀才,是河南镇嵩军的首创者,曾出任陕西省督军兼省长,后任安徽省主席。在村中央,有一处规模宏大的老宅院,虽然很多大部分建筑已衰败倒塌,但仍然能够看出这处宅院当年的气势恢宏,这就是刘镇结庄园。“兄省长弟省长兄弟省长,父督军子督军父子督军”,这幅对联曾悬挂在“刘镇华庄园”的大门上,昭示着刘氏家族的显赫历史。

刘镇华庄园分主宅、花园、家庙共三个区域六个院落,是一座森严壁垒式庄园。尤其是刘家花园内的刘镇华办公楼,呈现“仿重庆大厦”特点,是一处典型的民国时期的官僚地主庄园。去年,巩义市文物部门启动庄园修缮工作,投入80余万元对“仿重庆大厦”进行了修缮,以后还将对庄园其他建筑逐一进行修缮。

“现在刘镇华庄园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申请国家级文保单位,在修缮工作没有结束以前,这个庄园暂时不会向公众开放的,随着郑州黄河滨河公园的实施,相信它和康百万庄园一样成为黄河上的一颗明珠,让更多的游客可以一睹为快。”负责此处管理的巩义市文物旅游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晚报记者 陈君健 邓红超 杨宜锦

孙庆辉/文 王银廷/图

刘镇华庄园,赫然“品”立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