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改是一场“自救行动” 身为郑州市教育界领航人,翟幸福对教育有着独到的认识和体验,他认为,“如果仅仅盯着升学率,或者把升学率解读成质量,那这样的质量是低劣的,这样的教育是短视的,教育再也不能为了升学率总干饮鸩止渴、杀鸡取卵的蠢事”。 他说,课改是国家行为,是民族的需要,教育人应该理解为这是一场“自救行动”,不容我们去争执、怀疑或者对抗,我们应该有远见、有良知、有责任。任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发展潜力,不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不道德的。我最大的担心就是不课改,或者改得不彻底、不成功。 翟幸福总结道,课改有三个“更新”,首先是技术更新,其次是办学理念的更新,再其次是教育内涵的更新。因为所有的理念都需要依靠“通道”,这个“载体”就是“班班通”工程,新学年开学后,就要全部投入使用。 关于自己在课改中所起的作用,他这样阐明,“一把手局长在课改的问题上,第一要做一个‘明白人’,要把课改的意义、影响搞清楚,要将教育规律弄明白;第二,要做业务局长的‘呐喊人’,课改的事应该成为全局的头等大事,不能让业务局长一个人干。局长一定要做好业务局长的助手,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助手。第三,就是对系统内的校长,必须统一要求、令行禁止,纳入考评、督导,校长就是干事的,岂能当官来做;第四,要做一个‘行者’。局长要做好引领,通过身体力行,起到示范作用”。 翟幸福对课改充满信心,坚定不移:“我曾经预言,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改的推进,中国教育必然会在破除旧的观念和势力之后,重新‘洗牌’,这个时间不会太久,最多三年。谁不着手行动,谁将付出代价甚至被淘汰出局,重建教育秩序,必然呼唤一批因改而名的新名校、新名师、新名校长的诞生。” 十年课改形成“郑州经验” 翟幸福喜欢用“盘点”一词。他说盘点不是为了总结成绩,而是为了破解难题。课改搞了十年,十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节点,也成为所谓的“郑州经验”。 从2001年开始,郑州市教育局启动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与其同步,郑州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在实践中前行。因此,郑州教育信息化发展的10年,也正是郑州新课程改革的10年。以科技促进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格局在郑州已初步形成。 郑州市政府建成了郑州教育城域网,使郑州教育城域网节点覆盖全市600多所学校,并且每一间教室实现了互联互通。初步构建了一个惠及全市城乡的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网络,形成了基本适应农村中小学教学需要的资源体系。并且分两批实施郑州市中小学“班班通”提升工程,目前一期工程所涉及的409所学校、8200个班级,所有设备已全部安装调试到位并已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所涉及的875所中小学、11148个班级的安装配置任务,将于今年全部完工,届时,“班班通”提升工程将遍及全市城乡所有中小学校。 翟幸福介绍说,“班班通”提升工程实际上就是网络课堂构建,为郑州的课程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学生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发展,更是为课改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郑州经验”为其他地方性教育提供了有益启示。 破解区域教育均衡问题 郑州市的教育工作,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主题,通过建立和强化市直带动、区县跟进的联动发展机制,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努力办出高质量、有特色的人民满意和发展需要的教育。 具体来讲,开展了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学区制”试点,设立6个试验学区,在学校隶属、法人等均不变的情况下,学区内学校实行实质性联合办学,互派师资、统一教学、资源共享、捆绑考核,开始“老校+新校”、“强校+弱校”、“教育联盟”、“强校托管”、“强校兼并”的试点。另一方面,在各县(市)开展乡(镇)中小学进行“一校制”和打破区域界限划定的“学区”试点,将乡镇所有中小学合编成一所初中和一所小学,实行一个法人代表、一校多点办学、一体化教学管理、一体化资源共享。 在校长教师层面,启动了专家型校长培养工程,开展校长读书班等专项培训,选派百名校长进高校培训,委派百名校级干部到全国知名中小学挂职学习,开展市、区知名校长签约授徒活动。 对于如何消除差异是一大命题,这些年,郑州市教育局实施了“学区制”、“名校带弱校”等方法,尤其是道德课堂,它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应该说,课程改革,不单纯是体制问题和机制问题,而是一个技术问题。道德课堂应该是为均衡发展提供技术层面的方式方法,是搭建基本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平台,而体制、机制的创新是推进课改的保障。学区制的举措,将推倒学校之间的围墙,实现资源共享,它的意义体现在相当于组建一个发展共同体。 教育均衡的核心是教育资源、教学层次的优质和高位均衡,是内涵发展。如果教育发展的均衡停留在一个低层次的“平等”上,这不是真正的教育均衡。而道德课堂则成为郑州市教育局实现均衡的有效载体。 对接“两翼”,迈向现代化 郑州区域教育变革,道德课堂和“班班通”提升工程,如同郑州教育的“两翼”,两者的对接,相互之间形成了持续不断的推动力。那么,下一步,郑州教育变革将走向何方? 翟幸福如此回答,“十年磨一剑”,郑州经历了10年的课程改革历程,探索出了一种高品质的课堂形态:道德课堂,让教育回归本质,回归人性;郑州经历了10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我们走进了“黑板与白板”融合共生的新时代。科技促进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科技创新助推新课程改革,今天“班班通”与道德课堂的对接,是新技术与新文化的高度融合,势必推动郑州课改的“升级换代”,推动郑州城乡教育实现内涵均衡发展,让郑州教育迈向观念现代化、技术现代化、内容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管理现代化。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郑州教育仍然走在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的路上,还有许多问题亟待在行动中不断解决和完善。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为郑州区域教育的内涵均衡发展,为郑州教育早日实现真正的教育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 晚报记者 尚新娇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