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城回族区逸夫小学
为了增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我校坚持每周安排半天作为校领导开放日,主要用于接待社区居民,广泛听取他们对于学校教育的看法、意见和建议,并将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一些想法,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让社区居民关注和支持学校,真正把学校当做自己的学校。为了推进和深化学校——社区教育共建的进程,我校还选择部分家长作为居民代表,成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监督。这些制度不仅架设起“学校——社区——家长”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桥梁,也使学校教育的模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
学校与社区密切合作,整合社区内优秀的教育资源,共同组织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在不加重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融入社会、融入生活,是对学校教育有益的补充。1.“社区专家大讲堂”活动。2009年4月19日在管城回族区惠工街社区开始了“社区专家大讲堂”的第一课,我校金牌教师张志勇与中州大学教授许挺、二七区陇海大院英语教师玛丽娅首批被邀请到现场进行讲座。这样的活动在郑州市还是第一次,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它会在社会中产生很大的反响,对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有益的。2.“社区宝贝”评选活动。我校与辖区内的惠工街、花园村、张家门社区联合主办了“社区宝贝”评选活动。“社区宝贝”的评选注重在引领发展学校、社区、家庭共建先进文化,注重激发广大社区儿童爱学校、爱社区、爱学习的情感,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快乐,让学生在社区舞台上尽情展现自我。评选项目有声乐、器乐、舞蹈、语言、书法、绘画、少儿模特等内容,共有来自不同社区和学校的300多名儿童及其家长参加了本次活动,共评选出30名“社区宝贝”。
以社区教育资源为平台,走进社会参加实践活动
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让学生接受社会的教育,使受教育的范围、形式、对象都较学校教育大得多,其教育内容也丰富得多。具体做法是:1.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学生走进小游园,参与护绿保洁、文明宣传;学生走进熊儿河参与护河护绿、生态保护;学生走进孤寡老人家庭,为他们清扫房间,送去温暖;学生走进居委会,义无反顾地为患白血病的同学捐款。2.暑教活动。每年的暑假,学校学生都要到所在的社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的具体内容由学校大队部和社区居委会的主任共同制定,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使活动落到实处。2008年,学校郑新里社区的学生在10位社区老党员、校外辅导员的带领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他们走进金星啤酒厂、郑州卷烟厂参观先进的生产线,走进科技馆品尝科技的饕餮大餐,参加 “我为创卫出份力”义务劳动,可谓收获多多、乐趣多多。3.“科学考察分队”。我校的科学考察小分队在张志勇老师的带领下对当时还是污染严重、垃圾成堆的臭水沟——熊儿河展开徒步调查,并撰写出3000多字的调查报告提交给有关部门,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进行治理。还对郑州市的垃圾处理情况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考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文件,在全国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课。这一具有里程碑式的文件标志着我国环境教育迈入了新的时期。
通过郑新里社区顾田主任的牵线,学校先后与管城回族区法院、河南省未成年劳动教养人员管理所、郑州市管城工商局陇海工商所建立了共建关系,通过动用他们的教育力量来推动学校的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学校还聘请了管城回族区公安局陈艳芳书记、陇海马路派出所孙晓梅所长为法制副校长,从校园治安、交通安全、法制教育等方面参与了学校管理,为学校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请他们的干警定期到我校作法制宣传报告,请他们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近一年来,学校联合郑新里社区,举行了流动儿童演讲比赛、书画比赛、手抄报比赛,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聘请管城回族区法院少年庭张煜晖庭长结合小学生特点,通过丰富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作了一场法制报告,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联合郑州市管城工商局陇海工商所开展 “关注身体健康、拒绝伪劣食品”宣传教育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了食用伪劣食品的危害、辨别伪劣食品的方法,为学生们营造出良好的食品卫生安全环境;邀请了河南省未成年劳动教养人员管理所的两名学员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犯罪历程,同时管理所的时子荣警官针对学生中常见易发的违法犯罪行为,用生动的案例、深刻的教训,警示学生要遵纪守法。这次活动对学生们的心灵震动极大,他们纷纷向老师和家长们郑重承诺:遵纪守法,明礼诚信;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学校的探索实践证明,只有凝聚了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共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的大德育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