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郑州慈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荥阳“最美丽乡村老太”的两个“美丽心愿”:
0907hsl2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荥阳“最美丽乡村老太”的两个“美丽心愿”:
一是帮助邻居家的聋哑孩子上学,二是组织残疾家庭成员参加技能培训
您能帮助她实现愿望吗?
李春凤在“慈善爱心超市”整理捐赠物品

一是帮助邻居家的聋哑孩子上学,二是组织残疾家庭成员参加技能培训

您能帮助她实现愿望吗?

□晚报记者 裴蕾 文/图

核心提示

“我现在年纪还不算太大,只要他们需要,只要我有这个能力,能为大家做多少好事就做多少。”

“我现在就想把村里残疾人家的劳动力都召集起来,培训点技术,让他们都能过上好日子。”

说这些话的,是一位外貌朴实、皮肤黝黑的农村妇女。然而,看似平凡的她,却用30年时间,做出了不平凡的慈善好事。

她叫李春凤,被人称为荥阳“好嫂子”,也是荥阳“最美丽乡村老太”。

今年7月15日,在第六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上,她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慈善行为楷模”。

9月9日,秋雨绵绵,记者随同郑州慈善总会工作人员来到了荥阳贾峪镇石硼村,探访李春凤的故事。

行善30年 她用行动感动了大家

30年如一日,李春凤资助村子里26户贫困家庭的近百名残疾、智障、生活不能自理的乡亲,为乡亲们四处“乞讨”旧衣服,呼吁社会献爱心。

这位朴实的54岁农村妇女,用她的坚持感动了全国人民。

1980年农历腊月十二,李春凤从荥阳崔庙镇嫁到了邻镇的贾峪镇石硼村,和村民王全林结了婚。

当时娘家陪送的新被子、新棉衣还是很金贵的。李春凤娘家穷,陪送的东西很少,棉衣棉裤只有4套。

可是就在新婚的第二天,当她看到邻居刘老金的智障妻子魏英浑身脏兮兮的,寒冬腊月还穿着单鞋单裤,冻得双手抱着膀子瑟瑟发抖,李春凤流下了同情的泪水。她毫不犹豫地拿出两条娘家陪送的新棉裤,送给魏英御寒。

从此以后,李春凤就养成了这个习惯:自己穿戴不图好,合身就行,而每到换季节的时候,她就会先把自家不穿的衣服收集起来,送给适合的贫困乡亲。

石硼村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李春凤作过统计,仅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家就有26户,需要得到帮助才能生活的有近百人。

李春凤和丈夫商量,从最基本的生活方面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李春凤开始向亲戚们讨要破衣服,并为此专门买了一台缝纫机。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她不顾面子,张口向亲戚朋友要不穿的衣服。谁家有不穿的衣服,她就马上去拿回来,浆洗缝补之后,直接把衣服送给急需的贫困乡亲。

这一坚持,就是30多年,经她手送出的衣服有近万件。

在李春凤30年如一日的帮助下,村里近百名残疾、智障、生活不能自理的乡亲得到了及时的救助。

爱心满满 她有两个“美丽心愿”

记者问,得了“中华慈善奖”,李春凤有什么新打算?

朴实的她显得有些激动:“我现在年纪还不是很大,我能为大家做多少事情,就努力做到。”

“我决心再干30年,直到村里所有低保户、困难户都脱贫的那一天!”

“做好事不仅是我一个人的行为,它是全民慈善中的一朵浪花,我相信如果自己抛出一块砖,就会引来许许多多的玉。”李春凤说,她希望利用好“慈善爱心超市”、“荥阳市革命老区春风行动基金会”这两个慈善平台,把村里的慈善事业做大做强。

李春凤说,她还有两个心愿没实现:一是东沟村民组低保户刘福来的两个聋哑孩子,尤其是他4岁的哑巴女儿,如果能帮孩子找一所聋哑学校读书,让她受到系统专业的教育,那她长大了就能自立,也可以照顾一下她已经18岁的聋哑哥哥。但李春凤打听过,这需要很多的钱。二是她想把村里残疾人家庭中有干活能力的人都召集起来学门技术,像十字绣之类的活一教就会,如果再拿到城里或网上去卖,那样他们各自的家庭生活不也很快就好起来了吗?

“我就想着,将这些残疾人家里的劳动力都集中起来,找个单位教他们学会一些技术,让他们脱贫致富,用知识改变命运,从此也过上好日子。”李春凤简单的话语道出了她的心声,也展现出了荥阳“最美丽乡村老太”那美丽的内心世界。

郑州慈善总会主办 捐赠电话:68665308 求助电话:68665328 捐款账号:90501880190000401 开户行:郑州银行互助路支行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