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开学啦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学新生入学适应心理服务热线”开通啦
开学了,晒晒我们的装备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开学了,晒晒我们的装备
笔记本电脑、PSP、iPhone……74%的学生装备费用在1万元以上
郑大新生报名两天近100名学生租赁保险箱
大学新生在家长的陪同下走进校园

笔记本电脑、PSP、iPhone……74%的学生装备费用在1万元以上

郑大新生报名两天近100名学生租赁保险箱

近日,郑州的各大院校陆续开学报到了。

校园各报到处,有不少新生背着各类新式装备入学。笔记本电脑、PSP、iPhone这些潮物已经成为校园内普及的物件。

人人网针对开学装备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除去学费和生活费,74%的受访对象表示花费在1万元以上;花费在7000元至1万元的新生比例为11%;花费低于7000元的学生,只有15%,而这些花费集中在数码器材装备上。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为了凑齐这些入学装备,已经花费了上万元,比学费还要贵一倍。“这跟30年前,我们挑着扁担背个被子上学,简直是天壤之别。”

晚报记者 薛璐/文 张翼飞/图

一个调查

一半以上网友选择4000~6000元价位的电脑

近日,郑州的各大院校陆续开学报到了。在校园中各报到处,除了常见的被褥、衣物以及生活用品等行李外,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已悄然成为开学装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人人网所做的一项调查问卷,在学生开学所购买的数码产品中,电脑、手机两种产品遥遥领先,分别是32%和30%。

一半以上网友选择4000~6000元价位的电脑产品,在购买手机方面,超过1/3的网友将选择2000~4000元的产品。

此外,以90后为主的新一代学生群体已经成为苹果系列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有近30%的新生表示,他们已经购买了至少两款的“苹果”产品,iphone和ipad列前两位。

实地走访

手机、笔记本、相机是基本配备

郑州测绘学校的大一新生小徐不是郑州本地人,为了打造开学装备,可谓 “全家上阵”,家里人一起开车把他送到了学校,“我们拉了一车的行李,几乎所有的生活用品都买全了,大概花了4000元”。

为了祝贺考上大学,小徐的父母还给他配备了全新的电子装备:“这是新换的苹果手机,大概5000元,一台联想笔记本,6000元,一台普通数码相机2500元,大概一共花费13500元。”

“手机、笔记本、相机这都是基本的配备,我们宿舍一半的同学都带着笔记本电脑,全部都带有手机。”

跟小徐花费相当的还有郑州大学工学院的2011级新生小朱,“生活用品可以在学校附近买,电脑、手机是在家买的,两样东西花了7500元”。

小朱说,现在学生的花销跟以前相比,确实提高不少,除去物价飞涨之外,还有就是20世纪80年代,服饰、化妆品没这么多样化;现在恋爱成本提高不少,看电影、出外消费,还得送礼物;通信费是笔不小的开销;现在网络普及,学生需要上网跟随时代发展。

保险箱风靡校园

昂贵的开学装备已成趋势,与之相伴的是,保险箱业务悄然风靡大学校园。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电子通信工程系的大一新生小周正把刚买的笔记本电脑往保险箱内存放。“我的保险箱是从一位大四的师哥手中购得,大概花了200元,里面有两层,笔记本电脑可以直接放进去。”

小周说,不久前一位师哥宿舍的两台笔记本电脑都丢了,“他们晚上睡觉时,忘记锁门了,早上起来,宿舍两台笔记本电脑都丢了”。

“开学时,配备笔记本电脑、MP5、照相机还有手机就花费了上万元,如果丢了怎么办。”小周说,这些东西不能随身携带,放到保险箱里就放心了。

一位在郑州大学代理保险箱的工作人员介绍:“仅郑州大学新生报名的两天时间内,已经有近100名学生办理了保险箱租赁业务。”

这位工作人员介绍,一般保险箱里可以存放两台笔记本电脑。“如果要租赁,4年下来大概是200元;如果要购买,一个保险箱是330元,可以两人合买,毕业后还能转卖,很划算。”

我们开学的那些年代

70年代 用扁担挑着行李上学

1977年,孙先生参加高考,考上焦作的大专。“那年,我兜里揣了20块钱,背了一床被子和几件衣服就去上学了。”

孙先生回忆说,那时很多同学都是扁担挑着行李来的,还有的人带上了锄头,因为要在学校劳动课上用。“那时没钱剪头发,我们宿舍买了一个推子,就相互推头发,因为没有经验,很多人头发都被推得凹凸不平。那时能吃饱就够幸运了,更别提其他的开学配备了。”

80年代 一块香皂代替所有洗漱用品

“我是1981年考上郑州棉纺学校的,也就是现在的中原工学院。”徐阿姨说。

徐阿姨提起30年前开学的情景,一切都历历在目。“我背了一床被子,还有几件衣服,从家拿了13块钱,还有几斤米票。”

“那时一切都是凭票供应,每个月每人只有5斤大米。”徐阿姨说,有时女生的粮票会有剩余,就会免费送给男生,“当时人的心态比较平和,我们不比吃穿。”

“对于女孩子来说,能有一块香皂就是件奢侈品,用来洗脸、洗头、洗澡,代替所有的洗漱用品。”

90年代 腰里挂个BP机就是大款

“香港回归那年,我考上了大学。”李先生是郑州人,毕业于洛阳工学院,“1997年,中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物资资源也较为丰富。”

李先生说,上大学时自己带了1000多元的生活费,一年下来,还能剩下几百块钱。“当时,除了被褥、衣服外,还会带上脸盆、暖瓶等必要的生活用品,但电脑、手机这种电子产品根本没有见过,不知道长啥样。”

“我上大二时,BP机才开始流行,那时一个都要近2000块钱。”李先生说,当时校园里最流行的是收音机,“4年大学下来,几十块钱的收音机是我唯一拥有的电子产品。”

2000年 彩屏手机最流行

“开学时,除了基本的衣物配备外,手机是我花钱最多买的一件电子装备,当时诺基亚彩屏手机刚刚流行。”小孙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目前在郑州一家外语培训机构上班。“我花了1280元买的手机,用了4年。”小孙说,自己是农村出身,在上大学前根本不知道电脑怎么用,“大一第一次电脑课,我还不知道怎么开机,一个北京的同学家里有电脑,还指导了一下。”

“那时,没有U盘,只有3.5英寸软盘,一次只能储存几十兆的文件。大二时,我花了4000多配置了第一台电脑,电脑普及速度非常快,学校刚装好网线的第一年,我们全班有80%的都配备了电脑。”

专家建议

树立节约意识

引导学生理性消费

信息时代的到来,手机、电脑已经成为90后必备的开学装备之一,那么该如何引导这些孩子树立理性的消费意识?

“由于在高中课业压力大,鲜有时间上网,一些孩子都会抱有上了大学要放开玩的心态。” 河南工业大学林老师说,很多家长为了庆祝孩子考上好大学,不惜掷重金买数码产品,“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孩子们在刚进大学时,很容易丧失自我控制,过度沉迷网络。”

林老师表示,大一正是学习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过度沉迷网络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引导,我们学校的网络端口晚上11点断网,限制上网时间,希望学生在有限时间内上网浏览知识和信息。此外,学校会举行讲座,如入学时的感恩教育,引导学生理性消费”。

“另外,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根据家庭条件和学习需要,适当配置电子产品,发展学生爱好;学生应树立节约意识,不要注重金钱攀比,关键在于自己能力的培养。”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