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6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郑323名干部任村、社区领导
登封老汉
落水被救
乡亲们惦记刘支书
本报驻县市区记者联系方式
中牟举办文明办案培训班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乡亲们惦记刘支书
中牟县刘张村村支书刘书田的“平凡”故事

刘书田在部队服役期间,曾荣立三等功两次。他任中牟县刘张村村支书期间村党支部、村委会先后多次被镇党委、政府命名为先进集体,他本人也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见右图)。

52岁的刘书田,于今年8月23日16时因突发脑溢血去世……晚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张宏伟 文/图

连绵的秋雨使乡村的道路变得泥泞,水沟里的水看涨。这要是放在2009年以前,中牟县姚家乡刘张村的家长们就要为去几公里外学校上学的孩子行路不便及安全问题而心焦了……

但现在,他们不用再心焦了,因为2009年村支书刘书田带头捐资、大家响应在村东头建了小学,自此之后,村里的孩子不用远行,就在家门口上下学了。

站在刘张村小学门口,静静地望着校园,看着下课后在雨中嘻哈追赶的孩子们,看着崭新的现代化教室等,记者不由感慨……

再穷不能穷教育

刘张村,位于中牟县姚家乡的东南方,地理位置偏僻,农业是经济收入主要来源。这个并不富裕的村子,小学却很漂亮。校长侯刘贵告诉记者:“原来村里孩子要到杨庄、绪庄上学,两村都有二三公里的路,道路非常难走。其间一个水沟雨大就涨水,有几次孩子过沟时差点出意外。因此家长每天得四趟接送,既不方便又影响农活。作为村支书的刘书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而村里唯一能教书的地方是村支部办公室,但房子漏雨,又没有窗户。怎么办?倔强的刘书田召集村干部倡议说,再穷不能穷教育,我们要给孩子建一所学校,不能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他率先捐出1000元,又发动党员、干部、村民及在外工作人员,大家踊跃捐款……最后终于凑够了建校款。”

其中,低保户刘礼成让人感动,他与80多岁的老母亲生活在一起,一年只有2400元的低保金。但他在村民中率先捐出100元钱。他说:“孩子太小,去邻村上学不方便,我是被刘支书的行为感动了,他这样的干部可真不多,乡里对我救助的棉衣、米、面,每次都是刘支书帮忙领回来送到家。”

“在建校期间,刘支书废寝忘食,20多天没有离开工地。”说起学校的事情,村民刘国彦仿佛历历在目,“他带领大家义务劳动,为不耽误孩子们开学,顶着7月炎热的天气用一个月的时间将学校建成,而他却整整瘦了20斤。”

一心一意为大家

老支书刘华礼今年80岁了,谈起刘书田两眼含泪,“他是个好人,对群众很关心,我家里孩子生了一场病,听力不好,儿媳妇又去世了,他平时就经常在经济上帮助我,孙子考上大学他又拿来1000元!……”

杜秀云是已过世五保户员大娘的邻居,她说:“原来刘书田经常去给员大娘帮忙担水、拿药、砍柴,生活上对老人十分关怀,就连药怎么吃,怎么休息都一一交代仔细,家里水、柴用完后不用说就默默地续上了。”

刘书田的邻居陶喜枝说起他双眼微红:“多年的邻居从未红过脸,谁家里有什么困难不用说就来帮忙,我家建房子,他天天帮忙给拉砖拉土,别人还以为是他家建房子呢!”

在他的带领下,村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量种植西瓜、草莓等经济作物,兴建大棚150多座,村民生活得到极大提高——村民年均收入也从原先的四五百元提升到现在的四五千元乃至上万元。

最后,姚家乡党委书记骆照顺这样诠释刘书田:“工作踏实,卓有成效。可谓现代老黄牛!老黄牛精神永不过时!”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311477 2011-09-16 00:00:00 五 乡亲们惦记刘支书KeywordPh中牟县刘张村村支书刘书田的“平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