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观星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与书“私奔”
韭菜的剪法
惶恐滩头
哑 语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哑 语

□戚富岗

微型小说

街头有棵大杨树,大杨树下有个补鞋摊,补鞋的是个哑巴。

哑巴叫什么无人知道,但因为他生下来就是哑巴,人们就 “哑巴”、“哑巴”地叫他。哑巴不聋,只是不会说话。哑巴虽然不能说话,却挺喜欢同人交流。当然他与人交流的方式是比划。

平日里和哑巴无话不“谈”的,有他鞋摊东边补锅的老马、鞋摊西边张罗的老田和卖冰糖葫芦的小东子。交流得多了,这些人都对哑巴的手语精通得很,哑巴一比划,他们就知道哑巴在“说”什么。

这天,张罗的老田低头先在罗圈上压纱布,接着圈上竹篾,然后往罗圈上钉钉子。哑巴瞅着老田,拿着自己的钉锤学着老田钉钉的动作,又装着钉锤敲着了手指的样子,猛的扔掉锤子,把手指放在嘴里吸溜。老田笑了,放心吧,我干这一行已经快六十年了,就算是闭着眼睛也不会把锤子往手上敲。哑巴瞅着老田咧着嘴笑。

老马只要一看哑巴掂块皮子放在一只鞋上沿着边敲一圈,老马就知道哑巴在学他补锅。

到了傍晚,小东子要是还剩好多冰糖葫芦,哑巴就会先做出数钱的动作,再将五指一撮,然后摇摇头,小东子就知道,哑巴这是说他今天卖出去的冰糖葫芦太少,挣的钱也少,遂瞅着哑巴道:“你这个聪明的哑巴,我的确还没挣着钱。”

因为熟悉了哑巴,熟悉了哑巴的手语,这几个人没事就爱聚在哑巴的鞋摊前“唠嗑”。可是这天,天都半晌午了,哑巴的补鞋摊却还没摆出来,往常他可是大清早就出摊的。老马和老田都很奇怪,这个哑巴,难道生病了?

因为知道哑巴孤身一人,两个老伙计都很关心他。看到小东子转到这条街上来了,就向小东子打听哑巴的消息。小东子叹了一口气说:“咳!哑巴正跟他家西边的隔墙邻居吵架哩,他邻居要娶媳妇盖房,就把哑巴的破草房推倒了。”

“邻居盖房,干啥要推哑巴的房?”三个人都不明白。

“前几年政府收宅基地使用证费时,邻居看哑巴不在家,就偷偷地交了钱瞒着哑巴办了宅基地使用证。但是,使用证上写的却不是哑巴的名字,而是邻居自己的名字。哑巴开始不明就里,还一个劲地感激他的邻居当年帮他交了费呢,谁知道他的宅子早被邻居偷梁换柱弄跑了。现在人家就拿着那本宅基地使用证,硬说哑巴占的是他家的宅子,要撵哑巴走人哩!”小东子说。

“啥?还有这样的事?这不是明抢吗?”老田愤愤不平。老马说:“可怜哪,一个哑巴,吵是肯定吵不过他邻居了。”

正说着,哑巴来了,与往常不同的是,他还背着家什铺盖。看来,邻居真把他赶出来了。哑巴的眼里满是泪水,看到两个老伙计,“嗷”的一声哭了出来。

就这样过了半年多。这半年多时间里,哑巴成了无家可归的人,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爱“唠嗑”了,他常常一脸沉默地坐在那里,眼睛红红的,人也越来越瘦。

这天,突然有一辆小车“吱”的一声停在哑巴的补鞋摊前,先下来的是哑巴的姐,接着,又下来一个高个子、脸白白净净的人。然后,人们就见哑巴被他姐扶上了车。两个老伙计都不知道哑巴去了哪里,更不知道从车上下来的那个高个子、白净脸的是哑巴的什么人。问小东子,小东子也说不知道。

整整两天,哑巴一直没露面,把两个老伙计急得不行。

就在第三天头上,哑巴又回到了补鞋摊前。两个老伙计问哑巴去了哪儿,干啥去了?哑巴只是笑,接着展开双臂使劲抱着身边的大杨树,然后跷起大拇指。哑巴的这个手语把仨人都搞糊涂了,谁也不知道哑巴“说”的什么意思。

一连几天,哑巴都是这样。后来,还是小东子解开了谜底。原来,那个把哑巴接走的中年男子是市纪委的杨正超书记。有一次杨正超书记到哑巴姐姐的村里去,问村里的群众生活得怎么样、有什么困难,哑巴的姐姐就向他说了哑巴的问题。杨书记当天就来看哑巴了,还责令邻居给哑巴另盖一处新房。

“那个纪委书记姓杨?应该是杨树的杨吧?”老马问道。“怪不得哑巴这几天天天抱着身边的大杨树,冲我们竖大拇指哩,这敢情是告诉我们,他在称赞杨书记,感谢杨书记吧!”老田恍然大悟。“是不是这意思啊?”小东子问哑巴,哑巴使劲地连连点头,眼里涌满了泪花。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