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8版:第1旅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想赏红叶 你就来
三转一响 幸福生活变奏曲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三转一响 幸福生活变奏曲
龙峪湾的秀丽风光

“三转一响”是上世纪60~70年代中国农村的民间流行语,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的代名词,那时有“三转一响”就觉得是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21世纪的今天,“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四菜一汤,油条豆浆”则是龙峪湾周边村民新时期小康生活的象征。虽然只是文字和名称上简单的变化,而背后蕴含的意义却深远重大。

发展旅游业建设新农村

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栾川县东南部,这里四季风光秀丽,神话传说优美,自然景观万千,著名作家李準赞誉其:“秀压五岳,奇冠三山”。是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庙子镇相邻,全长13.025公里的龙卡旅游专用公路沿线有庙子镇庄子、卡房和蒿坪三个行政村,共5000余名群众。

上世纪60~70年代的庙子镇庄子、卡房和蒿坪三村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村民普遍贫困,收入主要依靠农作物、土特产种植和外出务工经商等,解决一日三餐问题是村民的头等大事,拥有“三转一响”者更是寥寥无几。

而自从1994年龙峪湾发展旅游业以来的16年间,周边村民依托旅游业开办农家宾馆、农家餐厅、经营出租车,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四菜一汤,油条豆浆”和“上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走路不注意,苹果砸了头”的梦想,达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形象。这一切首功在于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带动5万村民脱贫致富

16年来,龙峪湾依托“栾川模式”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力,累计接待游客600余万人次,创社会综合效益25亿元,带动附近5个乡(镇)27个行政村5万余名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成为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典范。

16年来,景区先后投资400万元扶持周边群众兴建农家宾馆120家,接待床位突破4000张;投资2076万元对龙卡旅游专用公路进行了改扩建。投资800余万元建设了龙峪湾旅游汽车站,由过去的没有一辆私家车发展到目前的150余辆。区域内实现了有线电视、互联网和手机网络信号无缝覆盖。

群众住房也由过去的泥草房、土坯房发展到目前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人均住房面积由不足15平方米发展到目前的80平方米,房屋外观统一整齐,休闲农庄和生态观光园建设如火如荼。社区治安由过去的“三防”发展到目前的“夜不闭户”;先后派技术员70余次深入村组现场指导村民种植中药材、林果业、速生林等;先后选派周边村20余名优秀青年干部到郑州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沈阳药科大学等友好机构深造培训;优先利用周边村600余名剩余劳动力;优先安排2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在服务员、导游员等岗位上就业。

成为村民“能乘凉的树”

由于以上措施的强力实施,龙峪湾周边区域交通状况显著提高,周边群众商贸往来更加便利,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彻底改善,实现了带富一方百姓和周边群众的安居乐业,龙峪湾更是被周边村民誉为“能养鱼的水”和“能乘凉的树”。特别是群众人均年收入由过去的不足500元翻了几番,2011年有望提高至10000元;庙子镇庄子村村民刘大联的话最能反映龙峪湾周边群众的心声,“没有龙峪湾,就没有我们的家;没有龙峪湾,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他从以前的靠种地,年均家庭收入不足2000元,能勉强维持生计,通过近几年开办农家宾馆,发展到今天的年均收入50000余元。

进入21世纪的今天,“私家车、网络、电脑和时尚手机”则成了龙峪湾周边村民新的“三转一响”。孙隆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