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9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有位七旬老人,双手舞墨称奇
绿荫下的胡公祠
中牟换届任职培训班开课
管城回族区募捐善款300多万元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绿荫下的胡公祠
隐于人民公园,已不对外开放
胡公祠绿树环绕
胡公祠五座凉亭
镶在墙体里的石碑

虽说自小就去人民公园游玩,但始终不知这里还有一座典型古建筑风格的胡公祠,今年,它被郑州市列入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直到这次“奉命”去采访,才得以见到胡公祠之真身,受益匪浅。

晚报记者 王菁 通讯员 李学广 文/图

当年乱坟岗中的胡笠僧祠堂

胡公祠(胡笠僧祠堂)位于太康路北沿,建祠前为农耕地和乱坟岗,北有一条旱河沟。胡公祠后边为河滩蓄水池地带,高低凸凹,建园时挖成人工湖,把胡公祠的一片荒凉景象变为湖光山色、柳暗花明。胡笠僧名景翼,民国十一年(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时,胡景翼跟从冯玉祥将军参加了郑州之战,1924年担任河南督军、省长等职,同年4月10日在开封进行左腕疗毒时不幸逝世,年仅34岁。

胡生前曾为其阵亡将士在郑州西郊建冢而葬,后来选中了老坟岗建祠(但规模很小),老郑州人称之为胡公祠。胡去世后,祠未扩建,8年后至民国廿一年(1932年),冯玉祥、张群、张继等,为纪念胡在河南及郑州的战斗业绩,力主建祠。1936年秋,历时4年建造的胡公祠终于完工,占地23亩,胡公祠大门为庙宇式建筑,门房三间,两侧为迎墙,外有小广场,通往临街前大门,翠柏红垣,古色古香,迎门国槐一株赫立,中间甬道,直通正殿,道两旁树为银杏,院内种植侧柏、刺柏、棠棣等花木,顺甬道前行,在高两米多的汉白玉台阶上,建有宫殿式大殿五楹,绿花红垣,飞檐斗拱,木刻工艺,设计绝妙,雕梁画栋,殿前楹门阁扇,全为精工细雕,各种花鸟图案争奇斗彩,殿角铜铃,风吹吟鸣,殿前正门,匾额上书“硕响常烈”,上款为笠僧先生冥鉴,下款为鹿仲鳞题,楹柱上有镌刻对联一副,内殿正中,建有暖阁一座,周围屏门,均为木雕花卉图案,其中供奉胡公笠僧及其阵亡将士牌位,室内为水磨石彩色图案地坪,殿外月台四角环绕汉白玉圆柱和汉白玉狮头石柱,中间拉有铁链,大殿四周均有台阶,上下方便,殿堂建筑,十分壮观。

“将军浩气贯天日,继起何人振家帮。”爱国将领续范亭路过郑州时特作诗凭吊胡公。

胡公祠的历史1983年被正身

胡公祠的这段历史直至1983年才被搞清楚,之前有很多版本。1983年在胡公祠大殿后墙壁上,发现撰于1938年,描述事情始末碑记一块,其碑文略称:“郑州胡公笠僧碑记,富平胡上将笠僧既殁之八年。”

“国府迁于行署洛阳,中枢诸公,弥感邦国多难,追念先烈,乃签议于郑州建胡公专祠,用彭明德、且励来兹、礼也。祠经始于民国二十一年越四年始竣。悬像设主,从征诸将士之位附焉,二十五年秋九月落成,观礼四方,来者数千人,题诵铭赞之盛极一时,郑之人走相告曰,胡公之功在国家,泽及吾豫……先是公转战中原,驻节河北,整军之余,追念阵亡将士,为辟地郑州之西郊,瘗骨起塚,岁时亲往致祭,便觅地太康路,将建祠焉,及公逝而事遂寝,郑之人辄称其地胡公祠,盖有年矣。今以其地建公祠,崇国典且重民意也。”

“在昔开国之始,祸乱相寻,窃国盗权者,项背相望,时艰民痛,吁其及矣。公崛起关外,矢志革命,提西北子弟华东下,身经百战,正义磅礴,友军推诚而结信者,望风而披靡,吊民伐罪……原于右任铭其墓……建祠之役守中主其事,力助之成者,冯玉祥、张继、张群、高桂兹、刘峙,年文卿、谭超一、马尧光、例得书,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富平刘守中撰文,三原于右任书,张言先、武鸿翔监工。”

陈列人民公园的古建筑景点

平时游客进入人民公园多习惯于东门和西门,很少有人进出南门,加上胡公祠内部没有实施对外开放参观游览,而这座位于园区南门正对襟的胡公祠也难怪不被世人所熟知。

“就是知道这个颇具历史色彩的古建筑,但从没进去看过里边到底有啥,很神秘的,每次孩子问我这是啥,我也解释不清楚。”居住在铭功路的苏先生经常带孩子来人民公园游玩,他说自己37年来从没进到胡公祠里面参观过,就是看到祠堂外有文字介绍,知道这是胡公祠,一座纪念革命先人的祠堂。

据人民公园书记计燕介绍,胡公祠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其间进行了数次修缮,按照文物部门工作要求,胡公祠很多年前就已实施关闭,谢绝游客参观。2008年公园经多方努力,争取专项资金,对胡公祠进行整体修缮,对全部木质架构及外观进行了专业彩绘。进行大殿维修时,在东西墙壁内发现8块石刻,分别记录了国民二军陕西路军第一师610名阵亡将士的名单,目前都已实施珍藏保护。

可以说,胡公祠无论是外观造型还是内部结构形式,都具有典型的古建筑风格,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对我市古建筑研究有重要作用,该建筑已成为公园的独特景点。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