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随着“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升空,来自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消息称,航天员未来在太空工作、生活和实验所需要的产品,部分已经跟随“天宫一号”上天。它们将以无人飞行的状态运行数月,等待航天员进入“天宫”后启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介绍说,已经上天的这批产品包括用于航天员太空锻炼的自行车和下体负压筒、各类服装鞋袜、睡袋、航天食品、诊疗箱以及大量航天医学实验设备等。 相比神舟系列任务,突出的变化是新增了太空锻炼器材和航天医学实验设备,前者是对抗长期失重环境下飞行引起肌肉萎缩和骨丢失等症状,后者是为了研究中长期飞行对航天员生理心理的影响,提出防护措施。“天宫一号”带上天的产品还有部分电子设备,无人飞行期间不是一直工作,而是定期开机巡检。 由于实施空间交会对接任务时航天员飞行时间将延长,航天员相关产品的数量也明显增加。“比如服装包打上天好几套,要满足多人多天穿着和更换的需要。”此外,“天宫一号”在轨运行两年,要求产品具有高可靠性和长寿命。陈善广称:“很多产品要长期耐受低压、失重、温湿度等多种特殊环境的考验,设计生产方面的要求比较苛刻。我们在地面作了充分的寿命试验。” 中国航天员将来驾乘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时,还会携带一部分产品上天,有的要转运到“天宫一号”中。陈善广对此解释说:“一方面是航天器载荷有限,无法一次带完所有产品,另一方面是产品寿命的考虑,比如做实验用的细胞,在长期无人条件下难以存活,所以要跟人一起带上天。” 声音 美国专家:中国技术进步令人印象深刻 美国太空政策专家、海军军事学院教授琼·约翰逊-弗里兹说,作为一个技术实验台,“天宫一号”的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向前推进的重要一步。中国的技术进步令人印象深刻。他指出,中国将来会具备发射大型空间站的能力,继而拥有长期在轨停留的空间站。 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太空政策研究所前所长约翰·洛格斯登也表达了类似看法。他说,“天宫一号”是中国为获得载人航天能力而向前稳步迈出的又一步。 俄专家:“天宫一号”发射标志中国在多领域实现突破 对于中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成功发射,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29日表示,“天宫一号”顺利进入太空轨道意义重大,它标志中国在科技、经济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新突破。他认为,俄罗斯目前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国际空间站“承运人”的角色,而美国航天飞机在今年全部退出“历史舞台”。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在载人航天技术方面进步的幅度超越了其他国家。 花絮 中国结将随“天宫一号”遨游太空 “天宫一号”将给太空带来怎样的中国色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实验室系统副总设计师白明生29日透露:“天宫一号”将搭载一枚中国结飞上太空,把浓郁的中国风情带入浩渺太空。 “我们要把传统的中国文化融入到‘天宫一号’里面。”白明生说,中国结将挂在实验舱中,届时全世界都可以通过摄像机镜头看到这一美妙图景。 “在考虑搭载物品时,设计团队有很多想法,但中国结这一设想得到了认同。”白明生说,“我们认为,中国结上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它所代表的平安、团圆、祥和的寓意,也恰好代表了研制团队对‘天宫一号’和整个载人航天工程的美好祝愿。”据新华社等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