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郑州慈善第六十一期 走进“精神扶贫·赠报济困”爱心项目 昨天早上9点,拿着已经送到家的《郑州晚报》,55岁的李延萍开始给哥哥李顺增读新闻了。从时政新闻读起,李延萍读得仔细,李顺增听得认真。 今年1月1日起,如同李延萍一家,市区内近万户困难家庭,都免费看到了内容十分可读的《郑州晚报》。 晚报记者 裴蕾 文/图 今年起 ,近万户困难家庭免费看《郑州晚报》 去年12月15日,郑州慈善总会携手郑州晚报宣布,正式启动郑州市“精神扶贫·赠报济困”大型公益活动,旨在让全市的困难群众除了得到物质帮扶之外,通过为市区内的困难户赠阅2011年全年《郑州晚报》这一形式,再让这些生活上暂时处于困境的群体及时了解国家方针政策、了解郑州的新发展,及时获得再就业和理财致富的信息。 启动仪式上,郑州晚报负责人介绍,送出一份报纸,将可以给困难群众的心灵开扇窗,从思想上脱贫,而报纸上的致富信息、创业实例也许就会为他们的致富打开一扇门,政府的民生信息也能及时传递到他们手中。 这次“精神扶贫·赠报济困”项目为市内5区近1万户困难家庭每户免费赠送一份2011年全年的《郑州晚报》。该项目也是2010年郑州慈善总会20个签约项目之一,此举在全省,乃至全国也不多见。 每天读《郑州晚报》,已成为读者生活的一部分 “精神扶贫·赠报济困”项目如今进展情况如何?昨日,记者跟随郑州慈善总会监事会成员一起探访了我市部分低保家庭,大家普遍反映,阅读《 郑州晚报》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难以缺少的一部分。 位于农业东路附近的祭城路街道办事处敬老院,这里居住着13位五保老人,他们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了83岁。 每天,工作人员徐燕总会把老人们召集起来,给大家念当天《郑州晚报》上的各种新闻。“通过读报,老人们了解到了各种政策信息,他们虽然很少出门,但也丰富了老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很受大家的欢迎。”徐燕说。 78岁的杨春来老人说,他现在腿脚不太方便了,很少出门,但通过听郑州晚报的新闻,他了解到了郑州每天发生的变化,特别是每天都要听《 郑州晚报》上刊登的天气信息。 在东明路30号院1号楼东单元1楼居住的59岁的李顺增,因为下肢瘫痪,生活无法自理。10多年来,享受低保的他目前的生活起居,主要靠妹妹李延萍来照顾。 “因为照顾俺哥,我很少能出门,看了《郑州晚报》,能够及时了解很多信息,真的太好了。” 李延萍说,如果有可能,希望这个赠报活动能够继续坚持下去,这样明年也能继续看到《郑州晚报》了。 通过免费赠报阅读 让更多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温情 在实地采访了多个低保家庭后,郑州慈善总会监事会成员对“精神扶贫·赠报济困”项目的实施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项目实施得非常成功。 郑州慈善总会会长武国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以往的救助中,他们发现许多困难群众的精神生活也比较匮乏,因此启动了精神扶贫的项目。有着60多年办报历史的《郑州晚报》的办报理念就是“向上、向善、温暖、温情”。希望通过免费赠报阅读活动,一方面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精神慰藉,另一方面也帮助他们通过报纸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郑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新红曾高度评价该项目,认为赠报济困活动开启了全市慈善的新领域,也创建了建设精神文明的新方法。 郑州慈善总会主办 捐赠救助电话:68665328 68665308 捐款账号:90501880190000401 开户行:郑州银行互助路支行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