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9版:天地之中 我心飞翔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天地之中”带给我的惊喜
嵩山吟
二祖庵上好风光
王城岗的辉煌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王城岗的辉煌

□景苹丽

公元2010年的8月,当“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消息从遥远的巴西利亚传来时,位于古老嵩山脚下的8处11项历史建筑群在一夜之间犹如一尊尊刚被开光的神像,气定神闲地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膜拜和朝圣。作为“天地之中”理念的实证代表,它们泰然自若地迎来了一批批专家学者们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探寻、研究和追思,他们或从历史沿革入手,或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出发,或以考古的方式寻找答案,无论是哪种方式,都为“天地之中”理念找到了一种最合理最准确的定义,嵩山历史建筑群成为“天地之中”理念的最佳表现形态,并成为“天地之中”最为具象的诠释。游走在嵩山历史建筑群之中,你会发现它们如一个个身着盛装的新娘,一砖一瓦都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一颦一笑都盛满了无法掩饰的气韵与神采,在它的大红盛装之下,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中国的印记。

当人们争相围堵在8处11项的裙裾之下,并期望沿着历史的足迹,对“天地之中”的内涵和精髓进行更深层次的捕捉和挖掘时,可曾想到了那片曾经记载着中国最早王朝夏朝荣辱与辉煌的土地——王城岗。

王城岗的知名度和与它相邻的观星台是有历史传承的,但在多次探访过观星台和位于观星台景区内的古阳城遗址陈列馆之后,我仍没有机会去一睹它的尊容,直到登封文联申报中国大禹文化之乡时,我才第一次踏上了那片久违的土地——王城岗遗址。王城岗位于登封告成镇西王城与八方村一带,是“禹居阳城”最重要的实证,是证明大禹曾经在嵩山一带活动,并确定登封是中国大禹文化之乡的一个重要遗迹地。在未到王城岗之前,我想象着这片曾经见证了中国最早王朝历史的都城该是怎样的恢宏,然而在车子停下之处,我却看到了一片广阔的麦田。那时正是初春季节,绿油油的麦田里正茁壮地生长着一棵棵挺拔健硕的麦苗,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着油绿色的健康的光芒。于是,我的相机里就留下了王城岗的身姿,一片正孕育着农民希望的青翠的麦田。这就是王城岗了,是大禹建都之地,古阳城真正的所在地,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是我们华夏子孙的根呢!

1977年,这里也是一片麦田,当考古学家将这片被历史封存了4000多年的古阳城又一次呈现在阳光之下时,人们终于看到了千年以前大禹生活过的都城,看到了中国最早都城的真面目,从一件件残破的青铜器、陶器中看到了千年前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生活、改变生活的印迹。这些石器、骨器、陶器和铜器如今正被小心翼翼地陈列在古阳城遗址陈列馆中,作为宝贵的文物和遗产,被后人瞻仰、研究,用来破译历史疑问,并探索新的历史学说。在这块总面积仅有1万平方米的小城址里,考古学家还发现了设计科学、系统复杂的供水设施,这为后人研究城市供水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2002年以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登封王城岗城址及周围地区遗址聚落形态研究”专题组的考古学家们,又一次在登封王城岗的遗址上发现了一座36万平方米的大型城址。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面积的河南龙山文化城址,在这片城址中还发现了祭祀坑、玉石琮和白陶器等文物,这次发现又一次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这座36万平方米的龙山大城不仅为考古界研究夏朝文化提供了最有价值的资料,也使考古学更进一步证实王城岗城址系“禹都阳城”。而王城岗一次又一次的发现不仅为研究夏王朝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也为“天地之中”理念的探索翻开了新的篇章。

《史记·夏本纪》载:“禹辞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夏后。”“禹都阳城”是继人文始祖黄帝之后,又一次将都城建立于嵩山地区。而大禹在阳城建都为嵩山地区被称为“天地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夏之后,商王朝的都城初建在嵩山东麓的郑州商城和嵩山西麓的偃师。商朝末期,周武王攻打商朝并取得胜利。西周初年,周王朝将当时的都城镐京作为都城。但由于镐京过于偏僻,不便于统治四方,于是周武王为了将都城迁至位于“天地之中”的嵩山地区,就营造了周朝是夏部族的后代,应执行上天的意志认祖归宗的舆论。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完成了他的遗愿,以寻找地中为名,将都城迁到嵩山西麓的洛邑。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夏商周三代的都城都建立在嵩山脚下的黄河和洛河之间,因此嵩山才有了“中岳”之称。《史记·封禅书》载:“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故嵩山为中岳。”

在周王朝顺利迁都“天地之中”的嵩山地区后,又以天文历法的科技手段确立了嵩山地区作为“天地之中”的地理位置和作为政治中心的核心地位。在上古时代,人们认为地球是正方形的平面,南北长和东西宽是3万里。按当时“八尺之表”的礼制和“影差一寸,地差千里”的说法,夏至时在地面中心的位置立一根八尺竿,投在地上的影子就应为一尺五寸。在夏至当天,经周公测量发现,在登封古阳城,也就是大禹建都之地,非常符合这个条件,这里距离大地的四边都是1.5万里,正是大地的中心!这一论断确立了“天地之中”理念,并使这一理念成为中国古代统治者加强统治、实行中央集权、证明我为中心,是全地球的核心和主宰,四方偏远之地就只能从属于我,服从于我。自此,嵩山地区“天地之中”的地位得到了无与伦比的提升。

“天地之中”从最初有“中岳”之称的地理概念和对古代朴素宇宙观的一种自然属性认识,发展为中国古代统治者权力的象征,被赋予了浓重的政治色彩,这与黄帝、大禹、商汤、周武王这些帝王将都城建立于此是分不开的。其中,大禹建都古阳城对“天地之中”理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王城岗遗址作为考古发现,它揭秘了夏王朝的文化与历史;作为一座城郭,它真实再现了中国先祖的生产生活;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地,它为“天地之中”理念作了最有力的诠释。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