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政法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货车侧翻高速公路
交警帮忙捡西红柿
社区民警“有事您说话”
离散三十年亲人得团圆
两个25岁青年:从网友到“狱友”
一位警察和8名逃犯的故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舌战降顽犯”、中缅交界捉“人贩子”
一位警察和8名逃犯的故事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韩俊峰(中)走访群众。(资料图片)

在龙子湖派出所,提起治安管理服务大队副大队长、圃田接警点主任韩俊峰,没有人不竖大拇指的。

这位科班出身的警官,尽管身材不够高大威猛,可他硬朗的作风、饱满的激情、旺盛的精力和对公安工作的忠诚使他屡立战功,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晚报记者 周炜卿 通讯员 李智强 文/图

苦口婆心一个月,5名逃犯来投案

“清网”行动的序幕一拉开,韩俊峰负责的二中队领到了对8名网上逃犯的追捕任务。他们首先对8名上网逃犯进行认真梳理,认真分析每一名逃犯的案情特点、社会关系,分别制订有针对性的追逃方案。

2010年10~12月,在郑东新区某大学建设工地施工的外地农民工,盗窃建筑材料价值11500多元。案发后,涉案的5名成员3名落网,2名成员负案在逃。当时公安机关曾3次组织警力到睢县、封丘进行抓捕,均未发现逃犯踪迹。

韩俊峰带领同事冒着高温酷暑反复到逃犯家中,从拉家常开始,不厌其烦地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通过政策感召和充满人情味的说服教育,没费一枪一弹的攻心战大获全胜。5名网上逃犯主动到案自首,创下“舌战降顽犯”的最新纪录。

逃犯王用康的母亲说:“韩队长他们是实在人,非常随和,句句话都入情入理,再不识劝,就是不知好歹。把儿子交给他们俺放心。”

对两名不听规劝的逃犯,他们采取有的放矢的侦查手段,瞅准机会一次抓捕成功。

远赴中缅交界捉回“人贩子”

犯罪嫌疑人王启秀伙同其丈夫曾家友自2008年开始,先后拐卖儿童10余人到郑州。2009年案发后,狡猾的王启秀漏网。从此王启秀犹如惊弓之鸟,居无定所,四处躲藏,抓捕难度极大。

为尽快将王启秀抓获归案,韩俊峰和同事立即赶赴王启秀的老家云南省巧家县东坪乡杨柳村,这里是中缅交界。通往巧家县的都是崎岖的山路,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他们乘坐长途汽车从巧家县县城到东坪乡,区区100公里的路程,竟走了5个多小时。

到达东坪乡后,他们冒着烈日,克服了语言不通、水土不服等困难,用了整整三天的时间对王启秀的家庭情况及周围地形进行了秘密侦查。

8月20日下午,他们获取重要线索,王启秀晚上有很大可能回家。于是,他们立即与当地派出所进行联系请求支援。

8月21日凌晨2时许,他们和当地派出所民警一起悄悄进入到王启秀家中,而警觉的王启秀在听到有陌生人进入自己的院内后,便穿着睡衣从自家的三楼跳至邻居家中,韩俊峰等人在其家中没有找到人,种种迹象表明,嫌疑人刚刚离开这里。他们就到邻居家查找,终于在邻居家的床下抓到了王启秀。

至此,8名网上逃犯全部到案。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