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两岸青年导演座谈会变诉苦会 “扶植年轻导演,光喊口号不行” 麦当劳、肯德基固然味道不错,但中国的水饺、面条也别具特色,中国电影的希望在年轻导演的身上,但他们却经受着“成长的烦恼”。昨天,张弛、沈东、连弈琦等两岸青年导演座谈会变成了“诉苦会”,影片无人发行,影院不愿排片……搞得翟俊杰、李行和朱延平等前辈“帮腔”:“老说要扶植年轻导演,光喊口号不行的!” 晚报记者 梁晨 合肥报道 有些导演钻进钱眼里了 “现在大家在电影院看到的经常是一些好莱坞大片,或者是一些搞笑的无厘头的娱乐类影片,这种电影的泛滥让我们深深地担忧。”翟俊杰说,其实娱乐本身并没有错,但一个民族终极目的就是愉快,娱乐至上,娱乐至死,那么这个民族的前途也就没有希望了。 翟俊杰痛批现在编剧们太不生活化:“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攒剧本这个说法,就是编剧们找到酒店,自己去编,猜这个题材能过,猜这个题材观众喜欢。你们说这样的电影能有人喜欢吗?” 《与爱别离》的导演林孝谦说,自己的计划是一年至少能有3个月到6个月的时间,去交流在拍片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翟俊杰指出:“这就是深入生活,但我们有些导演钻进钱眼里了,不去体验生活。” 大片其实票房跟预期有很大差异 导演朱延平表示,台湾年轻导演也面临很多困惑,但他们正逐渐扛起台湾电影工业的大旗。“刚才接到电话,说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女孩》在香港点映一票难求,要知道这是部很小成本的电影,我预期它的票房很可能会和《赛德克·巴莱》一样。”朱延平说,香港电影市场是自己追求了一辈子都难以进入的地方,不论台湾的票房多牛,到香港就死了,《海角七号》《艋岬》都一样,“所以九把刀的这部片子,确实让我兴奋”。 朱延平说观众不可能天天吃“鲍鱼宴”,“今年上的大片,其实票房都跟预期有很大的差异,几乎只拿到了预期的一半。可见观众们天天吃鲍鱼也有腻的时候。这时候像《翻滚吧!阿信》这样的小清新电影,自然会让大家叫叫好!反正我们早就知道了,台湾拍古装片肯定是不行了,怎么拍都是电视剧水平,我们放弃算了”。 《让子弹飞》在台北票房只有几十万 年轻导演有机遇,但更多的是困境。拍摄过《东京审判》《黎歌》的导演张弛就诉苦说:“我们年轻导演的电影,真的很可怜,在电影院只能排9点和11点两场。还不太有人敢来发行。” 老导演李行说,现在是年轻人的时代,老一代电影人已经退到幕后,要当推手来推动两岸电影的交流。但李行也表示,两岸的电影文化差异使得彼此进入对方市场还存在一定困难,“两岸的观众欣赏水准不同,所以台湾的电影到大陆来很难进市场,也没有人愿意发行。大陆的电影像《让子弹飞》,在大陆非常卖座,但到了台北只有几十万台币的票房”。 青年导演杨立洲拍摄的纪录片《青春啦啦队》在台湾放映时,正好遇上《关云长》和《倩女幽魂》,“我们的票房输给了《关云长》,但赢了《倩女幽魂》。所以,纪录片其实也能拍得很好看,也能有商业市场”。 现场 杜琪峰缺席个人影展 老友助阵称内地拍片有“三多” 昨天,香港导演杜琪峰作品专题展在合肥举行,代表作《阿郎的故事》《孤男寡女》等将在影展放映。虽然“主人”杜琪峰没有到场,但香港艺人刘兆铭、朱洁仪意外到场助阵。刘兆铭说,内地拍电影有“三多”:“题材多、人才多、器材多。” 著名导演李前宽称赞杜琪峰是“复合型人才”,“杜琪峰在商业和艺术的结合上游刃有余,从他的作品中也能看出艺术家的个性化追求,电影正是贵在创新”。 早在83版《射雕英雄传》中,刘兆铭与杜琪峰便有过合作,此番杜琪峰缺席影展,他却义气助阵。谈及内地影视剧的现状,刘兆铭表示有“三多”,“题材多元;人才多,演得好长得好的演员多;器材多,现在很多器材都很新。现在内地拍片很多细节水平都和香港差不多了,本来香港跑在前面的,现在是你追我赶了”。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