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1版:封面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正在崛起的“亚心之都”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正在崛起的“亚心之都”
达坂城风电基地
头屯河区建设场景

【 编者按 】

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主办、乌鲁木齐晚报社承办的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26届年会,10月11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作为中国晚协各成员单位认真落实中宣部等五部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体部署的重要举措,“全国百家晚报社长、总编辑看新疆”大型采风活动也在年会后于10月12日至18日举行。在一周时间里,来自全国各地126家晚报的近200名新闻界同仁,在新疆这片占中国1/6面积的热土上,驱车3000公里,实地考察了乌鲁木齐、喀什、和田、库车和库尔勒等地的风土人情、区域现状和未来发展,切身感受了新疆这个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的多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本报今起连续推出系列报道“走基层看边疆”,希望通过我们的记录,让读者感受到新疆风土的无穷魅力,体察到新疆发展的无尽潜力,尤其希望身处中原的众多企业界人士,乘着中央第二次援疆工作会议的东风,将个人事业和企业发展,与新疆的跨越式发展结合起来,为建设美丽、富饶、繁荣、稳定的祖国边疆,作出我们中原人不可或缺的一分贡献。

时速700多公里的波音737-800,已经飞了3个多小时,看着机舱折叠小屏幕上显示的飞行高度,耳畔响起了迪克牛仔的那首《三万英尺》,透过舷窗,已经可以看到连绵的雪山,但直到在出港大厅看见两名盛装的维吾尔迎宾少女时,才真正相信:新疆到了!

由乌鲁木齐晚报社承办的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26届年会,在乌鲁木齐这个世界上离海最远的内陆城市举行。这里,也是亚洲大陆的地理中心。虽然现在并非这里的旅游黄金季节,却仍然能够感受到刚过去的夏季的花木争艳、瓜果溢香。晚报记者 程玉峰 朱建明 文/图

区位

现代化立体“丝绸之路”交会点

站在下榻的华凌大饭店窗前,著名的红山公园就在南边不远处。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端,环山带水,沃野广袤,自古便是著名的“耕凿弦诵之产,歌舞游冶之地”。

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是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也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中国西段的桥头堡和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1992年,地理专家经过精确测算,确定亚洲大陆的地理中心就在乌鲁木齐附近,人们亲切地把亚洲的中心称为“亚心”,把乌鲁木齐称为“亚心之都”。

乌鲁木齐毗邻中亚各国,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东西商贸的重要枢纽。随着新亚欧大陆桥的全线贯通,乌鲁木齐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西桥头堡,在中国西部乃至中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乌鲁木齐机场作为中国五大门户机场之一,已开通国际、国内、区内航线100多条。乌鲁木齐火车站是新疆铁路的总枢纽,也是中国与中亚地区重要的客货集散地,直通国际、国内列车20多对。公路、城市道路四通八达,形成了连接内外、横贯南北的交通网络。乌鲁木齐拥有国际水平的现代通信手段。所有这些,构筑了一条现代化的立体“丝绸之路”,为乌鲁木齐走向世界架起了金桥。

资源

被称为“油海上的煤船”

黑色,不仅代表着庄重,对乌鲁木齐来说,更是天赐财富的颜色。

大自然不仅给了乌鲁木齐多姿多彩的美景,更给予了她丰富的资源。

乌鲁木齐地处准噶尔储煤带的中部,煤炭储量在100亿吨以上,故有“煤田上的城市”之称。加之北有准东油田,西有克拉玛依油田,南有塔里木油田,东有吐哈油田,又被称为“油海上的煤船”。

另外,乌鲁木齐辖区油页岩、食盐、硭硝储量均以亿吨计,待开发的光、热、风能资源也极为丰富。还有高山冰川和永久性积雪164平方公里,皑皑白雪化为涓涓细流,浸润着98万亩耕地,963万亩天然草场,135万亩森林。

商业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巴扎

我们下榻的华凌大饭店,只是华凌市场的一部分。而乌鲁木齐更为著名的市场,则是新疆国际大巴扎。

巴扎在维语里是“集市”的意思。新疆国际大巴扎坐落于乌鲁木齐繁华商圈二道桥,占地面积接近4万平方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巴扎,集伊斯兰文化、建筑、民族商贸、娱乐、餐饮于一体,是新疆旅游业产品的汇集地和展示中心,被称为“新疆之窗”、“中亚之窗”。

漫步于具有浓郁伊斯兰风情的大巴扎,流连于地毯、皮具、乐器等民族特色浓郁的手工艺品摊位前,才真切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游客不远千里来到乌鲁木齐。

新疆国际大巴扎是新疆商业与旅游繁荣的象征,也是乌鲁木齐作为少数民族城市的景观建筑,在涵盖了建筑的功能性和时代感的基础上,重现了古丝绸之路的繁华,集中体现了浓郁西域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

崛起

西部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作为中国晚协第26届年会的主赞助单位,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崭新气派的办公大楼和发展前景,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闻工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1994年8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距离海洋最远的城市建立经济开发区,这里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外贸资源和雄厚的矿产资源让海内外考察投资者纷至沓来。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继续做大做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过17年的努力,目前,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已经成为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二类口岸、保税物流中心、“出口监管仓、公共保税仓”、新疆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新疆软件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研发中心等为一体的功能叠加型综合性园区。综合投资环境评价上升至西部13个国家级开发区的第四位。

开发区已成为乌鲁木齐乃至全疆改革开放程度最高、产业集聚效应最强的区域之一,成为西部国家级开发区中最具经济活力、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特色

“中国风谷”

乌鲁木齐向南不远的达坂城风电基地,有“中国风谷”之称。放眼望去,在无垠的戈壁上,一排排数不清的巨大白色风车,傲然屹立,蔚为壮观。舞动的风机背后,已形成一条成熟完备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条。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致力于打造全国最大的风能装备制造基地,有着让人更加期待的前景。

展望

加快乌昌经济一体化

漫步乌鲁木齐街头,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她的蓬勃生机和对未来的信心满怀。总人口240万的城市,居然有15家五星级酒店,这充分说明了她繁荣的中西亚国际商贸中心地位。

据出席中国晚协第26届年会并讲话的自治区党委常委、乌昌党委书记、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朱海仑介绍,近年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针对新疆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力支持了乌鲁木齐加快发展,而乌昌经济一体化建设,是他们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一次新的尝试,对于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不断增强地区整体实力具有深远影响。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城市现代化和乌昌经济一体化,是乌鲁木齐发展的四大战略,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乌鲁木齐必将实现建设西部中心城市、面向中西亚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天山绿洲生态园林城市和区域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目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