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4版:医患桥 上一版3
马应杰:心中时刻挂念的是病人
治鼻炎
免费检查体验
活动进行中
征集50位有疤痕的女性参与活动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仁医关怀,他用行动传递尊重和希望
马应杰:心中时刻挂念的是病人
是一个对患者亲切关怀的仁医

“十年一剑而厚积薄发,励志修身乃大医精诚”,他真挚热情,因为他投身于自己最钟爱的事业;他内心丰富,因为他将全部的感情都倾注在患者身上;他被患者亲切地称为“德才兼备的好医生”,不仅仅是因为他名下众多的头衔和荣誉,更因为他的仁心、仁术、仁德。

他就是郑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马应杰。

“其实,我也没什么可报道的,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医生,既然从事医疗工作,就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对每一个患者负责,在这个岗位上,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有爱心。”上周六上午,马应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晚报记者 董亚飞 蒋晓蕾 通讯员 宋连英 马霖

名医简介

马应杰 郑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消化分会常务委员、内窥镜分会委员、肝病分会委员,河南省健康促进会消化专业副主任委员,郑州市医学会理事、郑州市医师协会消化分会主任、郑州市医学会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20多年临床工作和学习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消化内科专业、内镜专业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发表论文、专题综述三十余篇,出版著作三部。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多次获省、市科技成果奖,是郑州市拔尖人才,郑州市医师标兵、人民健康好卫士。

同事眼中的他

“无论任何时间,只要是患者的事儿,打电话给马主任,他准保第一时间赶来,毫无怨言。”郑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马应杰的同事说,他是一个对患者亲切关怀的仁医。

记得有一次,马应杰因一次意外导致髋臼骨折,医院安排他在家中休养,他却放心不下他的病人,坚持拄着拐杖工作,吃住在科室,治疗也在科室,他说:“医院有几个疑难病人需要会诊,科里也实在太忙,住在科室我心里踏实。”他的行为深深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同事还说:“马主任常说,由于种种原因,临床上误诊确实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我们1%的误诊,对这个患者来说就意味是100%的误诊,有时会给病人造成更多痛苦。所以,他不仅带领我们不断学习国内外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医疗技术。还要求我们仔细、认真对待患者每句病痛叙述和体征上的细小异常,只有真正关注到细节,才能减少差错。”

在大家眼里,马应杰是最辛苦的,然而,他却说,消化内科的医务人员才是最累的。“但我们却为自己是郑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一分子感到自豪。因为,患者康复出院的那一刻就是我们最开心的一刻。”

正是在马应杰的带领下,科室人员都在替病人着想,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大大降低了病人的开支;人人都在追求进步,定期学习,相互切磋,大大提高了自身的能力。

患者眼中的他

用简单的肢体语言向病人传递真诚、平等、关心、尊重和希望

“患者不是机器,有着自己的心理需求,看病,不是给患者简单开了药就完事儿。”马应杰说,人心都是肉长的,每个人都是心怀善良的,自己应该常常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体谅患者的痛苦,从内心真正关心患者。

在郑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王先生说,马应杰查房很有特点。“不少医院大夫,查房时常常漫不经心地简单问几句,而马主任查房的时候,总是主动伸出手,握着患者的手问候几句,然后注视着病人,耐心地倾听病人的叙述。他用简单不过的肢体语言向病人传递真诚、平等、关心、尊重和希望。”

患者李老太太的女儿也说,对住院患者来说,医生来查房是每天的“大事”。马主任查房时,有自己的标志性动作:弯着腰、拉着病人的手、直视病人的双眼,慢声慢语地询问病人的感受。

爱是治疗世界上所有疾病的一剂良药。正是这些细节,折射出他对患者的人性关怀,温暖着患者的心灵,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交口称赞。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马应杰给患者开出的处方,常常是比较简单、常用的药品,很少开大处方,有时一张处方不到5块钱,有些病治疗的药物比较贵,他也一定会给病人交代清楚。他总是尽量从患者的角度综合考虑,不做过多检查,在可选择的范围内尽量使用廉价的药物。

家人眼中的他

爸爸是我的榜样

临近采访结束,记者还电话联系了马应杰的家人。

“他工作20多年,没休息过一个星期天,一年365天没有一天是假日,每天一早都从家出门,经常连早饭都顾不上吃。”妻子还说,“看着他天天乐此不疲的,我也没了怨言,毕竟,他干的是有意义的事儿,有时感觉,他也怪不容易,他唯一的爱好就是下棋,但工作忙,连下棋的时间都没有。所以,家务活也不指望他了。”

而大学毕业的儿子谈起父亲很是骄傲,他说:“爸爸是我学习的榜样”。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