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五彩新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繁华都市般的“梨城”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繁华都市般的“梨城”
蒙古族歌手
孔雀河

离开库车向东,就到了我们这次南疆之行的最后一站库尔勒。

俗话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没有渣。”很多人知道库尔勒是从库尔勒香梨开始的。其实,库尔勒除了“梨城”之称外,还是新疆第二、南疆第一大城市,因塔里木盆地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而兴起的石油城,更是西北五省区唯一的一座“全国文明城市”。

一言以蔽之,库尔勒给我们最直观的印象是,她根本就不像你想象中大西北的城市。 晚报记者 程玉峰 朱建明 文/图

库尔勒香梨名不虚传

名片

库尔勒,维语意思是“眺望”。地处古丝绸之路咽喉要道的库尔勒,公元630年玄奘西天取经也曾途经这里。

巴州平原盛产香梨、杏、葡萄、甜瓜、桑葚、无花果等几十种水果,而已有2000年历史的库尔勒香梨以皮薄肉细汁多渣少著称,素有“果中之王”的美名。这种香梨不仅果味香浓、清甜多汁,而且从果形还能辨出雌雄来,其中,脐部凹进的雌梨,果核小,口味好,相较脐部凸起的雄梨,口感更加细腻甘甜。

当地导游说,每到春天,库尔勒千树万树梨花开,满街都飘着梨花的芬芳,城市街区与梨园交织着,形成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独特城市景观。更让库尔勒偷着乐的是,把库尔勒香梨嫁到外地,品质总是下降;相反,内地的鸭梨、莱阳梨、砀山梨等到库尔勒安家落户,其品味均超过原产地,样样是上品。没办法,咱库尔勒天生就和梨有缘,要不咋对得起“梨城”的美名?

香梨的种植面积以前仅有一两万亩,规模比较小。仅仅十多年间,库尔勒新开发梨园数十万亩,目前香梨种植面积已达30余万亩,这恐怕是全国特色种植最大的规模了,如今年产香梨五六十万吨,成为库尔勒的第二支柱产业。

南疆之行的蒙古族插曲

景观

这次南疆之行,所经过的城市基本是以维吾尔族特色为主,而库尔勒则是个例外,她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巴音郭楞,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流域”。全州地域占新疆总面积的1/4,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区,相当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四省面积之和。

库尔勒这座石油城,汉族人口占了2/3,没有之前几座城市那么明显的少数民族色彩。我们的车队一进入市区,眼前豁然开朗,因石油工业而发展迅速,库尔勒城市建设非常现代化,高楼大厦随处可见,根本看不出地处大沙漠边缘。

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独特的旅游资源,库尔勒1998年就已经入选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单。目前,周边有国家一级文物保护点14处,二级文物保护点40处,纳入国家文物档案的文物古迹有240处。

库尔勒市周边还有不少独特的自然景观,如烟波浩渺的博斯腾湖,广袤迷人的巴音布鲁克草原,举世闻名的罗布泊,风光秀丽的塔里木河。在民族风情方面,主要有蒙古族的“那达慕”,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等民间文化艺术。

抓住了擦肩而过的石油机遇

智慧

同南疆其他地方一样,库尔勒以前是个农业县,经济上很不起眼。“文革”前的库尔勒县仅有十万人左右,县城不过一两万人口。

库尔勒的兴旺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塔里木油田的开发,给了库尔勒一个天大的机遇与无限的生机活力。油田开发会战的数万名职工开进库尔勒,在库尔勒安营扎寨,然后开赴沙漠修路打井,库尔勒成了油田的指挥中心和物资补给基地。

库尔勒人还是很有眼光的。上世纪90年代初,塔里木油田会战大见成效,指挥部本来想建在临近的阿克苏,但阿克苏不愿把塔指(库尔勒塔里木油田指挥部的简称)看中的地块划出来,而当时巴州和库尔勒市的领导得知这一消息,主动与塔指沟通。

塔指要求依孔雀河东岸建一个像样的基地。那时孔雀河东岸是一片茂密的梨园,土地肥得流油,梨园成片相连,那是进入库尔勒的门面啊!塔指当时要地两千亩,老百姓不愿搬迁。库尔勒遇到了难题:如果在此建,阻力很大,如果在远处建,那将来库尔勒城就会分为两半。那一届的州市领导是务实且有眼光的,他们下定决心满足塔指建设的要求,组织得力人员搞征地和拆迁,群众被说服了,小桶粗的一片片梨树被砍倒了,成片的房屋拆掉了。

此后几年间,孔雀河东岸机器轰鸣,塔吊林立,一片片高楼在河东岸悄然耸立,一条条规划方正的街道在河东向四方延伸,一座新城与老城浑然一体。

如今,孔雀河穿城而过,河面宽阔,流水清澈,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幢幢高楼,一座现代化的美丽城市呈现在我们这些外来客眼前。如果当初库尔勒小气抠门,今天肯定不会是这个模样。

现代化的库尔勒石化厂的建成与投产,又给库尔勒的经济打了一针强心剂,使库尔勒成为城市建设规模、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仅次于乌鲁木齐的新疆第二大城市。

石油已成为库尔勒的支柱产业,其收入占库尔勒的60%以上。

商贸

物价比乌鲁木齐还高

没有人流就没有物流。塔里木油田托起了库尔勒的半边天。石油开发拉动了库尔勒的各行各业,库尔勒流动人口剧增,前来投资的客商络绎不绝,库尔勒的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兴旺起来。

导游介绍说,库尔勒许多有钱人都有地或梨园。有些人别看其貌不扬,穿着一般,居然开着日本越野车去地里干活。库尔勒人很爱吃,因而库尔勒的大小饭馆生意火爆,座无虚席。

库尔勒现在物价依然比乌鲁木齐高,即使在其乡镇,拌面也比乌鲁木齐贵一至二元。客人们问起为什么比乌鲁木齐还贵?他们会毫不犹豫且有些自豪地说:“这是库尔勒啊!”你听这口气,仿佛库尔勒比乌鲁木齐还要大。

与20年前相比,库尔勒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和软件上的。库尔勒先后获得全国经济百强县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等十多顶桂冠,因此而闻名全国。

【后记】

历时7天,纵横南疆3000公里、充满疲惫与惊喜的沙漠之旅,10月18日晚终于在起点乌鲁木齐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来自全国各地晚报近200人的庞大采风团队,在充满维族风情的喀什,在羊脂玉般美丽的和田,在穿越塔克拉玛干的沙漠旅途,在梦幻般的金色胡杨林,在龟兹乐舞的故乡库车,在繁华都市般的梨城库尔勒……都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主办方乌鲁木齐晚报社热情周到的接待,乌鲁木齐晚报社旗下大智报业旅行社细致专业的安排,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通过此次采风,我们实地领略了新疆的地大物博和丰富的物产,切身感受了新疆各族群众的勤劳与智慧。

我们希望能通过手中的笔,为中原人民多开启一扇眺望新疆的窗口,为远在3000公里外的新疆各族同胞贡献一份绵薄的心力。

我们相信,在第二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疆一定会建设得更加美好!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