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7版:时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想有个家”
郑州医保两年实现同城同待遇
本周日彩虹桥限高降至2.5米
考研网上报名结束
别忘11月10日现场确认
孤儿读高中每年可获1500元资助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想有个家”
只是希望一家三口能住在一起

到寇德鑫(化名)家,需要走过一个狭小的胡同,穿过一个窄且高的门,上两层只能一个人通过的陡峭的楼梯,然后,在一层有八户人家的潮湿楼里面,其中一处一年四季见不到阳光的小屋子里,便是他的安身所在了。

“给我一个小小的家,蜗牛的家,挡风遮雨的地方,不需要太大……”这句歌词,道出了寇德鑫的心声,这个仅10平方米租住房里,只有一张1.2米宽的小床,一张桌子和唯一的电器——一盏40瓦的电灯。

“我媳妇和儿子在登封,我们一年也见不了几次,好不容易团圆了,一家三口就挤在这1.2米宽的床上……”说起这些,寇德鑫满是心酸。

昨日,记者和郑州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了寇德鑫租住的小屋里,听他的故事,希望好心人能给他们一些帮助。晚报记者 裴蕾 文/图

儿子15岁了,一家三口还挤睡在一张小床上

寇德鑫今年43岁,高高大大的他原本是一家保安公司的工作人员。“那时候,虽然工资不高,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美美的,也很开心。”寇德鑫和妻子周晓娥(化名)同在郑州,儿子寇国振(化名)也乖巧听话,“我们当时租住着一室一厅,虽然房子小,但是一家人每天都能见面,生活挺好的。”

厄运,总是在不经意间突然袭来。

2007年,寇德鑫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一向自认为身体强壮的他并没有在意,然而病症却一天重似一天。不得已,周晓娥拉着寇德鑫去医院检查。结果让他们一家人都惊呆了:年轻力壮的寇德鑫竟然患上了脑梗塞。

手术后,一家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寇德鑫半身不遂了。他丧失了劳动力,不得不申请低保生活。

为节约开支,寇德鑫一家搬出了以前租住的房子,搬到了现在这个只有10平方米、月租180元的偏僻住处。自小喜欢武术的寇国振去登封一家武校学习,虽然包吃包住,但是每年需要八千元左右的费用。为照顾儿子,周晓娥也去了登封一家工厂打工,一个月能有几百元收入。

平日里,周晓娥和儿子在登封,寇德鑫自己就住在这10平方米的房子里。“没有电视,也没有收音机,每天就看着天花板,从早看到晚,想想媳妇和儿子……”

随着寇国振一天天长大,15岁的儿子转眼也高高大大了。“我们三口人再挤在这张小床上,一夜都睡不成,而且孩子也大了,越来越不方便了……”寇德鑫说,以前周末经常回来的妻子和儿子,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

坐在窄小的床上,寇德鑫凝望着窗外,盼望一家人能住在一起的团圆日子。

我想有个家,一个能团圆的家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可以早点申请到廉租房,不用多大,只要我媳妇和儿子回来之后,一家三口能舒舒服服地在一起就行了……”寇德鑫说,这也是他们一家人的共同心愿。

“我腿不方便,一只手也不能用了,想学一些技术赚点生活费,可是去了不少地方,人家根本不收我这样的残疾人。”寇德鑫说,他现在只有一只手能自由活动,加上屋里根本没有可以做饭的工具,他每天就是在外面小摊上随便买些东西来吃。

“整个楼层都没有厕所,要去洗手间,就要到楼下的公厕去,我这腿脚,上下楼太费事了,我每天只能少喝点水,免得一直上下楼……”寇德鑫说着目前的生活,满是心酸。

在这只有一张床和一张桌子的房间里,只有一面朝北的窗户,破了的玻璃用几张旧报纸糊着。由于家中没有柜子,床头堆着衣服和包裹,桌子上摆的水果是上次周晓娥回来专程给寇德鑫买的。

“我们不想给政府增添负担,我们也够资格申请经济适用房,希望能早点批下来,让我们一家住得舒服点,让孩子和孩子他妈能经常回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