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1版:财经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河南传媒第一股将迎来“牛气冲天”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河南传媒第一股将迎来“牛气冲天”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拥有我省20多家出版社
改制后,各家出版社收入年均增长20%~30%
控股的中原大地传媒借壳焦作鑫安即将复牌交易
几位读者在翻看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的产品。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拥有我省20多家出版社

改制后,各家出版社收入年均增长20%~30%

控股的中原大地传媒借壳焦作鑫安即将复牌交易

■开篇的话 期待中原文化再次绽放

随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文化产业首次列入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主题——在我国目前的产业格局中,占比达到5%以上才能称为支柱产业。从最新数据看,2010年,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的2.75%,而“十二五”末期将达5%以上,完成翻倍增长。

谁在新一轮发展中觅得先机?谁在新一轮热潮中引领风骚?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璀璨瑰丽,无论是人类记载的史前文明,还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文明肇造,都充分体现了中原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的发端和母体地位。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三皇五帝”、“河图洛书”等神话传说,到早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等考古学文化,都发生在河南。夏、商、周三代,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根源,同样发端于河南。作为东方文明轴心时代标志的儒道墨法等诸子思想,也正是在研究总结三代文明的基础上而生成于河南。

如今,我们该怎样延续、发扬中原文化、中原文明的力量?任重道远,但我们很期待一个更有魅力的中原!

晚报记者 张新彬 辛晓青

10月18日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9月28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意见》对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包含要建成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要求中原经济区建设要积极推进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扶持具有中原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创作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等。

我省文化体制改革都有哪些进展?作为与市民关系密切的图书出版行业,记者近日多方采访,试图通过这个窗口,一瞥我省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晚报记者 胡审兵/文 马健/图

改制前,临时工月工资七八百,正式工6000多元

马国宝现在是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高教分社的总编辑,带着手下一班人做选题策划、市场分析,整天忙得不亦乐乎,“虽然忙,但是大家都有奔头。”

不过,时间倒转到2004年。马国宝从一家大学出版社进入我省另一家知名出版社时,市场还没有这么好。“当时,单位没有改制,我是招聘进去的。出版社属于事业单位,单位人员存在着有编制的正式工和招聘的临时工之分,正式工收入高,临时工不高。”马国宝回忆,“我当时在这家出版社每月工资只有1000多元,每月还1200元的银行房贷还不够;有编制的正式工工资则要多得多。”

不过,现在的变化太大了。马国宝感叹:出版社改制后,人员流动方便了,统一实行聘用制,同工同酬,大家工作、干事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工资高的一年能拿十几万元甚至更多。“我就是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进到科技出版社的。”马国宝说。

马国宝的说法得到了汪林中的印证。

汪林中是河南科技出版社的社长,2005年11月1日上任。

“马上就在这里干满6年了。”10月27日下午,窗户外斜射的阳光洒进来,汪林中在他的办公室笑着对记者说。

之所以对这个日期记得清晰,是有缘由的。2005年,时任河南省新华书店副总经理的汪林中通过公开选拔竞聘,最终得到这一职位。而之前,这样的人事岗位都是上级主管部门直接任命。

记者对马国宝和汪林中的采访是分开进行的。

汪林中介绍,他来到出版社后,根据河南出版集团公司的工作部署,首先进行了劳动关系的改革,实行统一的薪酬制度,打破正式工和临时工的身份区别,干部全部公开竞争上岗,招聘了100多名研究生。“没改革之前,临时工的工资只有七八百块钱,正式工的工资在6000元左右。如今,工作能力强、干得好的,一年能拿到十几万元;当然干得不好的,工资也会更低。”汪林中说。

这样的改革不仅激发了员工个人的工作热情,对单位带来的成效更为明显。

汪林中介绍,该社2005年的发行码洋(指的是所发行的全部图书定价的总额)为5000多万元,出版的图书品种200种,利润132万元,到了2011年,发行码洋达到2.6亿元,出版品种将近800种,利润2000多万元。

改制后,营业收入年增20%以上

河南科技出版社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业绩是河南出版集团旗下众多出版社中的普遍现象,因为比其他出版社改革步伐更快,变化更为显著。

河南出版集团于2003年1月批准组建,2004年3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是经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的大型出版产业集团、事业单位,集团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是全国的出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具体来说,当时就是为了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把原属于河南省新闻出版局直接管理的河南人民出版社、河南科技出版社、大象出版社、海燕出版社等10家出版社,组建一个出版集团。

10月27日上午,在郑东新区河南出版集团的办公楼上,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编辑耿相新介绍,目前我省的出版社除了郑州大学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以及黄委会主管的黄河水利出版社3家出版社外,其他的包括中州古籍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文心出版社等余下的10家出版社全部划归河南出版集团管理。

到了2007年12月28日,河南出版集团再次转企改制成为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由省政府作为出资人。河南出版集团原有成员单位、所属单位和全资、控股、参股公司,转为集团公司的全资企业、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和参股公司,保留其独立法人地位。

耿相新说,虽然出版社以前一直是企业化运营,但是因为属于事业化管理,员工身份的不同等造成对市场反应没有那么快。“改制后,企业对市场反应就比较敏感了,运营机制更加灵活,企业和个人的利益挂钩了,企业更多需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同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也有一个明确的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从企业效益来说,耿相新测算,这几年平均下来,各家出版社业务营业收入年均增长都在20%~30%。“在市场竞争更激烈的情况下,业务还出现了大幅增长,员工的收入也得到了普遍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耿相新说。

汪林中也称,在过去单位没有改制之前,虽然是企业化运营,但是单位收入多少,要按照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进行,员工不能分享公司的利润增长红利。如今,单位效益好了,可以把部分利润向员工分配,让员工实实在在感受单位效益的好坏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河南传媒业第一股将复牌交易

2010年9月6日,因连续亏损被停盘两年多的焦作鑫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中原出版集团的核心资产将被置换进上市公司。

河南省工商局网站公布的信息显示,2011年7月25日,注册于焦作市民主路北路15号的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被核准,注册资本43971.79万元。这家依托于焦作鑫安注册的公司将成为河南省文化产业改革的一面旗帜,也将成为河南省出版传媒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耿相新说,从今年5月31日起,归属于上市公司的资产全部划归中原大地传媒公司经营,整个资产总额有20多亿元。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国务院关于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成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这对上市公司将来的发展有一个非常好的前景。”耿相新说,目前公司为恢复上市交易的各种准备工作已经齐备,只等深圳证券交易所批准了,预计近期有望复牌交易。

借壳上市

辉煌未来

下一步将大规模投入数字出版

耿相新介绍,目前上市公司这一块的业务一个是传统出版,一个是数字出版,“下一步对数字出版会有一个大的投入”。

具体来说,包括手机出版、传统出版业务的数字化转换、网络出版以及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的数字化服务等都是下一步公司业务发展的重点。

据悉,上市公司旗下的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经营的戏曲出版网和中国教育出版网已经在业内赫赫有名。

耿相新说,公司也介入了手机出版业务,“海燕出版社已经和苹果平台开发商合作,手机用户可以阅读到他们授权的20多种少儿图书。”

根植中原文化沃土,耿相新说,公司未来发展的内容还有很多。“对于前二三十年间有文献保留价值的出版资料进行数字化,做成中原文化数据库,比如依托河南的少林文化、太极文化,整理出版河南的武术文化。”耿相新说,再比如做手机的戏曲彩铃,把中华文化典籍做成数据库等。

而作为河南科技出版社的掌门人,汪林中说该社一直在探索发展之路,“确定了时尚生活、医学、高校教材为重点,建立了手工门户网站玩美手工网和完美淘图书网店,还建立了以情趣手工为主的专业资源数据——中国手工数字图书馆”。

“准备在郑东新区建设一个中国手工创意产业园,包括手工的教育、培训、创意等产业链上的内容都在这个园区开发,目前正在运作。”汪林中透露。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