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3版:文化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价值过千万的石头是啥样的?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四大印石”首次荟萃郑州
价值过千万的石头是啥样的?
明天有场“首届中国印石高端鉴赏会”在郑东新区食珍堂举行
中国宝玉石协会副主席为您解读“四大印石”身世
昌化石 千姿百态任评说 五光十色独无声 昌化石,产于浙江临安昌化镇而得名,又称昌化鸡血石,为四大印石之首,以色艳(红如鸡血)、形美、质细的风格,在印章石中独树一帜,并因此赢得了“印石皇后”的美誉。故宫博物院珍藏一方印章,名为“乾隆之宝”,系由昌化鸡血石镌刻而成。 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昌化有,这是行家们对鸡血石所下的断语。人们认

明天有场“首届中国印石高端鉴赏会”在郑东新区食珍堂举行

中国宝玉石协会副主席为您解读“四大印石”身世

作者简介:

张海潮,1967年4月出生于河南郑州,博士,高级经济师职称。现任中国宝玉石协会副主席,河南省工商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郑州大学书画院教授、许昌学院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先后荣获2008魅力河南十大人物、和谐中国2008年度人物、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寿山石因产于福建寿山而得名。寿山石质地脂润,色彩斑斓,温润如玉,晶莹剔透,人见人爱。寿山石品种极多,质透明如冻的称“寿山冻”,纯净如羊脂的称“白芙蓉”。

在距今6700万年至2.3亿年前的中生代,福建东部地壳发生了剧烈的活动,形成寿山石储矿,而后经由地震、地壳变动,通过扭、悬、筛、崩等将原生矿崩塌到坡积岩层。在漫长的时间里,经过寿山溪水的洗礼,万年的冲刷、滚动、迁徙、陶冶,并在温润的泥土里接受各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浸润,吸日月之精华,纳山川之灵气,最终形成稍有棱角,有皮、有丝、有格,温、润、细、腻、凝、结的寿山石。寿山石品种繁多,根据其质地、颜色、形象和产地等因素分为田坑石、水坑石、山坑石,而以田坑石和水坑石最佳。

田坑石主要品种有田黄石、田黄冻石、多裹银田石等,也有人将所有田坑石统称为田黄石。田坑石无根无脉,呈自然形态,无明显棱角,沉积于一两米深的田地下层。质地细柔,温润若脂,多有外表,红格成筋,肌理有萝卜纹。田坑石根据颜色分为田黄、白田、黑田、红田,都是寿山石中的上品。其中田黄分橘黄、熟栗黄、枇杷黄、桂花黄及黄金黄等,极其珍贵,为寿山石中的极品。在一次与中国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陈洲其先生交流的过程中,陈洲其先生被我对石文化的讲解所折服,并亲笔题字:“天地藏瑰宝,人间有大美。海潮先生博学令人叹为观止,肃然起敬。”

水坑石有十几个品种,如水晶冻石、牛角冻石、鱼脑冻石等。水坑石长期受地下水浸渍,矿石质地晶莹通透,色柔纯净,但一般块度较小,以水晶冻石、牛角冻石和掘性坑头石最为典型。

山坑石是指山地岩石中的寿山石原生矿,呈脉状产出。由于所处地势较高,没有太多地下水浸灌,石质稍逊水坑石。山坑石分布范围广,产量也很大。

在寿山,最好的石头做印,最有本事的做钮,好的印钮都出自福建寿山。这些雕钮,或憨厚古拙,或轻灵婉转,或雄浑清雅,与传统的印章篆刻艺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寿山石文化始于南北朝时期,距今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到了唐朝,寿山石开始流向四方,传名于世。宋朝时期,寿山石文化得到了高速发展。元、明之际,寿山石印章也应运而生,印章艺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寿山石文化的昌盛时代在清朝,印章受到了帝王将相的喜爱。新中国成立以后,百业俱兴,寿山石文化得到了复兴和繁荣,寿山石凭其独具的多彩之姿、文化之韵、收藏之趣成为人们身份的象征以及馈赠、收藏、鉴赏的最佳选择。

天遗瑰宝生闽中

功在印坛是寿山

青田石产于浙江青田而得名。具有光亮细腻、色彩丰富、软硬相宜的特点。郭沫若先生曾有诗赞曰:“青田有奇石,寿山足比肩,匪独青如玉,五彩竟相宜。”将其与寿山石相提并论,足见青田石之珍贵。青田石按色泽、纹理和透明度及质地可分为普通青田石(封门青、蓝青田、山炮绿、黄金耀等),青田冻(灯光冻、五彩冻、鱼脑冻、紫檀冻、红花冻、朱砂冻、松皮冻、酱油冻、橘黄冻)。其中名贵品种有灯光冻、蓝青田、封门青、山炮绿、黄金耀。

青田石被选用于主流治印,是青田石的石性所决定的。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曾在《我所认识的青田石》序文中写道:上品的青田石本身即是艺术品。无论质地冻或非冻,石性皆清纯无滓,“坚刚清润”,“柔润脱砂”,最适于受刀和抒发刻家灵性,是古来一流印人最中意、最信赖的首选印材。自明代文彭将雕刻饰物的石材用来制石章后,当时的文士骚客如蓬从风,耕石不倦,从而开辟了我国篆刻史上的石章时代。与寿山石不同,在青田,最好的石头做雕,因此青田石雕也倍受世人盛赞。青田石雕是民间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自成流派,奔放大气,细腻精巧,形神兼备,艺术家曰:兴来奏刀,刀落实开,别有韵致。

偏宠藏秀无虚名

千万年旬养娇容

巴林石产于内蒙赤峰市巴林右旗而得名,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誉为“腾格里朝鲁”(意为天赐之石)。巴林石色泽斑斓,纹理奇特,质地温润,似玉非玉。既具寿山石古朴凝重的材质,也具青田冻石通灵细润的质感,成为众多石材中难得的品种。巴林石分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四类,其中的鸡血石鲜艳夺目,凝红欲滴,是巴林石中最具魅力的品种,其石质温润坚实,色彩对比强烈,石上斑斑血迹聚散有致,犹如红霞映月,锦上添花,故与昌化鸡血石齐名。巴林鸡血石、巴林福黄石与寿山田黄石不分伯仲,被称为“姊妹石”,其质地透明而柔和,坚而不脆,色泽纯黄无暇,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大要素于一身,凤毛麟角,珍贵至极。巴林彩石其色彩图案以天然见长,常伴有人物、动物、花鸟、山水等天然图案(亦称奇石),色彩艳丽多姿,纹理惟妙惟肖,鬼斧神工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奥妙,水草花便是其中最美妙的一种。巴林冻石质地细润,通灵清亮,颜色妩媚温柔,亮丽生辉,似婴儿之肌肤,娇嫩无比。张海潮

正如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风景,每一块印石也都是一方不同的天地。每一个人、每一块石之间,也都在时刻演绎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多彩多姿的故事。

乘着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东风,在文化强省的良好氛围下,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主办,郑州食珍堂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中国印石高端鉴赏会”将于2011年11月4~6日在郑州食珍堂酒店盛大举行,届时将会有寿山田黄石、昌化鸡血石、青田冻石、巴林鸡血石、巴林彩石、白玉、翡翠倾城展现,有的价值数百万,有的价值甚至过千万。期间更有知名专家讲座、专场展销会,社会各界热爱文化、喜爱印石的朋友可前往共同品鉴,鉴赏热线:0371-63517777,65527777。

千古名石天下雄

因材施雕夺天工

寿山石

青田石

巴林石

中国印石文化源远流长,与书法、绘画、诗歌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印”字的左半部是个“爪”字,即手,右半部是个“节”字,就是符节,也就是凭证,合起来就是手持符节,代表了诚信、权威和希望。中国印的出现可追溯至夏商周,“三皇无文,结绳以治,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然犹未有金玉银铜之器也”(《后汉书·祭祀志》)。显然印章最初只是用作防“伪”的标记。随着社会文化发展,在款识性的基础上,印章逐渐成为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代表正统和权威。“黄帝时,黄龙负图,中有玺者,文曰‘天王符玺’。”(汉《春秋运斗枢》)。印章代表皇权,印章神授的观念汉代就已定型。现代的印章具有款识性、审美性和纪念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形式。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骚客通过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笔墨纸砚是他们最常用的载体。而与脆弱的纸张相比,石头更经得起时间的历练,它更像是美酒,存放的时间越久,味道越浓郁醇厚,因而在中国传统石文化中,印石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据记载,在元代以前,人们多以金、银、铜、铁及玉石为制印材料,因为这些材料质地较硬,只能由专门工匠刻制,这就不可避免地制约了印章艺术的发展。但随着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昌化石和内蒙古巴林石的开发,更因这些石料质地细腻,色彩艳丽,柔而易攻,极易雕刻,使古人们从金属治印的单调桎栲中解放出来,能够亲自拿起一把刻刀,在小小的方寸之地上畅快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志,从而为历代文人涉足印章艺术打开了方便之门,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印石文化。

印石文化既是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也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印石文化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不仅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更显示了中华民族本质的力量。其悠久的发展历史、渊博的文化内涵、精美的艺术载体、尊贵的“国礼”地位、广阔的升值前景,凝结成了代表中华民族诚信、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国印章所谓四大名石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鸡血石、巴林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均系1.5亿万年前侏罗纪时期,经由火山热蚀变或充填作用而成。同属于工艺美术石材中的著名彩石,以其色彩绚丽、质地细腻、纹理自然、硬度适中,而并称为我国的“四大印石”。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