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8版:财经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动漫:目标瞄准迪斯尼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1998年,郑州第一部动画片诞生,投资30万元
2008年,郑州共有动漫企业8家,今年已有81家
动漫产业写入国务院支持中原经济区发展意见
郑州动漫:目标瞄准迪斯尼
“郑州动漫一定要扎根本土”

1998年,郑州第一部动画片诞生,投资30万元

2008年,郑州共有动漫企业8家,今年已有81家

动漫产业写入国务院支持中原经济区发展意见

全省的动漫95%在郑州

十七届六中全会谈到,一定要加大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动漫文化产业的发展,动漫产业已经写入了国务院支持中原经济区发展意见,“这动漫就是写给郑州的,全省的动漫95%在郑州。”孔小红说。

在这个棋盘上,郑州的动漫产业如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了解,现在郑州许多动漫公司一直靠着政府的优惠政策扶持金存活着,企业本身的盈利能力非常低,大家都在摸索动漫新的赢利模式。

“从世界的角度来看,动漫产业的前景非常广阔,因为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它,这个产业太大了,机会也非常多,关键是每个企业要做好自己的产品。”孔小红说,喜洋洋灰太狼的衍生产品形象以近10亿港币授权给了香港一家公司,“2011中原动漫嘉年华”仅票房收入7天时间实现了78万元,周边延伸产品卖了50多万元,“动画片就是广告片”。

“我们看到的喜洋洋、灰太狼,它们创造了中国动画的奇迹,同时酿造了中国动漫产业的最大悲剧。”孔小红说,这部动画片家喻户晓,但是它的衍生产品的开发全是盗版,这对一个产业来讲是一个极大的悲哀,原创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为什么我们的动漫企业不挣钱?因为品牌不够,没人买这个形象。“郑州动漫一定要扎根本土,郑州是中华文明发源地,历史文化悠久。‘花木兰’、‘功夫熊猫’都是中国文化元素,但都是国外拍出来的片子,我们技术上并不落后,好多大片都是华人做的。”孔小红说,为了引领企业扎根本土挖掘中原文化,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把产业做大做强,成为中原经济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参加国际性的展会,推介郑州,营造好的外部环境;改造内部环境,吸引外边的人才、资金、技术;改良土壤,让来的企业舍不得离开,这里有民族的氛围,好的政策,良好的市场;搭建平台,企业来了要有唱戏的平台;成为支柱产业,传扬民族文化的平台。”

动漫产业篇

▶▶▶明日请关注本报“聚焦文化产业 发展魅力中原”专题“文玩市场篇”◀◀◀

在日本,动漫产业是国家的第三大支柱产业,占国民经济收入的10%以上;在美国,迪斯尼的“米老鼠”每年为其带来200亿美金的收入……

但在动漫的发展史上,中国早在日本之前,而郑州的动漫早在26年前就埋下了第一颗种子。郑州本土的动漫产业发展如何?它能担得起支柱产业的重任吗?面对着国际市场,郑州动漫有机会吗?晚报记者 李丽君

“现在全国的风投都在关注动漫,就像风投过去关注互联网一样,谁都不想失去,动漫将迎来和互联网时代一样的辉煌成就。我们现在一定要抓住机遇,不能再让中国动漫产业的版图上没有郑州的名字了。”

——郑州市动漫行业协会秘书长孔小红

杜彦华,和大部分70后一样,在《一休》《阿童木》《蓝精灵》《变形金刚》《大闹天宫》等动画片的陪伴下长大。这些动画片在杜彦华的心里扎了根,他有了一个梦想,“要制作自己的动画片。”

高中,他选择了当时的郑铁六中,一所以绘画为主的艺术学校,1994年,他考上北京服装学院装潢系,踏上了梦想的征程。

1998年,25岁的他带着所有的积蓄十几万元,在郑州开了动画公司,取名“方林”。当时,由于电视动画成本高制作慢,影视动画制作快挣钱也快,他就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用影视动画来养电视动画。“那时候的市场还不错,盈利五六十万元。”杜彦华说,他完成了第一部动画片《金蛙》,这部不到30分钟的动画片,从前期创意到制作完成,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纯投入30万元,填补了河南动画片的空白。

“本来想着动画片做好后卖给电视台就挣钱了,没想到事实并非这样。”杜彦华说,当时创意论斤卖,一部动画片的售价和成本相距甚远,《金蛙》的投入打了水漂,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坚持做动画片的决心。2000年,他又开始筹备第二部动画片《五味子》,一部纯手绘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一分钟的投入就要2万元。直到2002年底,他弹尽粮绝,口袋里只剩下5000元钱,他结束了“方林”。

“当时听说南方有个投资洽谈会,门票是4500元,我想着再搏一次,看能不能融到资。”结果也是无功而返。

2003年,经过不懈努力,杜彦华终于融到100万元的资金,公司改名为“千里”。“当时我特别兴奋,就继续做《五味子》,但在招人时发现这方面的人才太少了。”老天似乎也在考验着这位执著的年轻人,2004年,他得了一场重病,公司再次关门,但他做动画的梦想没有关。

两年后,老天又为杜彦华开了一扇窗。崔广波,杜彦华的高中同学,也在1994年考到了北京,奋斗了12年后回家。听说了杜彦华的事后,对动漫也非常喜爱的崔广波觉得这个市场的前景应该不错,于是决定投资,公司起名“索易动画”。

“投资前老杜就提醒我,说这个行业风险大,前几年见不着钱。”崔广波说,他也作了思想准备,但是没想到这口井如此深,“投进去的钱连个声响都听不见,第一年我还很坦然,第二年很难受,第三年我就习惯了。”

崔广波说,索易公司一直从事原创动画开发和衍生品研发、授权。前几年投资期没有收入,至今他已经投了1500万元,一直用传统行业的收益支持索易动画发展,坚守原创动画之路。“2010年开始好点,每年有二三百万的收入,尽管还没盈利,但我们公司一直在有序地慢慢扩大,原来40多人,现在已经近百人了,将在郑东新区投资索易欢乐城堡,打造儿童动漫体验乐园。”

14年的坚持,近2000万元的投入,截至目前,他们完成播放的只有《金蛙》《一个生命的舞台》《虫虫计划》3部片子。是什么让他们能够如此坚韧的坚守?“热爱是一定的,这个行业在中国没有前车之鉴,所有的路都需要在不断探索中前行,每次失败唯一的收获是‘这条路行不通’,我的追求不多,能把一件事做好就行。”崔广波说。

郑州第一家动画公司1998年成立

郑州的动漫也走过了一条较长的路。

1985年,河南报业集团的《漫画月刊》的创刊为整个河南动漫埋下了第一颗种子,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家漫画期刊;13年后,河南省,也是郑州市第一部动画片《金蛙》诞生,郑州动漫进入萌芽阶段;从2008年至今,郑州市动漫产业迈上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据郑州市动漫行业协会秘书长孔小红介绍,这几年,郑州市的动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国家动漫产业基地(河南基地)和郑州动漫产业基地两大基地,动漫企业从2008年底的8家跃升至现在的81家,3年时间翻了10倍。在2010年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中,郑州市取得发行许可证的动画片产量达到13部共6280分钟,居中部第一位、全国第九位,而且先后有《少林海宝》《小樱桃》《代号12348》《虫虫计划》《少年司马光》《雪孩子》《独角乐园》等7部动画片登陆央视首播。

“面对郑州动漫产业现在的快速发展,我们更多的是隐忧,郑州动漫仍是一个姗姗学步的孩子。”孔小红说,我市大多数动漫企业规模较小,资金短缺,没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航母型企业,此外,产业链残缺、没有形成精确的社会化分工,动漫人才匮乏、赢利模式单一、社会认知度低、讲故事能力差等中国动漫的“顽疾”也困扰着郑州动漫人。

孙小红说,在国外,动漫产业的赢利模式非常清晰,播映权的交易和衍生产品的开发。而这两点在中国都是致命的弱点,播映权的交易永远是买方市场,动画片卖的是萝卜白菜价,几十块钱、几百块钱一分钟;衍生产品的开发盗版严重,在中国追究别人违反知识产权付出的成本远远大于它的收益,执法不严,监管不到位,没有形成文化自觉,由此酿成中国动漫产业将是瘸子走路。

郑州已有动漫企业81家

雪花

快乐星猫

司马光

马达

大河小子

金蛙

雪孩子

二兔

郑州创造的动漫形象

小樱桃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