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2版:都市闲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心灵的点滴
向吴用学习智慧做人
傍大款是道算术题
闲话姓氏
长发少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闲话姓氏

□孙方友

我国古代,一个人除了姓和名之外,往往还有字、号,有的死了还有谥。现在所谓姓氏一般仅指姓,而在古代姓与氏是不同的。上古时代,由于母系家庭是社会的中心,下代便从母取姓。所以姓多带女字,如姚、姜、嬴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母系为中心的家族逐渐分解为好多以父系为中心的部落,这些部落各自取一个特定称号“氏”。夏、商、周三代之前,男人用氏,女子用姓。“三代后,姓氏合二为一”,到汉代姓与氏已无什么明显差别。“字”也叫“表字”。多是根据人名中的词义另取的别名,像诸葛亮的“亮”与“孔明”是有联系的。一般在称谓时,如果名与字同时使用,常常先名后字,如孔丘的儿子姓孔名鲤字佰鱼,后人则称其佰鱼鲤。此外,古人还另有自称叫“别号”的。如陶潜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以为号焉。”古人幼时只取名,成年后取“字”。而“谥”则是王公大臣有名望者死后所得的称号。如诸葛亮谥“忠武”,王安石谥“文”等。帝王的谥由礼官议定;臣下的谥由朝廷赐给。“谥”本是古代统治阶级对某人一生的高度概括,开初还带有褒或贬的色彩,到后来就演变为只褒不贬了。据史书载,君王赐某人谥,春秋时就有,但不一定在死后,早的在生前,晚的在死后数年追谥。如唐玄宗追谥孔子为“文宣王”等。

中国有关姓氏的书是宋朝人编的《百家姓》,集姓氏为四言韵语;为“尊国姓”,故以“赵”居首。明代还有《皇明千家姓》,改以“朱”姓为首。到了清康熙时又有《御制百家姓》,又以“孔”姓居首。原因是清廷为异族,“爱新觉罗”几个字也不好摆弄,才让孔姓占了便宜。据有关资料统计,眼下“张、王、李”为中国三大姓氏,都已过了亿。为此,重名者也居多。有不少人为防重名已开始取四字为名,也挺麻烦的。但更麻烦的是一些没入《百家姓》的古僻姓,由于姓的那个字太古怪,输不进电脑,连办身份证都有了麻烦。

随着社会的发展,什么字、号、谥都没了,只剩下姓氏。当然,有少数人也取字、号,多是属怀旧型文人,只可惜没人给他“谥”了。其实,就是在古时,取字、号之人也多是富人与官家人,穷人极少弄这一套,多是小时候取个乳名成人后取个大名而已,当然,虽然现代人无字无号了,取笔名者还是有的,尤其是作家为甚,如鲁迅、矛盾、老舍等全属笔名,当代作家也不少,如莫言、残雪、墨白、麦家等。由于这些人的笔名名气大,一般人都不知其真名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