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市井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他的家,像个小型二七塔展览馆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他在二七塔旁长大
他见证了二七塔变迁的全过程
他的家,像个小型二七塔展览馆
今年是二七塔新塔建塔40周年他想办一个免费展览,让市民感受这座塔承载的城市文化
李海生和他的“钧瓷二七塔收藏品”。
带二七塔木塔图案的烟标。
带二七塔图案的各种日记本。
带二七塔图案的酱油商标。

他在二七塔旁长大

他见证了二七塔变迁的全过程

今年是二七塔新塔建塔40周年

他想办一个免费展览,让市民感受这座塔承载的城市文化

无论是每日生活在郑州的市民,还是对郑州略有了解的外地朋友。让大家说一下郑州的标志性建筑,首先想到的都是——二七纪念塔。

今年是二七纪念塔建塔40周年。准确地说,应该是二七纪念塔新塔建塔40周年。40年前的二七塔还是木质结构,这段历史,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普通郑州市民李海生对二七塔的方方面面如数家珍,他的家里堪称一个小型的“二七塔主题展览馆”。昨日,他致电本报热线96678,给我们讲述了他和二七塔的故事。

晚报记者 张翼飞

文/图

他见证了二七塔的历史变迁

李海生,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在郑州已经生活了60多年。

走近他的家,最大的一个房间里摆放了一个硕大的分成5层自制的“博古架”,架子上摆的大大小小的各种物品,细细一看,基本都是与二七塔相关的物品。

李海生说,外面摆的只是一部分藏品,还有很多装在盒子里或卷起来收着呢,要仔细看,还真需要一阵子呢。

粗略地统计了一下,老人的“二七收藏品”目前已经有100多种1000余件了。

1948年,刚记事的李海生随父母从新乡迁到了郑州。当时安家在东大街附近,那时候还没有二七塔。

1951年,在原“长春桥”二七大罢工旧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广场,广场内建了一座15米高的木制塔。

这座木制纪念塔就是二七纪念塔的前身。据老郑州回忆,那座木塔当时成为郑州市物资交流骡马大会的标志,木制,6个面,贴着6幅大标语。当时和木塔配套的还有一个大牌坊,后来牌坊拆了,木塔保留了下来,因为处于二七广场,慢慢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二七塔”。

1971年夏天,一场风雨过后,屹立了20年的木塔怦然倒地。

木塔损毁之后,群众自发要求建立新塔,成为全郑州市民的呼声。于是,二七塔的建设提上了日程。

1971年9月29日,二七纪念塔如期建成了。国庆节开放那天,人山人海的场景成为很多人忘不掉的记忆。

这其中,当然包括李海生。

二七塔承载了青春的美好回忆

二七塔还是一座木塔的时候,李海生在东大街第二小学上学。热爱文艺的他是学校腰鼓队的成员,腰鼓队热情奔放,如同舞蹈,是学校的保留节目。

每逢六一儿童节和十一国庆节,学校都要从东大街学校出发,进行庆祝游行。李海生他们的腰鼓队走在队伍最前面,他们的目的地就是二七塔。到了塔前,队伍要围着塔转一圈,然后兴尽而归。

新塔建成的时候,李海生已经是20多岁的小伙子了。站在14层塔的最高层鸟瞰郑州,他心潮澎湃。相比不能攀登、只有象征意义的木塔,新塔的双塔造型别具一格,而且还能成为当时最佳的观景台。从那时候,他就和这座塔结下了不解之缘。

分享“二七收藏品”是他最大的欢乐

稍微有了一点经济能力之后,李海生就开始有意识地搜集和二七塔有关的各种藏品。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越来越痴迷。以至于只要听到“二七塔”3个字,就像身上某个经络被打通了一样,不管多么疲惫,马上变得神采飞扬。

每当家里来了要好的客人,与人分享自己的“二七收藏品”是他最开心的事情。

这些藏品真是应有应有。

生活用品有:脸盆、镜框、茶缸、饼干桶、复写纸、日记本、交通图……

专属藏品有:邮票、烟标、火花、信封、纪念章、明信片……

票据门券有:粮票、油票、棉花票、购物券、入场券……

其他门类有:瓷器、竹雕、旅行包、电话卡……

二七塔就是郑州乃至河南的象征,曾经一段时间,二七塔确实在郑州市民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特别是八九十年代:中国人民邮政发行超过600万枚的“二七塔”邮票;众多商家以二七塔为品牌注册商标;“双塔牌”奶粉哺育了郑州一代人;“双塔牌”油漆曾“刷”进千家万户;还有“双塔牌”肥皂、白酒、啤酒,以二七塔为主打图案的“绿城牌”香烟等,一度让郑州人过着“双塔生活”。所有财务人员几乎都使用过以双塔为商标的“二七牌”复写纸……

为了“二七塔”藏品痴迷了半辈子

一本画册里,只要有一张二七塔的照片,李海生就要想办法整本买过来;一个物件上,只要印制上了二七塔的图样,他就一定要“据为己有”;平时到古玩城淘宝,他的目光总是紧紧关注着二七塔的内容;在街上碰到一个收废品的,只要发现架子上有他需要的二七塔收藏品,他都跟人家软磨硬泡。哪怕一个破杯子,只要是带二七塔标记的,他都重金买下,以至于人家都觉得他有点“魔障”了。

他最为得意也最来之不易的收藏品,是几次连夜乘车奔赴盛产钧瓷的禹州市,收购二七塔的瓷器摆件。这种钧瓷二七塔,做工非常精良,惟妙惟肖。为了这几座小塔,他不知费了多少口舌,耽误了多少时间,直到把对方感动,肯把塔卖给他。

这样的塔,他一口气买了6座。很多藏品,不经意间成为绝无仅有的孤品。

李海生的愿望:找个地方让市民免费参观

对自己的这些“二七收藏品”,李海生爱若珍宝,别人出再高的价格也不动心。二七塔,已经深深融入了每一个郑州市民的精神世界,成为这个郑州人独特的烙印和认知符号。

他告诉我,今年是二七塔新塔建塔40周年的特殊时刻,他想通过晚报呼吁,需找合适的场馆,把自己的藏品陈列出来供大家免费参观。

我联系了二七纪念馆馆长张晓兰,向她表达了李海生的心愿。

张馆长说,为李海生这种热爱二七塔的精神所感动,自己有时间会专程过去看看他的收藏。目前,二七塔正在进行内部陈列提升,整个工程还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暂时不能开放。二七塔全部整修完毕后,如果李海生的收藏确实够水平,她会争取在地下陈列室为他提供一个展示的空间。

如果有满足李海生展示需求的展馆、展厅,欢迎致电96678,我们愿意为您和李海生牵线搭桥。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