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7版:体育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明星求学记
刘国正:上海交大没能毕业
戴菲菲:北大广告系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双学位
美媒关注姚明重返校园
再次肯定对NBA贡献
明星上大学
只为混文凭?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明星上大学
只为混文凭?
“体而优则学”,你已经过时了 明星重回校园读的是书还是文凭?
求学新模式:姚明为何不分专业 邓亚萍仨学位

明星上大学

只为混文凭?

“体而优则学”,你已经过时了

明星重回校园读的是书还是文凭?

求学新模式:姚明为何不分专业 邓亚萍仨学位

对上海交通大学的莘莘学子来说,本周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周。但一个大个子的到来,打破了校园内的平静。姚明,这位堪称“中国体育符号”的中锋,正穿着普通的黑色上衣和牛仔裤,静悄悄地和他们并肩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认真听老师“讲大课”。

“体而优则学”,如今,像姚明一样的体坛明星上大学早已不是新鲜事。不过,大腕们的求学之路并非都一帆风顺。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早已不是“要不要上学充电”,而是“要读什么”的选择。体育明星上大学是不是只为混张文凭?值得关注的是,在这道选择题中,正蕴含着年青一代运动员们对自身发展、体育生涯以及人生道路的独到理解。而中国体育明星的求学模式,正在悄悄地产生着积极而多样的变化。

“大杂烩”专业之惑 完成学业不易

姚明在宣布退役后,不久便透露出自己欲赴大学深造的打算。对此,他已是考虑良久。

“我想,读书对我有几个功效。一是学习本领,学习知识,特别是基础知识,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怎样适应退役后新的生活节奏。我希望通过课堂学习使自己的心能静下来,适应新的生活节奏,同时也学到一些技能。”在谈到进上海交大读书的想法时,姚明思路清晰地说出了以上两点理由。

适应退役节奏——这是一个属于运动员的典型思考方式。但着重强调自己要学习的是“基础知识”这点,还是可以看出这个睿智的大个子对学习的性质和对个人未来之路的深刻理解。其中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不愿意为自己选择一个方向明确、划分严谨的“专业”。

在学科设置上,姚明不愿攻读单一专业,而是选修包括新闻、金融、管理等各种学科的“大杂烩”。他此前一直与交大沟通,多种学科一起学习的想法也是由他本人提出的。姚明坦言,自己“不是为文凭而读书”。“读书是读给自己用的,不是读给大家看的。”

这种豁达的态度,与在选择专业一事上迷茫的学子们形成了强烈对比。

对此,也有不少人在网上提出质疑,称姚明“搅不清,不把读书和专业当回事”,“因为他在NBA打球已经功成名就,坐拥亿元资产,所以读书对他只是一种消遣”。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聊起自己喜欢的科目时,姚明不但说得头头是道,还流露出自己会跟不上学习的担心。

核心主线要明确 学习邓亚萍好榜样

其实,姚明真想把所选的专业学好,绝不比成为一个世界级中锋容易,他必须拿出邓亚萍苦读11年的精神来。

被称为“小个巨人”的邓亚萍1997年结束运动员生涯后,开始了11年的求学之路,分别在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先后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邓亚萍说:“上课时,老师的讲述对我而言无异于天书,我只能尽力一字不漏地记着,回到宿舍,再一点点翻字典硬啃硬记,一天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自称是高中文化水平的“小巨人”姚明,起点比邓亚萍高很多,但他每天很难拿出10多个小时来学习,所以最终能学到多少,很难说。

“一招鲜,吃遍天” 大多徒有虚名

国内体育明星进大学容易,但毕业很难。邓亚萍拿到博士学位,李宁坚持在北京大学学习历史和法律,成为体育商界领袖,像这样的例子少之又少,大部分明星不是半途而废,就是徒有虚名。

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截至去年,冠军班共招生204人,包括43名奥运冠军、102名世界冠军和59名冠军教练员。结果只有40名学员完成学习和论文答辩,37人获得硕士学位,3人获博士学位。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三种功利思想作怪:第一是高校看中体育明星的名气;第二是体育明星的管理机构看中运动员获得高校文凭的意义;第三是体育明星看中名牌大学对于扩大自身社会影响的作用。社会体育学专家卢元镇认为,冠军班是高校的一种自杀行为,开设这样的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运动员再教育和再就业问题。高校免试招收世界冠军是一种自贬身价,应从体制入手,大力发展学校体育。

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尽可能地利用、挖掘自己的体育特长本无可厚非。但在看过姚明和邓亚萍为自己选择的“异类”求学路后,或许更多的运动员也可以考虑拓宽眼界,去尝试更新、更精彩的学校生活。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