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对接中原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引智借力,院士专家为河南出谋献策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对话中原——建设中原经济区院士行座谈会
引智借力,院士专家为河南出谋献策
座谈会现场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里特: 世界最好的小麦在河南,要想办法宣传出去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李里特教授是从事食品工程的,对于河南省食品工业的发展,他提出了一些思路。 第一,食品工业的发展应该和河南省的农业现代化进行结合。发达国家,像美国包括北欧、日本这些国家,它的食品工业都是扎根于他们国家的一些农产品。 “河南生产了全世界最多的小麦,我们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王俊彪: 信息产业发展要有讲故事的能力 王俊彪着重谈了对河南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面的一些体会。 第一,既要重视规模的发展,更要重视特色和发展模式的选择。“我们国家确定的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以及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战略,为河南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是从区域的发展角度来看,河南北有北京和天津,南有武汉、珠三角,

建设中原经济区,河南有哪些优势和支撑?有哪些方面还没有考虑周全?需要在哪些领域加强部署?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代表着我国科学和工程技术界最高学术水平。11月12日,以北京理工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越,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鹤皋,西北工业大学教授王俊彪等为代表的30多名两院院士和国内知名高校的专家教授齐聚河南,在“对话中原——建设中原经济区院士行座谈会”上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出谋献策。

如何培育文化理念,如何让农业大省的农业现代化,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产业集聚、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怎么去做?多位院士、专家各抒己见,为河南带来了一场智力盛宴。

晚报记者 徐刚领 程国平 胡审兵/文 马健/图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原校长王越:

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要借力老祖先留下的文化瑰宝

王越的研究涉及信息化等多个专业领域,但他在院士专家座谈会上首先说到了优秀的中国文化,它不但支撑中华民族走过辉煌同样支撑这个民族走过灾难。

在王越看来,如今的中华民族正走在复兴的大路上,支撑我们的依然是博大的中华文化。比如中国的伦理道德文化、哲学文化等遗产正在走向世界,同时进一步振兴中华民族。

而河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这里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和瑰宝,这些文化瑰宝正是中原经济区建设最有力支撑。所以河南如何出好文化这张牌非常值得研究。

说了文化和教育,王越谈到了他的老本行信息产业:河南还应思考科学技术和信息系统如何发展,电子信息系统与其他行业结合,有助于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王越认为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上,河南有很大空间,也面临重要抉择,选择什么路线是很重要的问题,要有清醒、超前的眼光,辩证地看待和选择,关键是嵌入点,找准、找对嵌入点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后来者居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蔡鹤皋:

将机器人技术注入河南

蔡鹤皋是中国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家,我国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正是由他研发出来的。

此次蔡鹤皋随着院士团来到河南后,首先到河南的制造业重地洛阳走了一圈。在他看来,制造业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关键还是在于创新。

“要用创新的技术打造出中国品牌,在世界上占领阵地,那么这个创新靠什么来?”蔡鹤皋说,就是要靠企业自身的一些研发队伍,来创造新的产品和新的技术,所以希望每家企业、每个企业家都要重视自己企业的研发,从小到大,都要重视培养自己的研发队伍,且要不惜重金。

最让人振奋的是,蔡鹤皋表示,他所在的哈工大机器人研究实验室会将机器人技术注入到河南,注入到河南的制造业当中。“我们也愿意培养河南这方面的技术人才,在从事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建造中国的机器人产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秦裕琨:

重经济发展,不能忘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秦裕琨是我国能源研究领域的专家,他与河南的渊源起于1997年,时年,秦裕琨研发的“直流浓淡煤粉燃烧器”在河南焦作200MW机组上燃烧无烟煤成功应用。

在秦裕琨看来,这几年我们的经济获得了高速增长,但同时也付出巨大代价,我们能源消费增长非常快,有人算过一笔账,如果以目前的速度增长下去,到2020年我们能源消费将占到目前世界能源消费的一半。而我们的人口才占到20%,20%的人消费50%的能源。

那么,能源从哪儿来?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要注意能源消耗问题,不能因为发展而带来新的环境污染,只有最大限度地节能减排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秦裕琨表示,希望通过产学研合作,在使河南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保持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秀,保持人宜居的环境。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汪燮卿:

河南的资源优势要转化为经济优势

作为石油化工行业的权威专家,汪燮卿说他跟随院士专家组来到河南首先参观了濮阳的石油化工行业,发现濮阳的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相当不错。虽然它的原油产量不是很高,但是质量非常好。

为此,汪燮卿提出几个建议:一是在中石化跟河南省加强紧密合作的条件下,可以把濮阳的油就地单独地炼,单独地输送。这样炼油质量好,对地方的经济效益也能带来巨大好处。

二是根据参观了解的信息,我们有把握的重点还是石油化工。因为石油化工向外延伸,要发展到精细化工。当然,有些技术可能还要引进,有些技术还要靠我们大的企业,像中石化、中石油,他们有技术,可以很好地合作。

三是煤化工行业的发展问题。现在给我一个印象,如果你是煤老板,搞煤化工可以赚钱。但是,如果是靠买煤发展煤化工,赔本。这个问题要很好地研究。

四是关于生物质的能源问题。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秸秆作为生物质的能源,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秸秆的应用应该有两个途径,第一,秸秆可以用到发电厂和煤混合烧,至少可以减少煤的进口;第二,秸秆本身是生物燃料,可以把其做成活性炭,用活性炭清洗肥料,可以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最重要的是,这样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五是我们现在资源的优势,要转化为经济优势,它必须要采用新的技术。否则的话,跟在人家后面,我们起步比较晚,竞争能力就受到影响。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