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生活秀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世界问候日,你问候了吗?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从写信到今天的短信、电话、QQ、微博@你
从“吃了吗”到今天的“旅游了吗”“电影了吗”
世界问候日,你问候了吗?
看看世界各地的问候

从写信到今天的短信、电话、QQ、微博@你

从“吃了吗”到今天的“旅游了吗”“电影了吗”

“世界问候日”为了世界和平而诞生

1973年11月21日,为了促进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共处,澳大利亚姆可马克与米切尔兄弟两人,自费印刷了大量有关问候的宣传材料寄给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及世界知名人士,第一个世界问候日诞生了。

38年过去了,“世界问候日”的宗旨也由最初的通过寄发问候信,呼吁世界名流为促进世界和平发挥作用,发展成为以促进人类相亲相爱为主题,全世界祈祷和平的节日。

昨天是“世界问候日”,在网络上,关于这个节日的话题很多,大家七嘴八舌聊得很热闹、很开心。回到现实生活,我们中的绝大多数却是腼腆又害羞,不仅不习惯接受来自陌生人的问候,面对同事、朋友、亲人,也很少主动送出问候。信息传递方式日益发达,人们却变冷漠了吗?!

在这个温馨甜美的节日里,你有没有给身边的人一个温暖的问候?

晚报记者 邢进 张竞昳 张璇 郑州晚报 施杨

网络/////////////

世界问候日炒得很热

在新浪微博上,有关“世界问候日”的话题排在了热门话题的第一位。

“树叶落尽,又到了一年之中最后一个季节,独在异乡的你,这个冬天,因为什么不再怕寒冷?一条围脖、一杯热咖啡,还是一个微笑?有时只要一句关切的问候,简单的语言也能温暖人心……”微话题中的这段话引来很多网友的共鸣,很多人纷纷写下对家人和朋友的祝福。

“世界问候日,希望那些跟我一样漂着的朋友们在年末的时候都能收获一份满足和欣慰吧。”

“世界问候日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温馨。一句真挚的问候,一个甜美的微笑,就会把快乐带给整个世界。虽然离网络越来越远,但心里的那份情谊未减。”……网络上满眼都是这样温暖的话语。

“我以前还真不知道有世界问候日这个节日。”看到这样的话题,28岁的小胡很快在网上发了微博,对朋友和家人写下了问候的话。“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话,但是在这样的季节却会让人觉得特别温暖。”

除了在网上写下祝福和问候外,也有不少网友都呼吁停下忙乱的脚步,给遇到的人一个微笑,一句祝福,或是拿起电话问候一下久违联络的远方的亲人和朋友,“今天是世界问候日,请大家拿起电话,问候一下关心的人吧!”

现实/////////////

九成人面对问候很“警惕”

走上街头,“世界问候日”似乎并没有引起太多人关注,少有市民主动向身边的人发出问候。

“你好!”上午11点,大学路桃源路口,记者尝试着跟一位中年女子打招呼。对方听到后,脚步慢了下来,随即用怀疑、警惕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几秒钟后,她回了一声:“有什么事吗?”稍稍放慢的脚步并未因此停下。

当记者告诉她今天是“世界问候日”,只是想问候她一下后,她的表情诧异,反问了一句表示不解:“是吗?我不知道。”随后,快步离去。

之后的1个多小时时间里,30位路人全部表示,没听说过什么世界问候日。近九成路人,面对“你好”表现出警惕和防备。

“世界问候日?我不知道啊!”供职于一家网站的小敏说,问候身边的家人朋友还比较简单,但是向陌生人发出问候太唐突了,“我曾经在街上诚心诚意地称赞一个女孩子,觉得她穿得很漂亮,但是人家就很戒备,生怕我是骗子似的,生硬地说了声谢谢,就赶紧走开了。”

不要说是在大街上随意问候陌生人,小敏连跟自己门对门的邻居都是好几年以后才开始打招呼的。

“其实,我也知道一句问候三分暖,亲人、朋友之间都会适时问候一声,只是我不习惯突如其来的问候,例如陌生人的,太突兀让我不适,最好是关系到了那个份儿上,问候是自然而然的。”

调查 我们习惯的和不习惯的问候

在走廊、茶水间、洗手间打招呼感觉很温暖

“我很喜欢跟同事们打招呼,虽然平时各忙各的,交流不太多,但打个招呼就觉得很温暖。”广告公司文案李媛说,每天一上班就要开电脑工作,大家都在自己的小隔间里忙碌,“现在很多单位都是这样的办公方式,同事们之间日常交流不多。”

李媛说,一般在走廊、茶水间、洗手间遇见同事的概率最大。“在这些地方打招呼,让我很温暖,很亲切,有时候是一句‘你好’,有时候是称赞‘你这件衣服好漂亮’,很随意。”

郑州公交车长的问候让人如沐春风

如果你经常乘坐205路公交车,准会遇到公交四公司明星车长徐亚平温暖的问候。“您好,欢迎乘坐!”在首发站,徐亚平都会站立迎客,而在线路上的每一站,他也会给每一位上车的乘客送上友好的问候。

这样做的不止是徐亚平,郑州公交总公司要求所有线路车长,在每一站停靠,都要向第一位上车的乘客送上问候。

车长们的问候,让乘客如沐春风。他们说,上车时的一声“欢迎乘坐”,能带来一天的好心情。

过分热情的问候让人不舒服

虽然很多人喜欢问候,但是过分热情的“问候”还是会让人感到不适。

“我最受不了单位附近的一家足疗馆。”家在东区的李翔宇说,自己第一次遇上这场面,是在楼梯上,当时足疗馆正在点名,迎面一群工作人员冲他齐声喊:“欢迎光临!”

“把我吓得差点摔一跟头。”李翔宇说,现在自己会刻意避开点名时去这家足疗馆。

而市民陈莉莉说:“和朋友去K歌,刚进门,男女迎宾员排成长长两列,一起鞠躬大喊‘欢迎光临’,又全是帅哥美女,真的让人很囧啊,让我们这些客人鸭梨山大!”

思考/////////////

“不是冷漠,而是时代发展了”

在网络上,关于世界问候日的话题很多,大家七嘴八舌聊得很热闹、很开心。回到现实生活,我们却不习惯接受来自陌生人的问候。有网友问:“难道信息传递发达了,我们却变冷漠了吗?”

网友“为爱而战”却不这样认为:“我们不是冷漠,而是因为时代发展了,所以不同往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到90年代初,人们传递问候的方式比较单一,相隔两地的多数靠书信往来,写一封信,往往几天才能寄到。后来,电话普及了,手机也渐渐多了起来。

从短信、飞信,到QQ、MSN,再到发微博“@”博友,如今我们根本无需见面,随时都可以向远方的朋友、亲人传递问候。

相对于从前信息不发达的年代,如今大家彼此间的问候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太大的变化,“很多人见面时不喜欢说话,而在网络上却十分活跃。交流方式变了,这并不是说我们冷漠了”。

此外,随着时代的变迁,市民们的问候语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以前,人们最大的问题是解决温饱,“吃了吗?”便成了大家时常挂在嘴边的问候语。后来,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多样化,大家见面时总习惯问一句“最近看啥电影呢?”“又去哪儿旅游了?”到如今,“淘宝体”、“咆哮体”等各种各样网络流行词汇、语句层出不穷,彼此间的问候内容愈发丰富多彩起来。

日本:见面多以鞠躬为礼。比较熟悉的人见面互相鞠躬以二三秒钟为宜;如果遇见好友,弯腰的时间要稍微长些;在遇到长辈的时候要等长辈抬头以后才可抬头,有时甚至要鞠躬很多次。

印度尼西亚:碰到朋友或熟人的传统礼节是用右手按住胸口互相问好,对一般人则以握手问好。

马来西亚:人们打招呼时要先双手交握(右手掌放入对方双手掌中)一下,双手微触额头一下,然后再双手微触胸前一下。

非洲:有的民族见面后互问“你出汗的情况怎样”, 以表示关心与问候。因为非洲流行热病, 得了热病的人, 皮肤就会变得干燥, 而健康人的皮肤一般是湿润的, 因此在这里, 皮肤出汗与否是衡量人们是否健康的标志。

尼泊尔:宾主相见时, 双手合十, 口中道声“纳马斯得”。在山区, 宾主相见时, 主人伸出舌头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因为舌头和心都是鲜红的, 红舌头代表赤诚的心。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