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9版:第一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两条腿“长度”越接近,成功就越容易
教育快递
打好基础后再强化“能力”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考是分流考试,要给自己适当的压力
打好基础后再强化“能力”
一线教师提醒:“双基”复习时宜细不宜粗
适当的压力能化为学习的动力(资料图片)

中考主要职能是了解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历程,评价学生的基本学科水平,其次是高招的依据。近年中考题的难度分布大多控制在4∶5∶1或5∶4∶1(容易题∶中等题∶难题)。考生不必为不会解部分题而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一些任课老师认为,复习中应明确学习方向,夯实基础,逐步提高。中考取得好成绩并非难事。

晚报记者 唐善普/文 赵楠/图

“双基”题占70%,复习宜细不宜粗

从近年中考试题看,试卷难度大多控制在4∶5∶1或5∶4∶1(容易题∶中等题∶难题)。

“中考试题中,属于学生平时学习常见的‘双基’类型题占70%左右,要保证这部分题得分,必须结合教材复习,对必须掌握的内容心中有数。”金水区一所学校的初三班主任王老师建议,在“双基”学习时要积极配合老师,不要另搞一套,好高骛远;其次应配备适量练习,难度以中、低档为主。基础知识复习阶段宜细不宜粗。套题训练不易过早,参考资料应以单元为主。

在王老师看来,学生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实力,然后才确定主攻方向。优秀学生在抓基础的同时要抓好难题的复习,一般学生主攻方向应当是中低档题,可尝试一些较难试题。“尤其是临近考试前,复习时绝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越基础越好。”

夯实基础后再向“能力”攀登

从中考试卷上看到,对考生的能力层次要求上,一般包括了解、理解和运用。了解就是知道“是什么”,即知其然;理解就是明白“为什么”,即知其所以然;运用就是活学活用,就是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基础上,能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而中考的考试目标强调的是基础,这就要求学生首先知道“是什么”,然后要知道“为什么”,活学活用是在这两个基础上完成的。

“各类考生的复习都必须从基础抓起,有了夯实的基础,才能沿着能力要求的层次台阶,继续向上攀登。”郑州一中的刘老师强调,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及后期的复习中,要静下心来,该记住的要记住,该背的要背下来,该练的要坚持练,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

抓住弱点和难点复习

采访中,一些任课老师强调,考生必须了解中考的有关政策,避免走弯路、走错路。领会、看清考试范围,重点研究样题的参考答案中的评分标准。

作为数学老师,王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醒学生:这一阶段学习中,一定要摸清学科内容脉络,把知识体系细化。比如数学,可归纳成数与式,包括实数、整式、分式、二次根式;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包括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简单二元二次方程(组);函数与统计,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统计;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然后逐一进行系统化训练,夯实基础后,再冲刺难题。

近年来,热点题型一般有阅读理解型、开放探究型、实际应用型、几何代数综合型、研究性学习型等。而各地中考中也涌现出了大量的形式活跃、趣味有益、启迪智慧的好题目。“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热点题型认真复习,专项突破。”王老师强调。

要适当给自己一些压力

中考是知识的考试,是能力的考试,也是心理的测试。因为离中考只有半年时间,可以说这种心理测试已开始。这是正常现象,问题是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和心态,这是每个考生要直面的。

枫杨学校的张老师坦言,对考生来说,压力一定要有。“中考意味着对自己、对家庭的一种责任,有责任就有压力。就像一只承载重量的船,有了重量和压力,船才能稳健,勇往直前。”

但他也强调,压力要适度,因为适度的压力会变成动力。如果压力超过了承受能力,就会产生心理疾病,影响复习。

每年也会有少部分考生紧张不起来。洪老师建议家长或老师与这些考生深谈一次,让他们认识到中考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的地位和作用,鼓励他们上进。“中考其实也是一种分流考试,对不上普高的考生来说,意味着你的工作定向、人生定向,不应放弃,并要勇于承担起责任。”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