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鲁民 张居正实在是个有福之人,六个儿子个个有出息,长子敬修进士及第授礼部主事、次子嗣修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三子懋修状元及第、四子简修承荫为锦衣卫指挥同知、五子允修承荫为尚宝司司丞,惟六子静修年纪尚幼未授职司。 儿子们学历也很高。前三个儿子敬修、嗣修、懋修在他当政时中进士,而且嗣修为榜眼,懋修为状元。有一个马屁精送给张府一副对联写道:“上相太师一德辅三朝功光日月;状元榜眼二难登两第学冠天人。”说的就是张家的盛况,张居正欣然将其挂在家中,十分得意。 当张居正万历十年去世时,北京城内流传着一句民谣:“张公若不身亡,四官定作探花郎。”因为第二年将逢“春闱”,要不是张居正遽然去世,人们臆测张居正之四子简修也将会在本年度的“春闱”中高中,不是状元就是榜眼。 张居正自己是个才子,得到他的基因遗传,几个儿子都很聪明,读书也颇用功,就是凭本事硬考,估计也会科举高中。可惜张居正插手太多,干预过频,期望过甚,实际是在帮倒忙,他的儿子们虽然金榜题名,但物议颇多。 万历二年,张居正长子敬修参加会试落第。据说是因为海瑞的一封信所致。养病闲居的海瑞,听说首辅张居正长子敬修要参加会试,担心张居正从中做手脚,以促使自己的儿子高中,认为执政大臣必须清正自守,不得因公徇私。就给主考大学士吕调阳写了封信说:“今年春,公当会试天下,谅公以公道自持,必不以私徇太岳;想太岳亦以公道自守,必不以私干公道也。惟公亮之!”不知这封信起了多大作用,反正敬修落选了。 三年后,他的仲子嗣修高中榜眼,赐进士及第。这里边还有一个小插曲,明末焦竑《焦氏笔乘》记载:张嗣修于万历五年参加会试,张居正派堂弟张居直约见参加同场考试的江南才子汤显祖和沈懋,因他们早已是小有名气的人物,希望他们能与张嗣修陪读,以就此抬高自己的儿子,并允诺将汤、沈取在前三名。汤显祖拒绝,因此名落孙山;沈懋应允,当了状元。嗣修中了榜眼,张居正为此向万历皇帝神宗谢恩时,神宗回答得也挺坦率:“先生大功,朕答不尽,只看顾先生的子孙。” 再过三年到万历八年,六年前落第的老大敬修和三弟懋修一起参加会试,都成为进士,而且老三是状元。关于这次科举,说法就更多了。说法之一,这次会试,张居正再次找到汤显祖。汤显祖还是不买账,结果再次落第,直到张居正死后才得以及第。说法之二,与汤显祖同时代的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卷十四“关节状元”条则记载:“今上庚辰科状元张懋修,为首揆江陵公子。人谓乃父手撰策问,因以进呈。”也就是说,廷试试策为张居正所出,张将策题告诉了儿子,使儿子得了状元的功名。父亲出题儿子考,那还能不出彩。 可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张居正利用手中专利,为儿子科场舞弊,本希望儿子们飞黄腾达,仕途得意,结果却适得其反,弄巧成拙。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一闭眼,反对派就在皇帝的默许下开始发难,张居正被罗织罪名,满门查抄。抄家时,长子张敬修不堪严刑逼供之重负,自缢身亡;三子张懋修投井自杀未遂,又绝食未果。其他几个儿子也都被罢官、剥夺功名,充军烟瘴边地,贫病交加,最后都死得很惨。 盖棺论定,功高盖世的张居正之所以身后一败涂地,除了他树敌太多,改革峻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沈德符认为的他私心太重,太为几个儿子打算:“濒危悁忿愈甚,恋恋权位,荐人挤人,至死不休,则多男子多后顾累之也。”所以《明史》评价他是“功在社稷,过在身家”。海瑞也说他是“工于谋国,拙于谋身”,可谓一语中的。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