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5版:时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她希望好心人资助女儿完成学业
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市委宣讲团首讲金水区
2万辆轮椅捐给全省残疾人
全力以赴 大干30天
确保全年投资目标圆满完成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11年前,她截下了沉重的左腿,如今40岁的她再陷困境
她希望好心人资助女儿完成学业

年迈的老母亲每天照顾躺在病床上的女儿

她,从小就患有一种“怪病”,医学上称之为“神经纤维瘤病”。

她的左腿曾经粗得可以满满地放下一张小床,10多年卧床不起,最终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被截肢。

时隔11年,她的右腿也到了最危险的地步,需要多次手术才有望恢复正常。

昨日,在郑州一家医院的病房内,记者再次见到了“粗腿女”宋喜玲,面对虚弱不堪的她,记者感受到了她的坚强和乐观。

“俺接连遭受不幸,真是连死的心都有。可是有一次,当俺看到女儿的小手画了一棵大树,树干上写着‘我要和妈妈永远在一起’,俺就告诉自己,为了闺女,为了俺娘,也要好好地活下去。”宋喜玲泪水打湿了雪白的枕头。

晚报记者 裴蕾 文/图

患“怪病”获关爱,她左腿被截肢

今年40岁的宋喜玲家住高新区梧桐管区瓦屋李村。家中兄妹三人,大姐出门,兄弟和弟媳痴呆,爸爸由于劳动过度在45岁时离世,生活的重担全落在她66岁的妈妈身上。

从出生起,宋喜玲就被发现患有残疾,需要药物治疗,家里由此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宋喜玲刚会走路时,一颠一颠的,左腿比右腿粗一些。父母带她到新郑一家医院按小儿麻痹症开刀治疗,没有效果。8岁时父亲又带她到天津的一家肿瘤医院求治,诊断为神经纤维瘤,由于穷困没有及时下药。上小学时,宋喜玲虽能和小伙伴们一起活动,但左腿越来越粗。上初中时,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按着细腿,能一瘸一拐地艰难行走。到初二,学上了一半,因为身体原因她不得不辍学。

1996年,宋喜玲结婚怀孕后,左腿迅速长粗,竟然达116厘米,需要四五个人才能把她抬离床铺。

“怪病”折磨得她求生不得,欲死不能。他们到几家医院要求将肥大的左腿截掉,但没有一家医院愿意接收。就这样,她整整卧床10年。

2000年11月份,她的情况经媒体报道后,省内一家大型医院最终同意接收,截下了她沉重的左腿。

宋喜玲回忆说,那次多亏了医院、政府部门和瓦屋李村的父老乡亲等社会各界的捐助,我才得以及时治疗并康复出院。

为贴补家用,年迈老母亲到处拾荒

时隔11年,宋喜玲再次住进了医院。“右小腿开始出血了,医生说,如果不做手术,这条腿也保不住了。”躺在病床上的宋喜玲轻轻掀开了棉被,记者看到这条裹满了纱布的粗腿,足足占据了半张床的位置。

“第一次手术后,医生说必须过四五个月持续做手术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治疗。但因为没有钱,所以一直拖到现在。”宋喜玲说。

据她的妈妈李大娘介绍,10多年来,女儿和她为了外孙女上学,每天总是只吃一两顿饭,用省下来的钱维持孩子的学业。这还是远远不够,因为母女俩全靠农村低保和一家公司每月捐助的200元钱来维持生计。“喜玲还需要一些药物治疗来维持,每年的费用在1万元左右。”

为贴补家用,无论寒冬酷暑,66岁的李大娘每天都要出门去拉垃圾、捡废品。

她的心愿:希望好心人能资助女儿完成学业

因为生活异常困难,孩子的衣服也都是亲戚送过来的旧衣服。

“虽然生活很苦,但孩子没有一句怨言,她也很争气,考上了一所重点初中。”提起女儿,宋喜玲的眼睛里流露着骄傲,“病痛折磨得俺连死的心都有,可是有一次,当俺看到女儿用小手画了一棵大树,树干上写着‘我要和妈妈永远在一起’时,俺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

近期,因为病情加重,在高新区梧桐管区有关方面的帮助下,宋喜玲再次住院进行治疗。医生告诉她,她还需要持续做四五次手术才能基本治愈。面对后续的巨额手术费用,宋喜玲一家一筹莫展。

然而,宋喜玲最担心的还是女儿。“女儿眼看要上高中了,所需学费更多了,希望有好心人能够帮助她,她是个很懂事、很聪明的孩子。”她说出了自己的心愿。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